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默然 《江汉考古》2020,(1):48-54,39
半坡"人面衔鱼"图案表现的是一条俯视视角下的鱼,而非戴有装饰的人,应定名为"人面鱼"纹。对观者来说,它是"对视"和"远观"两种视角的结合,其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二维的方式表现三维场景。参考玛雅文明关于地下水世界和人化鱼重生的观念,依据此类图形的出土情境,我们推测它很可能表达了半坡人群希望部分死者能够转化为鱼,穿过象征死亡的水域,进而重生或转世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董雷 《风景名胜》2011,(12):147-153,16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人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崔健仿佛是在为我而唱,不间断的行走,一次次的重生,看了路过的风景,还有同行的伙伴,彼此留下联系方式。最终,仍旧是过客。也许,注定了是远走高飞。  相似文献   

3.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上古传说中颛顼、后稷化身为鱼,死而复生的故事,为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的观点提供了文献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雨中凤凰     
凤凰涅檗是在火中,在火中燃烧,在火中重生。我这次游凤凰,是在雨中,所看到的是雨中和水中的凤凰。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旅游》2020,(4):12-12
"酝酿着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这两个句子来自20世纪小说家废名的巧思,他借此表达的是将要读到好文章时,那种期盼而欣喜的心情。相信我们的读者看过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重生的繁花》,心中多半也会浮现出一幅"杂花生树"的画面。题目里的"繁花"是个比喻,借指那些曾经一度濒于衰亡的传统手艺。  相似文献   

6.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其中包括的原罪说、救世主观念以及末世论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犹太教思想对基督教救赎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静美方志     
<正>清水、淡烟,闭目、静躺,思绪停顿,感情尘封,独享这一份寂静,静则明,明中自醒,醒后而重生。在我的脑海里持续出现一幅描写历史长河的画卷,画中没有波澜壮阔的沸腾和激情豪迈的澎湃,有的只是深邃而沉淀的稳重,难得的安静。他好似一个百岁的老人,安详的躺在藤椅上,  相似文献   

8.
近日,美国电视编剧百日罢工潮渐退,《绝望主妇》、《迷失》、《CSI》、《实习医生格蕾》、《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等多部热门剧集已获重生。4月将是美剧迷们的"狂  相似文献   

9.
特殊地貌     
"天造地设"的特殊地貌类风景显示着这个星球地表千万年来的转换变迁,毁灭、重生、恢弘、壮阔等等这些词既是对这些景观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是面对创造它们的自然伟力由衷的敬畏。自然界通过它们告诉人类应该以怎样的目光和方式对待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周晨华 《环球人物》2014,(34):82-84
正美食、美酒和音乐,共同抚慰着这座二战后重生的文化名城我所见的德国是一个矛盾的国家,比如这里的人以理性规矩著称,却创作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比如这里的食物制作工艺非常简单,但是家家户户的厨房却都能开个厨具展。而最大的矛盾,则集中在德累斯顿。照理说德累斯顿应该是一座悲情的城市,这座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文化名城,曾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因此来这里之前,我想象中的德累斯顿总带有一丝惆  相似文献   

11.
正(承接上篇)二、"出乎其外,才能再生"应变和创新是离不开再生的。从这个方面说,课堂需要关注再生效应,教育也同样需要关注再生效应。什么叫"再生效应"?再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指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再生:⒈死而复活;重生。⒉犹再造。⒊犹来生。⒋对某些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的"再生",是指:再造和再现,即它不限于学校的某一节课、某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2.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中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无疑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救赎观不仅吸收了埃及的复活神学,而且还对日神教末日审判思想的进行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贺源 《世界》2009,(6):102-103
一辆列车将我们带出法国边界,重生的东方快车穿过一百多年的时空,带着传奇的历史与艺术作品里旧时代的奢华、优雅与浪漫开往东方——伊斯坦布尔。  相似文献   

14.
涅槃像是佛教常见的题材。"涅槃"意为重生,佛教建立的教义,是佛教通过某种修行方式所达到最高的境界。印度最早的涅槃石雕像是在释迦牟尼涅槃处,即拘尸那城所建的涅槃像。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现存北朝时期最大的涅槃像——甘肃炳灵寺16窟涅槃像。  相似文献   

15.
郑锦  刘辉雄 《福建史志》2020,(2):18-21,25
年鉴常规性条目普遍存在,而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习惯以及年鉴检索功能的强化,使得一些常规性条目被"隐身"。年鉴的常规性条目由来已久、客观存在,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理论,也说明常规性条目是年鉴的必然存在。传承历史需要常规性条目,从发展角度看也需要常规性条目。编好常规性条目,应从技术、学术、艺术等方面增强常规性条目的索引功能,使之"重生",实现条目设置的健康化、立体化,担当起"编志为用"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西藏!西藏!西藏!敬庭尧又想到了西藏,那些善良的西藏人的面孔一个个出现在眼前,那些壮美的西藏雪山一座座向他奔涌而来。如果用藏传佛教的"转世"术语,可以说,敬庭尧在这一夜转世重生了!敬庭尧没有任何犹豫,他再次走向西藏。他在八廓街走过一圈又一圈,他研读西藏相关的书籍,他拜访—位又一位老西藏和藏族朋友,一个宏大的创意出现了——《天上西藏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17.
新书微讯     
正《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内容简介本书以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中华文明这一独特的天下型定居文明的伟大诞生、艰难成长、自我锻造、与其他文明的冲撞融合以及一百多年来的维新与重生的5000年发展历程,证明了中华民族这一广土巨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的渊源,证明了中华文明可以浴火重生走向伟大复兴的不可阻挡的"中国逻辑"。从文明演化史的角度,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文明自信,提供了全新的学术基础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我见过破茧而出的蝶,颤颤地张开翅膀,带着摄人心魄的美好,飞向梦寐以求的蓝天。这令人敬畏的小生灵,在充斥着残忍的空间里奋力挣扎,最终化茧成蝶。我也想象过传说中凤凰的涅槃,在熊熊烈火之中,忍受着极度的痛苦,骄傲地扬起羽翎,浴火重生。用极端方式让自己重生,对于其他的生灵是遥远甚至  相似文献   

19.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又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08,(3):22-23
30年,现代风景名胜区建立,制度保护国土精华;30年,生态保护成为国策,名山大川重放光彩;30年,世界遗产接轨国际,共同守护人类瑰宝;30年,大众旅游飞速发展,全民共享观光休闲……"武夷山"展示了中国名山大川的光彩重生;"伐出来的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历经生死循环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代表;"当代徐霞客"谢凝高的故事,喻示着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时代。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事业、旅游业和世界遗产管理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一花一世界。我们以30年的时间为坐标,分"山、水、人、城"四个篇章,展示中国风景名胜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