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谒老君造像     
清源山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清源山最引人心动和注目是老君岩造像,高5.63米的清源山老君像本来就是一块天成的石像, "好事者略施雕琢"便使之有了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神韵。这位大耳垂肩的老人就是这样与大地融为一体,所有前来拜谒的人都会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2.
清源山位于福建泉州,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到了唐代,"儒、道、释"三家竟相占地,此外还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宗教的活动踪迹,清源山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在清源  相似文献   

3.
门票:40元(套票)老君岩15元住宿:泉州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要求。泉州酒店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级旅游商务涉外酒店。交通:清源山在泉州市北郊,乘旅游专线车前往,乘旅游专线601路或3路中巴可达。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枕山面海的泉州市北郊,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和西北洋西大景区。最高峰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百怪,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相似文献   

4.
步游清源山     
这三四年来,到清源山去晨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 回望这座千年名山,我们从曲径通幽的古道仿佛看到了历史烟云。泉州北宋名知府王十朋"登山如入上下竺,宴坐疑临大小湫"的典雅,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联车陟修坂,览物穷山川"的高古,明代大史学家何乔远"冈磐纵步,石液砺齿"的劲健,唐代诗人韩偓"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掳怀抱立高台"的悲慨,明代诗人黄克晦"蹑屐名山顶,长风吹布袍"的旷达--披阅清源山历代诗词以遥想古之贤哲的登山风格,用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加以解读皆妙在其中,直令人心追步疾,恨不即刻置身此山。  相似文献   

5.
细细想来,此生之乐有千万,游玩清源山是其中一乐,且是乐中之乐,其乐无穷,其兴无尽。 细细算来,此生至今游玩清源山的次数,竟有上10次之多。每当游玩归来,但觉精神愉悦心情很阳光,且必有所获。或是新增知识或是见长学问,游兴末尽新鲜感依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清源山乐此不疲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6.
胡中亚 《文博》2020,(4):53-59
石峁文化玉人头为侧面剪影式人像,夸张的眼睛形象并非"一目",石峁文化并非《山海经》所载"一目国",而是与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中人像造型相似,表明当时区域之间可能已经有上层文化交流。玉人头夸张的眼睛与双眼石雕是"眼睛崇拜"的真实反映,也是石峁文化多元信仰或"泛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良渚文化"一神教"的信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一、泉州木偶戏与木偶大师黄奕缺简介泉州木偶戏分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数百出传统剧目。在木偶制作中居最重要地位的是木偶头的雕  相似文献   

8.
吴葆勤 《文物》2020,(4):92-96
赫连山、赫连简墓志2014年出土于山西太原,于《文物》2019年第5期刊布发掘简报[1]。据《简报》介绍,两方墓志皆由志盖、志石扣合而成。赫连山墓志盖顶有3行阳刻篆书"唐故赫连君墓志之铭",志石方形,边长57厘米,楷书阴刻,自右向左共22竖行,行22字,计471字(图一)。赫连简墓志盖顶同样有3行阳刻篆书,文作"大唐故赫连君墓志铭",志石方形,边长54厘米,楷书阴刻,自右向左共23竖行,行23字,计482字(图二)。《简报》对两方墓志的释录及断句有可商处,今据拓片予以校补。  相似文献   

9.
冯超 《旅游纵览》2012,(3):40-43
<正>神秘而略带阴森的小山岭,造型各异的石俑,考古学家的众说纷纭。古人认为,这些石俑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半夜会化为神灵行走世间,鸡鸣之后又重新化为石俑……至今,当地人对这些石俑仍心怀禁忌,这就是湘南鬼崽岭。  相似文献   

