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燕 《神州》2013,(15):182-182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人人都在积极地学习、探索先进的行之有效的适合于当地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了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各地出现了不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当堂检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案也改革成"导学案"等,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语文教学实现高效,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这种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会学"、"我乐学",真正意义上的做学习的主人。一、识字教学中的合作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项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牛立昆 《神州》2012,(34):104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真才实学能挖掘文章的内涵,需要教师会灵活运用幽默打破教学中的枯燥。幽默和犀利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幽默与深度并存的授课方式,既讲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并激发理解力,也显出了教师特有的"磁性",展现了教师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高兴巍 《神州》2020,(4):245-2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加深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秉持“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要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7.
霍玉才 《神州》2012,(3):114-11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动嘴多而动笔少。经常是老师领着学生热热闹闹地品读、议论、交流……极少看到当堂练笔。尤其是公开教学,老师们似乎生怕让学生动笔写了,课堂上一片静悄悄会"冷场",所以一般不安排练笔,即使安排了,往往也是做为万一课堂时间有余的备用环节,让练笔成为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摆设。所以语文教学急切地呼唤回归本体——学习语言上来。认定了"学习语言"这个  相似文献   

9.
孙莹 《神州》2014,(11):96-96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在语文诗歌方面的教学活动,创新性不足,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进而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文本通过在探究语文教学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民主性、发展性,课堂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世艳 《神州》2020,(6):120-120
小学语文教学融于生活之中,其所蕴含的价值能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语言结构,同时语文教育也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要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填鸭式、灌输型的教学,因其繁琐的应试训练,使学生形成了当前"最喜欢看的是语文书,最不喜欢上的是语文课"和"厌语文、怕作文"的局面。因此,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生态课堂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任金宝 《神州》2014,(14):88-8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是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语文,形成自我指导、自我督促的良好学习状态。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望,甚至为了学习语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放弃了其他的课外活动。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老师教之以趣,学生学得有趣”这才是语文教学真谛的体现。本文就如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范乃芹 《文史月刊》2012,(Z3):217-217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经过几年实践,本人感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符合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它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我以此模式为蓝本,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教学特点,拟定的我校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实效。  相似文献   

15.
苗红芬 《神州》2011,(5X):204-20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王雪 《神州》2012,(18):64
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必须首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强化教学语言的魅力,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就感的获得,多种方式使阅读不再单调,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等方面,是笔者认为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季红 《神州》2012,(6):76-76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可见语文教学关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李晓妮 《神州》2012,(22):301-301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信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爱霞 《神州》2011,(8):4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形式,它关系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与语文素养的形成。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任课教师,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充分运用教学艺术,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