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海虞贼乱志」诸书记载着这一事实:在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曾发给其解放区的商人以「店凭」「商凭」等「商业登记证」,但是,迄今为止,所被发现的这类登记证,还仅有「金匮商凭」(即周穗成先生所介绍的「黄兴和商凭」),「嘉兴营业执照」,「吴江黎里镇营业执照」(即全毓黻先生所介绍的「恒顺店印照」),「盛镇卡凭」等寥寥数种,而所谓「店凭」,则未经发现,因之周穗成先生怀疑「店凭」似即「商凭」。实际,在某些地区,太平天国确曾颁发过「店凭」,它并不就是「商凭」,现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便藏有「恒兴店凭」一件,该件为杭县三墩张佩山先生所赠存,张先生的先世于太平天国解放杭州期内,曾在三墩开设过恒兴腌腊店,当时领得这一店凭,这一革命文物,是弥足珍贵的。该件「恒兴店凭」的形式和内容如左:  相似文献   

2.
公元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激烈角逐,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登上了大明天子的宝座。这个农民起义军中的二流角色,于至正十二年(1352)弃缁流而从戎时,并不引人注目,为什么后来能力挫群雄,奄有天下呢?窃以为除了从政治上、军事上寻找原因外,他能正确使用人才,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已故的明史专家吴晗教授在论述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时说:“农民、地主和知识分子三方面的合作,是他之所以成功的最大原因。”其实,和知识分子合作并非朱元璋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是个资产阶极性的农民革命,其在政治上的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专制的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而其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它对于土地改革的远大理想和具体方案,就是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理想的制度,在澈底消灭对建的总方向上是完全正确并适合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由于洪秀全等生当农村水深火热的时代,长在农民的家庭,因为他身受农村的痛苦,这使他最了解农民的愿望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正是反映了农民的意识。这真是在中国岁百次农民革命运动史中开了一朵极其光辉灿烂的鲜花。  相似文献   

4.
(一)革命的社会根源及直接起因一八三○年七月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代表大地主贵族利益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在路易、菲立普时代,握住统治权的,并不是法国资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底一部份,银行家、交易所大王、铁路大王、煤矿铁矿森林底所有主、与他们相勾结的一部份的地主——即所谓金融贵族。」(注一)它「……是榨取法国国富的股份公司,它底股息,是分配于阁员、议院议员,二十四万选举人及其同党。「(注二)这个王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整个过程,就准备了一八四八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月王朝时期,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高涨: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他的巨著「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明白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米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显然,在这里毛主席是把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李密、窦建德、王仙芝、黄巢、宋江、方腊、朱元璋、李自成等看作农民革命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家民革命的「成就」土地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问题。如果土地问题获得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治」,土地问题不能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乱」。当然「治」「乱」这种字眼,是统治阶级所选用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偏见来说的。所谓土地问题,就是农民和地主争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地主掌握土地,藉以剥削压迫农民;农民要求土地,藉以养活全家解放自己。因此封建社会中的两阶级——农民与地主,经常为土地问题而引起激烈的斗争。农民在忍无可忍之下便进行起义,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只要等到土地集中现象有所改善,农民能够得到部分土地,则社会立即呈现出进步繁荣。因此有人认为研究土地问题是研究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的「钥匙」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土地问题集中的表现了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农民革命既是因土地问题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前的社会情况罢。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其名著「孔子改制考」里,提出了「通三统」「张三世」的主张,以后在其他著作里面(如「礼运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等)也屡次发挥这种主张。不少同志来信询问它的意义,但这个问题牵连甚广,兹尽量简单地说明如左:究竟什么是「三统」「三世」呢?康有为的学生粱启超在阐述师说时有一个很简明的解释,说:「三统者,谓夏商周三代不同,当随时因革也……三世者,谓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愈改而愈进也。有为政治上  相似文献   

