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徽州宗族的分房与轮房——以文书资料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房是宗族分化的动态表现,联房则体现宗族联合乃至构房成族的重组趋向.明清徽州宗族普遍实施轮房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具有相对平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此前,学界对于传统时期水碓业的研究相当有限。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包括民间文书在内的各类文献,对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水碓业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水碓的作用、交易以及管理等诸侧面的问题,从中可见,水碓在徽州当地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碓的出卖、典当,还起到了缓解农民经济困窘状况的作用。不过,水碓业的蓬勃发展,有时也与水运航道、农业灌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风由宋、元、明时的“桀骜难驯”转变为明清的淳朴温和的原因在于:首先是明朝闽粤赣边区新县的大量设置及国家教化的推行引起畲民社会结构的变化;其次是明清时畲民的定居使畲人生活渐趋安定,但其分散居住又削弱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书院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但是,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书院的官学化越来越严重,书院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徽州书院作为全国书院的一部分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然而,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其他地方书院的官学化虽然有着相同点,但它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官学化的途径。本文将从徽州书院官学化的原因、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存的徽州书类多量繁,难以确计。它的地域分布至今也是难以知悉,配方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地置产薄的分析以管窥其貌。明清徽州书的地籍分布分布有其鲜明特点,主要集中在歙西休东,休西黟东、休南,休中及祁门县西南等五地。而这五地又正位于新安江及其支流横江和率水,昌河上游宁河和历史流域。 相似文献
6.
从卖身契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徽州存在着不少的人口买卖行为,这与当时徽州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贱民阶层是相一致的,卖身在承担服役义务的同时也被给予了婚配的预期,这亲就有了婚配的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性的两性结合,被卖获得了婚配,这种卖身和婚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存在着生存压力以及因性别失衡和婚龄女性缺乏所引起的性别紧张。通过这种卖身和婚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存压力和性别紧张。 相似文献
7.
祭祀性会社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组织,明清时期在徽州尤为盛行。大凡望族大户皆立祀会,甚至各房支亦立相应的祀会,异姓或多村合办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的迎神赛会也很兴办。祭祀性会社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既有信仰天、地、山、川、雷、电等自然神灵,也有信仰汪华、程灵洗、关帝、张巡、许远等先贤先圣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对人们的影响往往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8.
汉宣帝时,王吉批评“世俗嫁娶太早”。中国古代婚姻史学者和妇女生活史学者对此多有关注。彭卫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以文献记载与汉简资料相结合,体现出应用二重证据法的先进思路。然而随着居延汉简研究的深入和新出资料的发表,有关认识可以充实和更新。简文“妻使女贵年十三0”提供的十三岁即为人妻的信息,证实了当时早婚民俗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是书院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书院数量众多。书院的支撑要靠经费,徽州地区如此众多的书院经费从何而来?研究徽州书院的经费由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徽州书院。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清时代的徽州,不同的阶层其婚姻状况也各不相同.下层民众由于数量的庞大和普遍的贫穷,因而广泛存在着劳役婚、入赘婚、买卖婚和契约婚等几种非常态的婚姻形式.本文通过对徽州婚书、入赘文书和明代歙南吴氏族谱的量化统计和分析,得出在这些非正常的婚姻中有着广泛的身份下降和再婚尤其是女性再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众存产业是众存公有与房派份额互为前提的业态形式,系宗族内部以房派为主体的血缘性和水平性结合,属于前组织化的产业形态,主要依靠契约关系予以维系.明中期以前,众存产业和众存关系是传统徽州宗族经济和宗族关系的原始体现.明中期以后,众存产业是徽州宗族实体形成乃至发展壮大的现实经济基础.明清徽州民间众存关系的发生具有深厚的社会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土地买卖中的权利与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数以十万计的徽州文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妇女的户口登记、婚姻家庭、财产买卖、家产分割、司法诉讼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实证性的资料与其它史料相结合 ,可以在许多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探讨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依靠大量土地买卖文书分析明清时代徽州妇女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时社会的礼法观念与民间实际生活的结合程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由于巢湖流域农业的发展以及当地人以农为本、少事商贾习俗的影响,徽商遍布巢湖流域大小城镇和集市,在流域内从事商业经营,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营特色.徽商给巢湖流域的市镇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于沟通城乡市场,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子以理欲之辨为核心,在公私、义利和诚信及四民职业伦理问题上承继传统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对之做了系统的新阐发。它要求每个人践行儒家伦理道德,正确处理各层面的公私关系,实现儒家的理想人格,以建立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在秉承朱子之学和家礼的明清徽州,为了适应新的商业社会发展需要,人们以朱子伦理观为基础,同时吸收明清思想家重视个人主体精神、个人治生及"新四民观"等职业伦理思想,建构起一种新的商业伦理观。明清徽州以天理为旨归和价值目标,崇尚"勤俭治家"和"崇俭黜奢"的原则。在处理与家族、乡里、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公私关系时,践行朱子的公私之辨,以奉公和利公为原则与理想追求。秉承朱子义利观,将以义取利、以义制利和化利为义落实到经营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徽商在经营中崇奉朱子的诚信观,以契约理性来规范商业经营。在看待士商(儒贾)关系及其职业伦理价值时,对朱子的职业伦理观既有突破,更有持守。 相似文献
15.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区域风俗理论,以明清徽州区域风俗为具体考察对象,从自然环境、宗族制度、徽商群体、风俗层纵向传通态势诸角度,探讨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之成因,为徽州风俗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宗族结构是徽州宗族研究的重要问题。祁门善和程氏是明清徽州望族之一,在徽州宗族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谱系结构、权力结构、祭祀结构、财产结构、社团结构五个视角研究祁门善和程氏的宗族结构,藉以反映明清徽州宗族结构的风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碑刻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的苏州家庭经历了一个从大家族聚宗而居到以小家庭为主的变迁模式 ,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社区保障网络 ,大众心态呈现出多元信仰及求实变通的趋势。在家庭、社区、大众心态这三个相互作用又制约的三个层面中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其不断变迁的内在动力。徽商输回徽州的商业利润强化了原有的宗族势力 ,社区保障则是通过宗族系统来实现 ,大众心态也呈现出信仰一元、理学独尊的格局。同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 ,却走上了一条与苏州相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明代考据学是在明中叶"黜虚崇实"思潮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或间接启迪和影响了清初及乾嘉考据学的发展。清代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明中叶以来求实学风和考据学成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明代考据学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他们强调"博学"、"博证",但多不炫奇。尤其是清初几位大师无不把"求实"与"经世致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与明代考据学的根本区别。乾嘉考据学则与明代考据学有着较多的相同点,但在治学的范围、方法及研究的广度、深度上大大超过了前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