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记载:“不知道是初几(1927年7月12日──引者)老鲍(罗廷)提议独秀和平山去莫斯科与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秋白、和森赴海参威办党校。(第三国际)新指定国焘、太雷、维汉、立三、恩来五人组织政治局常委,自此独秀不视事。”五个常委张国焘、李维汉是中共“五大”时当选的,张太雷、李立三、周恩来是新增加的。由他们担负了这个非常时期的重任。汪精卫反共后,陈独秀、瞿秋白、鲍罗廷等几乎同时离开他们的工作岗位。张国焘召集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等中委,举行政治局会议。张沉痛地说:在此生死关头,…  相似文献   

2.
曹英 《文史天地》2008,(5):16-20
1927年7月12日,汉口 关于何时撤免陈独秀职务,在党史界一直存在争议。据蔡和森回忆:“不知道是七月初几,老鲍提议独秀、平山去莫斯科与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秋白、和森赴海参崴办党校,新指定国焘、太雷、维汉、立三、恩来五人组织政治局兼常委。自此独秀即不视事。……鲍之提议改组五人政治局及独秀、平山赴莫斯科皆系敷衍国际的;又恐独秀、平山知道此情,故又提出秋白、和森赴海参崴陪衬。这种用心,至‘八七’会议时才有人说出。”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这个名字在本世纪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是非常响亮的。人们听到陈独秀的大名时,不管是高兴也好,痛恨也罢,都象章回小说里常说的一句话:“如雷贯耳”。可是在这以前,只有陈独秀其人,没有陈独秀之名。“陈独秀”这个名字是他在一九一四年才开始使用的。陈独秀一生用过许多名字,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含意,并同他的经历和思想演变有所联系。现在把他一生使用的名、字、号、笔名、化名,向读者作一简要的介绍,请修正、补充。庆同是他的谱名。据他的三子陈松年回忆,陈氏家族各代谱名中间的一个字,是由二十个字排列组成的,即“……天章衍庆遐,长远传祖德,永远振家邦。”①庆同是他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人生哲语》序沈寂陈独秀(1879一1942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府,祖籍怀宁县广圩陈家破(剖)屋。诗礼传家。从陈独秀的父辈上溯,“习儒业十二世”。在太平天国的动乱年代,也来尝使“读书种子”断线。不过虽然世代为士。却是寒门,功名只秀才而已。生父陈衍...  相似文献   

5.
一篇“举世怪骂”的文章人们都知道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而成为当时毁誉交加的人物。在此之前,他已有过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举世怪骂”。这篇文章就是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甲寅》杂志发表的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这是一篇在陈独秀前期思想研究和“五四”民主思潮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文章。全文四千五百字,主要讲了这样四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作诗甚多,佚者不少。如有发现,自当珍视。欣读《安徽史学》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以下简称《“佚”诗》)觉名不副实,有补正之必要。一在“五四”以前,陈独秀(时名仲甫)的诗,在我国诗坛上负有盛名,在革命青年中颇有影响,如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六○年左右尚能一字不讹地背诵陈独秀在清末所写的《存殁六绝句》。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独秀已躬亲倡导白话诗,罗章龙说:“自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及其“总司令”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个伟大的运动和献给一代人杰陈独秀先生。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陈独秀诞辰12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北京大钊学社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五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1999年12月7-9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召开。由于研讨会是在俄罗斯公布原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的条件下召开的,会前又传来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修入稿已经决定把“陈独秀右倾降主义路线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传统观点取消…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个曾蒙袁世凯礼遇、得孙中山赏识、遭陈独秀痛斥的人,他就是江亢虎。 长期以来,一般人只知道江亢虎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和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汉奸,而鲜有人了解他曾是国内“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和“新民主主义”的首倡者…… 三无主义-社会主 义研究-赞同共和 江亢虎,名绍铨,号洪水、亢庐,别号康瓠,1883年7月18日生于江西弋阳。他少时聪明,据说“十岁即属文字”,故有“神童”之誉。1895年,他离开江西到北京求学,3年后因父荫(其父江德宣曾为清廷的工部主事)以贡生资格进入北京…  相似文献   