8.
一、「哥老」之本义及其前期之被音演为「咽噜」在探讨哥老会起源之前,我们先要搞清「哥老」一名之含义及其由来,清人朱克敬在「瞑齐二识」中会肯定而明白地指出:「哥老会始于蜀中,蜀中呼弟曰老,哥老,犹言哥第也。」说明「哥老」是四川的方言,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哥老会之义名为「哥弟会」,便知共确切不移,清史稿亦谓:「哥老会者起四川,异姓相约为昆弟,同祸福,结盟立会。」[注一]足证哥  相似文献   

9.
初中本国史「土地所有关系的改变」一段内提出「土地的自由买卖」和一部分农奴摆脱了领主的束缚转变为农民这种自由买卖是怎样开始的、农奴怎样摆脱领主变为农民的。(高润身提问)我国历史,从西周开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周天子把殷的奴隶制度推翻后,就把殷族奴隶主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的子弟和功臣——诸侯,大夫,士等等。这些诸侯和大夫既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人口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直接统治者,农奴是随同土地一齐封给领主者,他既受着领主的经济剥削,更受着领主的政治压迫,虽然比之奴隶是得到了一些解放,而却被牢固的束缚于土地之上,农奴对于领主有很紧固的隶属关系。剥削形式(?)取「井田」制度的力役地租,农忙时期须先到领主的公田里替他耕作,连自己支配劳动时间的自由都是没有的。我国土地买卖制度最早开始于春秋时代,公  相似文献   

10.
地主向农民榨取的叫做田租,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叫做田赋。这两个名词,后来是有区别的,而在古人,却是混淆不分的。汉书惠帝纪说:「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所说的田租实是指的田赋。又食货志说:「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所说的税,据颜师古刑法志注则是指的田租。在中国历史上,地主向农民榨取的田租,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力役地租;一种是实物地租。实物租又有分益地租和额纳地租两类。  相似文献   

11.
(一)百余年来为刀和火、血与泪所煊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砲响,便揭开了它的序幕;而林则徐的名字便从此昭垂史册,为中国人民所深深纪念。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林姓本是西晋末年南迁的中原仕族,林谞「闽记」云:「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人「岁贡生」,「家贫力学,以经术掖后进,」[注一]可以推想则徐常是一个中下层的士大夫地主家庭出身。他「生而警敏,长不满六尺,英光四射,声如洪钟。每剧谈,隔舍数重,聆之辄了了。」(同上引)一八○四年(嘉庆九年)则徐二十岁,中举;一八一一年成进士。以后他一步步地向上爬,历任杭嘉湖道、淮海道等官:在仕宦的生涯中,他逐渐地显示出了自己优异的才能,和区别于一般腐朽贪婪的满清官僚的正派作风来。一八二三年(道光三)升任江苏按察使,决冤狱,抑豪强,清名大著。这一年全国很多地区都遭了大水,江苏也是被灾区域,在满清政府和封建地主的残酷追逼下,「松江民  相似文献   

12.
尹湘豪同志在去年第十二期新史学通讯上,对巩县蔡庄完校贺明道同志所提的关于:“隋末农民起义结果,出现了唐朝,唐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当发达,可见农民起义推动了封建社会前进。但讲到唐末黄巢起义后,来了个五代十国的分裂混乱局面,这能算是进步不算?”的回答中,对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歪曲。首先尹湘豪同志,武断的给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下了一个错误的定义。他说:“农民起义是能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但这主要是指农民革命能够推翻旧政权,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而言。如果农民革命不能推翻旧政权而反过早的为统治阶级的反革命势力所扼杀,那就要将历史带入更艰苦的过程。”他这种说法,完全忘记了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  相似文献   

