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轿子,古时称肩舆,是始于汉代的代步工具。据《史记·河渠书》云:“宋时,用轿始盛,俗谓:武官骑马,官乘轿”。另据元代站赤设置记载:“江浙等处,除设有马站、步站、水站外,专设轿站三十五处,有轿一百四十八乘”。可见,轿子的使用不光在苏州地区。在江浙一带也颇有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驿站的历史沿革较悠久,内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邮驿;汉代各地有传舍;唐代为驿田,水路设有水驿;宋代设邮铺、递铺,元为驿传、站赤,还有急递铺;明代始为驿站,分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驿站体制,后期有了邮政制度,废除递运所,仍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歇宿的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牛驼寨建立的太原市革命纪念馆,高高矗立着钥匙型的纪念碑,象征着攻克牛驼寨是打开太原城的金钥匙。 奇袭牛驼寨是解放太原战役中的一次关键性的战斗。“奇袭”二字蕴蓄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它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明决策和英勇善战,也体现着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卓越贡献。 这里讲的奇袭牛驼寨,不是指1948年10月26日向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的进攻,而是指1948年10月17日深夜远距离奔袭牛驼寨。 以往在文史资料上发表的文章,讲到解放军攻克牛驼寨时,都是说柳沟村党支部书记赵炳玉主动反映敌情,并当向导的。赵炳玉同志在协助解放军进攻牛驼寨战斗中确实起过重要作用。但这是1948年10月18日凌晨七纵七旅已经奇袭牛驼寨成功,在敌人的重兵重炮连续反扑数日,我军于21日撤出以后,再次进攻牛驼寨战斗中的事,不是第一次奇袭中的事。而且最早向兵团司令部汇报东山全面情况的也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以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其后的中国历史即是郡县制国家的历史。在朝廷与郡县纵向的和郡县之间横向的人员、物资、信息资料的交流路途中,设站点供人员以及坐骑、运输的牲口(驴马之类)歇息,或更换驴马,这些站点即为驿站。在需要紧急传递公文、信息或物资时,甚至一站一站地接力传递。可以说,驿路(包括驿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流通的动脉。  相似文献   

5.
1989年夏,我们在西安市西郊远东公司基建工地对一座砖室穹隆顶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早年已被严重盗掘,随葬器物绝大多数遭到破坏无法修复,但出土的大量唐三彩碎片可辨认出骑马俑、伎乐驼俑、马、驼等个体残片,制做精细、色彩绚丽;砖券墓室亦修砌规整,表明...  相似文献   

6.
雇于大商号,驼户只收“脚钱”(运费),往来于丝路上的商人、使者,大多都骑骆驼。有些大商号,自己经营驼队,如民国时期张掖裕泰隆商号就有庞大的驼队,其足迹东至包头、京津,西达西域。驼队所经之地,大都是沙漠、戈壁和草原,往往数十日渺无人烟,因此每一帮驼队,必须有几只骆驼专驮帐篷、水桶、炊具及行李皮衣之类。有妇女小孩的,则在驼背上搭一驮轿,上有篷盖,像大篷车一样,可以在上面坐卧。驼队每11只骆驼为一小队,俗称“一把子”。最后一只驼的驼颈上或夹杆上挂一只扁圆桶形的铃铛,以防驼只夜间断缰走失。每一把子骆驼,必须由一至两人专管专拉,这些人叫“驼把式”,多年甚至一生拉驼的人则称“骆驼客”。他们经验丰富,夜不迷途,有的可以在行进途中睡觉。每只驼一般驮重100公斤,俗称一个驮子。不论装卸,都由驼把式个人操作,无需别人帮助。途中若遇狂风大雪,帐篷搭不起来,驼把式们就把骆驼拉成一个圈儿卧倒,人们在圈中拂开积雪,铺上栽毛褥子和脚镫毡,盖上大皮袄,睡在骆驼颈项下面。骆驼颈下的嗉毛可以把人完全覆盖,人就可以温暖地度过风雪之夜。在河西驼队中,民勤驼队独具特色:一是行走与歇息时间的不同。宁夏驼队和蒙古驼队出外长行,一般是昼行夜宿。夜间骆驼吃草...  相似文献   

7.
蒙元时期内蒙古阴山地区站赤交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蒙元时期内蒙古阴山地区的站赤交通进行初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阴山地区站赤的分布及驿路交通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对蒙元时期阴山地区的站赤交通有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木怜等九站”为木怜驿苦盐泊至宽迭怜不剌一线固定路段,包括苦盐泊至燕只哥赤斤四站、阿察火都至宽迭怜不剌五站。苦盐泊位于兴和路而盖即苦诺尔,宽迭怜不剌位于砂井总管府,“木怜等九站”线路性质为木怜驿昂兀岭之西、黑砂碛口之南漠南段。“木怜等九站”位于大都至上都西路以西,元代诸帝多数情况下并不巡幸此“九站”,但“九站”常见诸史载而为木怜驿重要路段。  相似文献   