10.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時代,胡瑗、孫復、石介及李覯等人欲超越"漢唐之學",重釋儒經"義理",體現出"知古明道"的學術自覺。"四公"先以草澤身份築室授業,後又執教太學,始終將"經義"解析與"時務"、"治道"相聯繫,爲"宋學"啓蒙導夫先路。他們反對"聲律浮華之詞",審美取向與歐陽修等文學之士頗爲不同。其作品多"根柢經術",醇質務實;不足之處在於好"張大其説",議論"粗疏",甚者還有迂闊"矯激"之弊。要之,胡、孫、石、李以儒學名家而獻身教育,在學術探索、教育實踐及"古文"創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樹,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笔者在东山岛铜山古城"文公祠"附近,看到一个插满香烛的石香炉写着"石公",摆放在一块被喻称"五老石"的大石头前,石头上面镌刻"天开文运"四个字。刚好有几位大嫂拎着水果、糕饼来敬奉"石公"。笔者知道,宋米芾拜石是出于好石成癖,然而,这些大嫂为何来此拜石呢?笔者问一位大嫂:"大嫂,您来拜‘石公’拜何事?"回答曰:"祈求石公庇佑孩子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看来,她的虔诚祈祷与石头上所刻的"天开文运"四个大字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历史上曾生产过胆铜。《续资治通鉴长编》有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这种胆水浸铜法亦叫"胆铜法",是今天国内外享名的"湿法炼铜"技术(亦称溶浸提铜技术)的最早使用。"胆铜法",就是把铁放在胆矾溶液里,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铁所置换而成铜的一种产铜方法。所谓"胆水",是指天然的含胆矾即硫酸铜成份的泉水。它的形成是铜矿石中的辉铜矿和黄铜矿与水接触时,经自然氧化,成了溶解于水的硫酸铜,渗入矿泉,人们因水味苦涩如胆汁而称"胆水",亦因为与胆矾同性  相似文献   

15.
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方泰山石敢当碑石,系年为"元延祐五年岁次戊午",经考此碑实为现存最早的"泰山石敢当"碑。这一发现,不仅可证实"泰山石敢当"风俗出现时间在宋元之际,同时也可据以推知其发祥地应在泰山附近。  相似文献   

16.
"石"是秦及西汉谷物管理中常见的容量单位和量器,王莽以后才基本被"斛"所取代。"石"作为最高容量单位在当时是与国家规定的最高容量单位"桶"并行使用的。容量"石"来自于10斗米与重量1石()之禾价值相等的规律,故10斗米可称为1石"标准米"。"标准米"在定义容量单位、建立谷物管理系统中起了关键作用。"大小石"不仅出于粟与米之间5∶3的大小单位的比例关系,而且是官粮管理中的两种量器。秦、西汉已存在一种既非重量又非容量的绝对价值单位"石"。只有标准米的价值单位与其容量单位数值相合,而其他状态谷物的价值单位"石"则须用大小不同的量器测量,或用不同容量数值来表示。"石"(也作"")本来是计量"禾"的重量单位,读为zjyak(后代演变为shi);但由于其在价值上与计量"米"的容量单位"担"相等,所以容量"担"亦称"石",读为tam(现在统称为dan)。  相似文献   

17.
谢雁翔同志《四川郫县犀浦出土东汉残碑》一文(《文物》1974年第4期),发表了1966年出土的东汉残碑的拓片和释文,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谢文根据碑文内容认为这是一块刻之于石的"簿书",这是不错的。但是,汉代官府的"簿书"的种类很多,郡县上计有"计簿",察举官吏有"官簿",记  相似文献   

18.
正吴石僊(1845~1916年),名庆云,字石僊,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流居上海。擅山水,所绘之作气势雄厚,峰峦林壑。然初不为人重,后赴日而归,乃长烟雨法,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以西法,故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石僊居沪时,早年入"萍花书画社",与吴大徽、顾澐,胡公寿、钱慧安等人并称近代国画"萍花九友"。有《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联系有关实物遗存和考古发现,提出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夫妇合葬墓附近所出石券,其年代并非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而是明世宗嘉靖二年(1524年);券石四周所刻用波浪形曲线相连之圆点,并非与天文星相有关之"星纹",而是川渝黔鄂地区宋元明墓葬较为流行之河图;该券并非生墓券,而是葬墓券;券主并非南宋杨粲夫人,而是明代嘉靖初年播州杨氏第二十七世土司杨斌之妻,生前因其丈夫身居三品之高位而被诰封为"淑人",死后皇帝遣官"谕祭旌表"。  相似文献   

20.
小荷 《神州》2012,(19):62-67
素有"四大印石"之首美称的寿山石,其印章常以"芥子之中纳须弥"的气势,深得文人墨客及王公贵胄所钟爱和青睐,也是许多寿山石收藏者所最为注目的"绝代佳人"。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其中,寿山石因产于福建北部寿山乡而得名,寿山石印章材质有130多种,近千年的开发使得印章石材已经接近枯竭。材质的稀缺,再加上名家篆刻,名人使用,寿山石印章作为经典藏品的价值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