13.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地主阶级统一政权的分裂汉末农民起义后,地主阶级纷纷组织武装镇压,其后,这种武装集团就演成了长时期的军阀混战,严重地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北方的经济中心,洛阳和长安,几百里内一片焦土,直接和间接的死亡,加上大量的流徒,户口余下的不到十之一二,「通考」云:「魏武克平天下,人众之损,万有一存。」(註一)而另一方面,南方遭受破坏较少,同时,自汉末以来,人力资财源源南移,社会经济逐渐上升。一方下降,一方上升,这样,就使相差悬远的南北经济暂时趋于均衡。这种均衡在政治上造成两个后果:一、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权没有力最再维持全国统一的局面;二、南方的经济足以支持两个政权与北方相对抗。于是,就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以前常常将这一历史事变归为三国领导者们的足智多谋和善于用人。固然,曹操、诸葛亮等的足智多谋会给当时的历史以一定的影响,但三国局面之形成则不是任何个人意志可以转移的。「矛盾论」首先教导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种宇宙观。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就是要「承认客观地实在存在物(物质)独立于意识,感觉,经验等等而存在着……承认社会的存在独立于社会意识之外。」  相似文献   

14.
读「共产党宣言」中论「真实的」社会主义一段,得到一些启示,对于研究思想史很有帮助。「宣言」上说:法国底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统治的资产阶级压迫之下产生的,是反对这种统治的斗争底文字的表现。而它之被输入德国却是在这样的时候,这时候德国的资产阶级刚才开始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漂亮辞藻底爱好者们狂热的抓住了这种文献,而只是忘记了,在这些著作从法国移入德国时,法国底生活条件并未同时被移过来。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失掉一切直接的实践的意义,而只有纯粹文献的面貌。它只能被认为简单地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一词按希腊文的意思,是叙说和叙述已经认识到的和已经研究过的事物的意思。(1)广义地说,历史便是任何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中,「历史」这一术语可以应用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毫无例外的现象上去。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我们懂得的只有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从两方面研究历史,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然而这两方面密切地联系着;因为人类的存在,所以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便互相制约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八页注释)。历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的武冈,曾经是一个涂满了鲜血的城市。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刘承胤在这里屠杀了以尹子奇袁有志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注一);永历元年(公元一六四七年,清顺治四年),刘承胤又在这里演出剃发投降,企图倾覆残明最后一个政府——永历政府的历史悲剧。即今站在瓦砾(?)疎的大小皇城的遗址上,站在「故明兵部尚书赐东阁大学士」  相似文献   

17.
远在三百年前,满清统治者开始其对中国的民族牢狱的统治后,虽然想尽方法不迫压汉族人民的反抗,但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汉族人民的反满斗争,不只是持续着,而且不断地深入。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反满祕密团体,转入广泛而深入的地下活动阶段。南方的「三合会」,「哥老会」,北方的「白莲教」天理教,就是南北中国汉族人民进行反满民族斗争的泉源和种子。在极坚苦的努力奋斗下,无数次的举起民族斗争的义旗,给满清统治阶级以无情的打击,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各民族人民对于外来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近百年来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历史特点,不仅充分地表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同时也以各种形式反映到文化领域里,正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所说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以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关于整个文化方面所受帝国主义的影响,因为内容牵涉太广,我们一时尚不能一一论列,这里姑且只就世界历史教学方面来谈一谈。去年七月,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学会成立在会的致词中曾经这样说:「中国在社会的时代,是在帝团主交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控制之下,使中国长期地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之  相似文献   

19.
农民起义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級的最高斗爭形式。毛主席明确指出:“地主阶級对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可見,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性貭和作用,毛主席已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想了解封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規律,认识其各个集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以毛澤东思想为纲,深入地研究有关农民起义的一些問题。目前史学界对有关农民起义的爭論焦点之一,便是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的性貭問題。据我所知,大体上有三派意見: 第一派意見,主张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这个时候农民們并沒有提出反封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若干新王朝实行的政策问题,史学界已争论多年,认识还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反攻倒算,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这些王朝实行的是反攻倒算和让步相结合的政策。一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期间,农民阶级曾经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一定的解放。他们推翻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了农民政权,打破了旧王朝封建法律的约束,挣脱了旧王朝赋役的剥削,从地主手中夺得了一部分土地,阶级关系完全被倒转过来。如在秦朝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