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喆 《沧桑》2010,(12)
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一种平衡机制,对于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的发展越来越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以及与政府的关系,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使之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喆 《沧桑》2010,(6):57-58
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一种平衡机制,对于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的发展越来越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以及与政府的关系,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使之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伟昌 《神州》2014,(14):258-259
良好的国家治理需要建构良好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往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模式分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比较两者的权力的基础并探究两者的互动关系这样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历史性的标准下,五分法的分类更为恰当,即分为5洛克式的公民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模式;5黑格尔式的国家高于公民社会模式;5公民社会与国家相互隔离的模式;5公民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的模式;5迈克尔.伯恩哈德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模式。  相似文献   

4.
商宏丽 《攀登》2012,(6):57-60
社会资本涵盖公民信任、互惠合作等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网络组织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社会资本缺失是社会失稳的重要肇因。投资社会资本,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培育民间组织,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当前环境下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福建省著名侨乡C村G厂污染事件解决过程的详细调查与回顾,对其中所反映的公民参与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村民、海外华侨华人、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四方面要素在公民参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中国其他农村来说,侨乡的公民参与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行动力,这源于侨乡社会独特的地位及其相对稳定且强大的华侨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日益廉价方便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海外移民借助于社团或民间组织,通过募资、捐赠、信息发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来影响家乡的公共管理活动将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严重缺乏,民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缺失;由此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理论,但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瓮安事件、利用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公民社会构建理论来分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和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应对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罗重谱 《攀登》2010,29(4):63-67
政府失败理论、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理论为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多元主体结构中,政府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主导力量,也是核心主体;民间组织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联系政府与公民的纽带;企业和公民是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础;媒体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媒介,也是政府与其他主体合作互助信息平台的主要搭建者。  相似文献   

8.
曾晓阳 《安徽史学》2018,(4):112-120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收复国土,复兴民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各门课程也努力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进行拥军爱国思想教育,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向"公民社会"。公民品格需要塑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影响着中国公民的尊重自我、善待他人的品质,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满足公民信息需求、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塑造图书馆员职业伦理与普通公民道德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究其原因在于儒家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构成民间组织生长最深层的内在动因,基层国家政权的弱化提供了民间组织生长的外部空间,发达的宗族组织的作用与多样化的民间宗教的并存是民间组织生长的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对跨国领养的出现及其发展与国际政治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美国跨国领养家庭如何建构跨文化的"家"等问题的分析论述,揭示了美国公民跨国领养的历时性变化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以及通过对美国公民来华领养及其连带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某种世界性的关怀与视野,已经是美国中产阶级民众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美国人所领养的数目庞大的中国婴孩,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美国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家庭中生活,他们将有着与其他的美国华人不同的社会资源与背景;他们对中国和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甚至可能会直接在两国关系上发挥影响,日后必将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的俄侨涌入哈尔滨。虽然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及所谓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的庇护下,俄侨具有诸多的特权,但官方政权也有许多力不能及之处。受早期俄罗斯公民社会思想的影响,哈尔滨的俄侨成立了诸多的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这为其民间治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在哈俄侨非营利组织民间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协调、与政府沟通、社会服务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这些民间治理经验对其后的哈尔滨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苗贵安  王云骏 《攀登》2009,28(4):50-54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在对政治参与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建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焕平 《黑龙江史志》2013,(11):344-3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公民与之相适应的人格作为支撑,公民理想人格包含独立人格、创新人格、健康人格、诚信人格等四个层面内容,培养公民理想人格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完善人格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注重社会心理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地方性建构受到了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动力主要源自国家政策、制度安排、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与旅游化浪潮;非结构性动力主要来自社区精英、外来人员、民间组织机构、空间及族群关系的紧密程度。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彝族村寨地方性建构的各动力要素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研究显示:各级政府政策与资金的积极支持、石林景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为其带来切实收益、社区精英的引领作用、艺术家的审美创作以及较小的空间尺度和紧密的族群联系等对糯黑地方性的维持和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力与民众“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力这两股力量的耦合是村寨地方景观与民族文化得以良性传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一个看待移民社会政治参与的参考架构,用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审视澳洲华人发展史,讨论九十年代后期澳洲极端派反移民势力的兴起,以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澳洲华人社会这个转变提供了一个华人参政的良好典范,即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公民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改变主流社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媒体知情权是指公民通过媒体了解知道公共事务,特别是有关国家政务信息,以及与自己利益和兴趣有关的各类社会信息的权利。公民隐私权是指公民对以自己纯个人的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一种人身权利。媒体的知情权与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天然的抗争性,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既保护好媒体的知情权,又不伤害公民的隐私权,成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国内公民社会权利演进为视角,探讨中国"绿卡"改革面临的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界定以及相关问题。首先,考察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内容,并将其与公民权利的研究相联系。其次,梳理中国的公民社会权利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地方户籍身份问题。最后,基于"绿卡"改革与国内的相关改革平衡与协调的立场,讨论"绿卡"资格待遇改革不同方案的可行性。论文认为,"绿卡"改革以吸引国际人才为宗旨,但不能以损害本国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为代价,不能形成永久居留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中国的公民权利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这是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性条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大方向的人口管理改革与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需要协调推进;一个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健全、社会凝聚力强大的国度是吸引国际移民的基础,也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和走向世界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相似文献   

20.
滕永直 《沧桑》2011,(1):29-30,44
在城市道德建设中,将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范畴,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公民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与生态道德责任感,使生态道德教育植根于公民道德思想体系中,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中注重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