9.
黑豆作为盛产于中国北方的一种杂粮,可以食用做豉,亦可入药,但在清代骑射国家制度的塑造下,黑豆以其"喂马极肥"的价值而成为国家军事建设和保障运输能力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前期,京城官私马驼对黑豆的需求巨大,加之连年对西北地区大规模用兵,黑豆供应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京城以及各地驻防八旗所需黑豆主要来自河南、山东、直隶(今河北)以及奉天(今辽宁)等地的征收与采买,其跨区域的供给与调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国家利用多元经济区建构经济能力的过程。晚清由于军事征战手段和运输工具的变化,马驼的使用大幅锐减,尤其是随着嘉庆、道光朝以后马政体系的衰败,黑豆逐渐失去了支撑骑射这一立国之本的合理性,而回归其作为杂粮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正淖马炮碉淖马位于太原东山山麓,海拔高出太原城三百米,在城东三公里处,乃阎军四大"要塞"(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中距城最近者,为攻城之主要障碍。阎锡山利用淖马村东、卧虎山高地及南北山梁环抱该村之势和淖马深沟之险,西岭高地之固,构成防御体系,防御阵地分主阵地及一至九号碉等十余块阵地。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塔尔寺废墟     
旌旗猎猎 撕破沉寂的荒原 刀枪突鸣 胡马踩出一溜烟尘 一路仓皇远遁 一路挽歌声声 血沃荒原 红柳花彩霞般绚烂 铸剑为锄 和平的炉火温暖哀怨的羌笛 白嫩的天山雪 辉映着少女酡红的容颜 一座边城孤立于落日的旷野 两只明眸穿越着时间的河流 沧桑的岁月 只斑驳了古老的身姿 祈祷永久的安宁 从来都是不变的奠基塔尔寺废墟@单永生  相似文献   

12.
正第二部分东山碉堡(上)牛驼寨庙碉牛驼寨位于太原东北5公里,高出城垣300余米,站在牛驼寨高地,太原就在脚下,城内的中枢要地尽在监视和掌控之中。阎锡山说:"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的头,手是南北飞机场,两脚伸在汾河西,城内好比是内脏,风格梁、石咀子好比眼睛高又亮。""守太原必守东山,东山不守,太原无所依托,城破在即。""城东四要点是塞中塞,堡中堡,足抵精兵十万。""共产党根本不敢打,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王庄     
一 宗室王庄 在一六六四年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第一次颁布的圈地文告中就有安置“东来诸王(包括宗室与异姓王公)勋臣兵丁”的说法,并准诸王公在锦州、盖州各设一庄,“其额外各庄,悉令退出”。次年决定“给诸王贝勒,贝子,公  相似文献   

14.
有关喀喇汗朝时期的钱币窖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塔里木盆地以南经常有出土发现,除了出土大量的喀喇汗朝钱币和北宋钱币外,同时还伴随出土一些青铜块之类器物,特别是近几年,喀什一带新出土发现了不少喀喇汗朝的青铜块、仿马、驼蹄形器物。关于这类器物,以往未见刊布,所以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5.
在焦作市耿村发现的元代石供床刻文中,记载了当地迎神赛社中一些社火班社的名录。其中"骆驼社"是当时"驼户"的社会组织,在社火中有"舞队"的表演因素,"簇马直社"是集养马、驯马以及社火中驭使马匹参与表演的班社,"太尉直社"应与祭祀东岳庙的太尉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发现一枚一面驼、一面马图案的小铜钱(插 图1)。该钱红铜质,锈色包铜,打制无穿。钱径15、郭宽l、厚2毫米,重2 4克。两面郭缘与铅质大马钱相同,均有联珠纹。A面为一双峰  相似文献   

17.
正史载中统二年(1261)九月"丙寅,诏以粘合南合行中兴府中书省"~((1))。胡小鹏、~((2))李治安~((3))据此记载,以及元初行省宣慰司例不并置、中统四年已有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之事,推断中统二年至三年或四年间为元代西夏中兴行省首次设立时间。中统四年已有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史源应为《经世大典·站赤二》中统四年七月一日"札付制府及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施行讫"~((4)),然此处"中统"四年为"至元"四年之误。  相似文献   

18.
林浩 《福建史志》2001,(3):35-36,64
《鲤城区志·附录》共分:政府文告、革命文献、碑记辑录、诗联文选四十部分。“政府文告”中按时序分为:“(一)明清时期文告、(二)民国时期政府文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文告”,“诗联文选”中按类分为:“(一)诗选、(二)联选、(三)文选”。由此可看出《附录》分类科学台理,内容丰富全面。尽管(附录)分为四个部分.但均贯穿着突出鲤城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这一主线,并且所收入的史料均与正文内容相呼应.起到补充说明之作用.附而有物。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1,(9)
一、革命文物资料徵集範圍 (甲)解放戰爭,土改、及由东北抗聯時期起的一切革命資料。 (1)解放戰爭中,如兵器(紀念物)、旗幟、軍服、徽章、符號、印信、證章、文告、宣传單、標語、貨幣、路條。战爭(包括繳獲器材、俘虜統計等)、英雄立功、人民動員等事蹟。(以上實物、照片、图片、文字說明)。 (2)土地改革中,如新舊土改執照、舊典契、借帖、租帖、土地文告文件、宣傳品。農民會、  相似文献   

20.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田卫疆“站赤”(蒙古语jamuci的音译),《元典章》谓之“驿站”,是”驿传”的蒙古语译。驿传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始于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时期。元朝建立后,驿传制度进一步发展。据至顺二年(1331年)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元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