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20世纪历史巨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在艰难曲折的前进运动中取得空前伟大进步的世纪,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历史完成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纪。在20世纪的历史舞台上,各种社会力量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发生了多少震烁古今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无数名垂后世的历史人物,涌现了万千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发明创造,也使人类遍尝了大战的灾难和种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祸患。值此旧世纪的身影正在悄然隐退、新世纪的脚步声已是清晰可闻的世纪之交,我们回眸20世纪整个历程时,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总结它呢?须知,20世纪历史巨变的具体内容纷繁复杂,各类矛盾纵横交织,发展图式多元多样。因此,我认为,不仅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立体式的综合考察研究,而且理论上要有所突破、观念上要大力更新、视野上要更加扩宽,才能真正把握住20世纪历史巨变的基本脉络,才能看清20世纪历史巨变的总体轮廓。  相似文献   

2.
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明 《史学月刊》2003,(11):5-8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尤其是历史学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彭明教授、张宪文教授、朱汉国教授和李云峰教授四位专家的四篇以学术创新为特色的高论 ,为本栏目第一期。通过此次和今后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和讨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信来函请寄本栏目编者翁有为教授。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历史文学研究的历程 ,把 2 0世纪史家关于历史文学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一是强调科学性而不主张使用文学笔法 ,代表人物是陈垣、何炳松 ;二是强调历史写作的艺术性 ,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张荫麟 ;三是既强调科学性 ,又重视艺术性 ,提出“准确、凝练、生动”的历史文学原则 ,代表人物是白寿彝。认为应当继承和发扬 2 0世纪史家在历史著述方面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是历史学获得重大的发展,包括新历史考证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都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以新历史考证学而论,出现了王国维、陈寅恪、陈垣、顾颉刚等著名大师和其他一批出色学者。人们都承认,乾嘉历史考证学是20世纪新考证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郭沫若评价王国维的贡献即讲过很有权威性的话,称他“承继了乾嘉学派的遗烈”,“严格地遵守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新史学的开山”。①然而迄今为止,对此却仅只停留在笼统印象的阶段,对于乾嘉历史考证学与20世纪新考证学的关系这一很有理论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一个时期 ,也是郑州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其间 ,在中原腹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 ,发生过一些至今仍在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大事件 ,如京汉铁路交汇于郑州、二七工人运动、蒋阎冯大战、花园口决堤、省会由汴迁郑、商战等 ,凸显这些事件 ,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些事件的成败得失 ,不仅是史学界的重大任务 ,也是我们 ,尤其是决策者认识社会、指导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大事———铁路2 0世纪初叶 ,京汉和陇海铁路以十字交叉型在郑州动工、兴建 ,向祖国东西南北伸展、辐射。当时 ,铁路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有些学重新认识“历史”一词,厘清和界定它的基本含义,明确区分和论述了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学和史书等概念,从而为中国现代史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在拓宽史学研究的思路、扩展历史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建设科学的历史学以及建立中西方史学对话的环境,使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气候是20世纪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的领域。自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问题已开始予以关注,但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且缺乏深度,研究水平大体仍处于发轫与起步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末,在研究方法上,除继承前一阶段依靠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之外,还拓展了资料范围,对资料的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引入了同位素、孢粉分析以及模拟方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对资料的重新解读以及新资料的发掘,涌现出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区域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相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潘其风 《四川文物》2008,366(2):25-37
古人类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后,从最初的研究工作主要依靠外国学者.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一支自己的研究队伍,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本文对此作了回顾,并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改革贯穿于整个20世纪,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阶段改革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效率政府”是这一时期行政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改革实施于20世纪中期,“忠诚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的特点;20世纪70、80年代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强调官员的职业道德,改革特点为追求“道德政府”;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管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时期,“重塑政府”成为行政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而在实践上把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推向了高峰。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和提高效率,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防止职业官僚垄断政府权力和整治官僚主义作风,也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历史思考的现代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属性,是对传统社会的性征“化成现代“的表征。现代性内涵就思想观念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线性不可逆的时间观、民族国家的政治观、科学理性的认知观。当它们用于认识和解释历史时,便分别体现为进化史观、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观以及科学主义的历史知识观。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中国史学研究受到这种内在的现代性取向的强大影响,渗透着浓厚的现代性情结。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0,3(1):84-92
根据社会生产力和实践第一的检验标准来考察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类型,可以发现,在20世纪,出现了美、日、德、英法、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经济区、其他发展中国家、苏联东欧转轨国家等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发展和停滞的两重趋势中,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主要趋势仍然是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正民国溪口——元首故里奉化溪口系千年古镇,唐贞元中(794前后)溪口开始有人居住(清《乾隆奉化县志》)。宋景德三年(1006)溪口建村(清《乾隆奉化县志》)。宝庆年间(1225~1228),称坊,人口近八千(《四明宝庆志》)。元代溪口称市(邓牧:《雪窦游志》),意为商品集散地。清代是"奉邑一大镇,百货俱集,远近居民数千家"(徐兆昺:《四明谈助》)。光绪三十二年(1906)称镇(《光绪奉化县志》)。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 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内容涉及: ①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 ②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 ③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 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⑤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 ⑦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新技术应用等 7 个方面。除上述进展外, 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章通过对章太炎的“反满说”、梁启超与胡适的“理学反动说”、钱穆的“每转益进说”、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等五个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及其基本涵义的历史考察,探讨了清代学术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的变迁。文章认为,基于国粹意识的“反满说”,开拓了研究的新方向。“理学反动说”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继往开来,并注入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科学的方法论思想,成为20世纪研究的重要范式。“每转益进说”与“内在理路说”,试图以继承与发展的观点重新解释,从而对“理学反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早期启蒙说”则勾划出由17世纪早期思想启蒙到19世纪近代思想启蒙的一条主线,首创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清代学术的新范式。文章指出,上述研究范式之间的起伏消长,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而这种社会思潮的起伏消长反过来也影响甚至决定了研究范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孟庆龙 《世界历史》2002,(1):111-113
革命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和充分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理论价值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底出版的程玉海、曹胜强两位同志历经数年艰辛研究撰就的《20世纪的世界革命》,是国内最新的世界革命史专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并赋予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妇女的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权;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明显提高;妇女的特殊权益受到保护。虽然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旧观念的影响,中国妇女的状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仍然相信未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每个社会都有自身的调控机制,调节社会关系和控制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的生存发展。矛盾和调控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构成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方面。历史研究从唯物史观出发,既要分析社会矛盾一面,也要研究社会的调控机制的另一面。国家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的调控更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中各种矛盾最为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国家调控机制出现重大演化的历史时期。其中,英美具有典型意义,可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局部调控阶段(19世纪末期—1929年),全局调控阶段(30年代—70年代),再调控阶段(70年代后期—90年代)。调控机制内容庞杂,本文篇幅有限,仅为基本历史发展过程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