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战国於疋布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的《东亚钱志》卷四页二四下著录一枚方足布,面文曰:於疋(图一)。此种布亦见于李光庭《吉金志存》1.13.7和倪模《古今钱略》6.7.4(图二)。此二书是木刻本,文字摹刻,略有失真。一九八四年河南省郑州市北郊出土一罐方足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读过《王子若摹刻砚史手续》可知,王子若在摹刻《砚史》之前,还为南昌万承纪摹刻百汉碑砚。百汉碑砚与高凤翰《砚史》为砚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笔者倾慕已久。近日友人携来两大册砚拓,云在沪上得《百汉碑砚拓》。原砚已散失,拓本亦属难得。图册纵50、横35厘米,共有72方砚拓。拓本大小不一,每拓只拓砚背,即摹刻碑刻一  相似文献   

3.
太原段帖     
田立勤 《文物世界》2005,4(4):40-44
《太原段帖》共计4卷28块石刻,明末清初段摹刻,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两年告成。段綷,字叔玉,太原县人(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善镌刻,兼工书法,受业于傅山。《太原段帖》是段綷收集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各字体镌石,由清苑后学王为序,全部用双刀直切法精工摹刻  相似文献   

4.
无锡东林书院《停云馆帖》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市博物馆在东林书院壁间发现了名贵的《停云馆帖》石刻二块(图版捌:1)。《停云馆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手摹晋唐以来名家书法,由章藻等刻工鐫刻的一部丛帖。文徵明和他的两个儿子文彭、文嘉都善鉴古,所见古今名帖极多;文徵明的师执如吴宽、李应祯、沈周、王鏊,友人祝允明、唐寅、陈鑰、钱同爱等,又富于收藏,所以《停云馆帖》取材丰富,摹刻极精。第一卷《晋唐小字》,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其后陆续摹刻,在文徵明生前共刻成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和清朱善旂摹刻石鼓文砚,是两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砚。兹分别介绍如下: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圆形,直径19.5、高10.4厘米,石色苍黑(图版捌:1)。一砚面刻"而师"、"马薦"两石文,中夹"内府之宝"四字印(图版捌:2)。砚背刻"吾水"、"吴人"两石文,中间凹处阴刻隶书"石鼓"二字,篆书"子子孙孙用之永保"几字,下落"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三行九  相似文献   

6.
<正>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有一件金承安三年(1198年)摹刻的“隆兴寺大悲阁铜铸千手观音像”刻石。此刻石为青石质,高91厘米,宽62厘米,因嵌于框内,厚度无法测量。刻石正面上部线刻千手观音立像及善财、龙女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8.
楚“公逆”镈铭的复原与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金文著录中有一件“楚公夜雨雷钟”,据说是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发现于湖北鄂州嘉鱼县太平湖,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早期有铭楚器,由于原器早佚,目前见到的只是后来的摹录翻刻本,虽然均谓出自王复斋本,但其间良莠不一,甚至杂有伪刻。而且由于摹刻走样,以致铭文乖舛,使读者很难窥其原貌。  相似文献   

9.
《玉虹楼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其主要摹刻时间在清乾隆中晚期,其纂辑参与人员主要为曲阜的孔继涑及其后辈;摹刻内容共计14类101卷,刻成用石584块(现存571块),是目前存世的最大系列丛帖,具有十分深远的后世影响。文章主要依托于孔子博物馆馆藏《玉虹楼法帖》拓本,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从《玉虹楼法帖》的历史沿革、孔子博物馆的馆藏现状入手,对《玉虹楼法帖》的特点及历史价值加以考略。  相似文献   

10.
镇江博物馆藏有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 所绘珍品──《喜上眉梢图》中 堂,是画布局空灵,笔墨纯朴,无尘俗之感,有清逸之气,其生活气息跃然纸上.已故扬 州浅刻名家黄汉侯先生,曾将其摹刻于象牙之版,并配以李 撰文并书联句.使之相得益 彰,更显珍奇.《喜上眉梢图》,长138.3厘米,宽 62.3厘米,水墨、纸本。画面上绘一树梅花,梢头绘一喜鹊,作开口鸣状,画有长题为:滕阳解组,寓居历下,(已)四百馀日矣!红日当空,清风忽至,秋气垲,作《喜上眉梢图》,以自贺(也),禁庭侍直,不画喜鹊,性爱写梅花,心恶 时流庸俗,眼高手生,又不能及古人,近见家晴江(画)梅花,纯乎天趣, (乃)元章、补之一辈高品,老夫当退避三舍矣,乾隆六年七月,历山顶寓斋(主人)记,李(鱼单)。 题画所云“滕阳”,即今山东滕县。所云“历下”,即指济南。所云“禁庭”,即“内庭”;  相似文献   

11.
《砚史》的著作,开始于宋代米芾,《四库书目》收入一卷。所记的砚仅廿余种,只论述形制及出产。元代陆友也著过《砚史》,早已失传。现存砚图以"史"名的则为宿迁王相囑太仓王曰申摹刻的高凤翰《砚史》四卷。  相似文献   

12.
<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82,(4)
1978年1月,我馆在县废品仓库发现两件元代铜权。均为方环鼻,束腰六面体。一件呈蓝绿色(图一:左),正面有铭文"至大元年"(1308年),两侧面有蒙文铭文(图二)。相背一面有"杭州路",左侧面有"十号",右侧面有"人字"铭文(图三)。权通高9.3厘米,重450克。一件大半呈铁锈色(图一:右),正面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4月,我馆在紧邻安徽广德的高禹乡天子岗抢救性发掘了三座砖室墓(图一),其中东汉永和二年(137年)、西晋太康六年(285年)纪年墓各一座,另一座墓无纪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保定莲池博物馆收藏有清同治年间摹刻的明代王守仁《客座私祝》帖刻石6通,不仅内容寓意深刻,而且书法精美。本文介绍了王守仁书写《客座私祝》帖的由来、内容,以及原迹的流传和摹刻的存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0月17日,我到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清末民初太原城区图,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另外却有个大大的惊喜——我见到了该馆馆藏唯一的一份解放太原时人民解放军的军用狄村地图(含今建设路西狄村正街、张家巷部分)和该馆馆藏唯一的一份解放太原时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军用许壇村地图(含今建设路东狄村管辖之张家巷、高阳寨、柳罐沟、尹家沟等部分)。许壇村,即今许坦村。两图互为补充,当年狄村、许壇村及太原城南汾河  相似文献   

17.
碗口铳小考     
元明时期,中国军队曾普遍装备一种碗口铳。《明会典·军器军装》记,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每三年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文中还记有"碗口炮"、"盏口炮",亦是一类。至今已发现许多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碗口铳(有人称为盏口铳) (图一:1),1961年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元代铜碗口铳(图一: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铜碗口铳(图一:3),1964年山东冠县出土的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铜碗口铳(图一: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我所征集的文物中发现一件人像彩陶(图一)。这件人头像系陶器残存的顶部,以圆雕的手法制成。泥质橙黄陶,残高7.5、宽6.5厘米。脸部平面呈菱形,鼻堆塑而成,刻有两个  相似文献   

19.
1980年3月,为配合丹徒县施工建设,我馆在马迹山遗址作了小面积发掘,开2×10和5×5米的探方各两个,计发掘面积90平方米。探方自西向东排列为T1—T4(图一)。  相似文献   

20.
<正>《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其家藏唐以来名贤墨迹和旧拓命人摹刻上石的,因刻石原嵌于莲池书院南楼壁间,故名《莲池书院法帖》,目的是让人们观摩学习。莲池书院建筑被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毁圯之后,刻石移入高芬轩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