10.
70多年前,他曾推动通过“废止中医案”,后因民众强烈反对而被取消说到国内反中医,有不少重量级的人物:严复,梁启超、孙中山、鲁迅、陈独秀等。然而,真正算得上“反中医”、“废禁中医”第一人的,其实是一个叫余云岫的人。1879年,余云岫出生于浙江镇海。年轻时的余云岫目睹中国科学落后、  相似文献   

11.
是珍珠总要发光,不管它埋藏多深,不管它灰垢层层。 1985年3月22日,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沈悦苓同志拿了一部准备出版的文字学书稿来到我处,让我鉴别一下是不是陈独秀的著作。因为出版社两年前得到这部书稿时,据提供者说是陈所著,但是在十年动乱中,由于书稿保存者怕因“陈独秀”之名而遭到  相似文献   

12.
答读者问     
《文史精华》编辑部:谢志浩先生6月17日给贵刊来信(见贵刊11期),就拙作《陈独秀与蔡元培》提出二个问题,现在答复如下。谢志浩先生所提蔡元培于1916年10月2日由法国马赛乘船返国,乃确凿史实。笔者所撰9月回到北京,为稿件誉抄时的错误,实感抱愧.谨此向贵刊及读者致歉.并向谢志浩先生致谢!至于“陈独秀的文科学长无形中消失,陈独秀自此离开北大”。谢先生罗列了详尽的陈独秀离开北京的时间表,也是确实无误的。但是,笔者文中表达的是,北大改由教务长同的管理文理二科后,陈独秀文科学长一职已失,地与北大已无多大瓜葛。胡适也…  相似文献   

13.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提出“人权”与“科学”两大口号。登高一呼,天下响应。1917年,《新青年》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要求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革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吴虞、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以言论激烈而领潮头之先。“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俄国革命问题蔚为风气,各种社团、报刊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邓…  相似文献   

14.
吴晓光 《世界遗产》2012,(1):100-103
贵州“荣太和”烧坊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这个烧坊是仁怀县石荣霄、孙全太“王天和”盐号老板合股开设的。因取石、孙两人名字及“王天和”店名的各一字,  相似文献   

15.
佛山巧明火柴厂(广州火柴厂前身)始建于1879年,是中国第一家火柴E下图为其生产的“防伪”火柴花。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谐音“右任”行,号髯公、翳翁、太平老人、官至国民党监察院长。于为一介儒生,雅好词书法,是名书法家、诗人、报人、为南社中坚,有标准草书《千字》等,时称“西北奇才”。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是被撤销的吗?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由于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致使大革命失败,他因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对此党史界传统的说法是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职务。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八七、会议的文件没有关于撤销陈独秀职务的处分决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都集中在政治上对其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并没有涉及他的职务问题,只是在选举时自然落选了。陈独秀在“八七”会议之前就已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1927年7月11日在汉口举行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接受了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18.
195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开除戴季英党籍”的消息。1955年1O月11日,在中共七届扩大的六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做结论时说道:“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能和陈独秀等人被毛泽东点名批判,说明戴季英绝非普通人,但他的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舒芜同志在贵刊2001年第4期《佳人空谷意,烈士暮年心》一文中,引陈独秀1941年8月6日致杨朋升的信云:“弟(陈独秀)生活一向简单,月有北大寄来三百元,差可支持”。舒认为,“这每月三百元,是(北大)学校要致送,而取得国民党政府同意,还是政府所授意?是以什么名义支付的?是作为聘一名教授的薪俸,还是没有正式名义的特别‘津贴’?”皆不详。 据我所知,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贺昌群抗战爆发后,自杭州迁四川乐山从事著作。教育部仍令浙大每月寄贺先生生活费三百元,一直到贺至三台东北大学任教。由此联系到抗战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烈士的出生年份和出生地点问题,曾经有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来由于有关社会团体的介入。逐渐成为一家言而与史实相悖谬.且在一些出版物上和思想认知上,产生了某种混乱现象,如原《辞海》的“秋瑾(1879-1907……)”,到1989年再版时改成“秋瑾(1875-1907……)”。1979年,秋瑾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夏衍同志《秋瑾不朽》纪念文章,但过后便有人持异议,说是“流于轻率。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