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宋丧期考──兼论风水术对唐宋时期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里所谓"丧期",指死者去逝之日与下葬之日的时间差,即停丧时间。非指服丧时间。服丧时间即古之所谓"丧期",其中应包括停丧时间。1984年,成都市东郊清理了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了两合墓志,分别记述了墓主张确及其妻杜氏的丧葬年月和地点。张确卒于元车四年(108年)四月九日,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葬于成都县金泉乡灌锦里祖莹之西,元祛八年(1093年)三月迁葬华阳县积善乡东庙里与妻杜氏合葬,一生未仕。其妻杜氏,卒于元站五年(1090年)五月七日,元枯八年(1093年)三月葬于华阳县积善乡东庙里。张确和其妻停丧时间均…  相似文献   

2.
(一)四川汉墓中的陶狗 在汉代墓葬中,陶俑和陶制动物的出土极为丰富,除猪、鸡等家畜以外,陶狗的出土极为普遍。四川地区汉墓同全国各地一样,陶狗出土颇多。如资阳县出土一陶狗,短喙,卷尾,双眼凸起,肥壮而短粗。(图一)金堂县出土的陶狗,短足,竖耳,卷尾,也显得十分健壮。(图二)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墓1和墓3共发现四件陶狗,有大小之分;大狗头高74厘米,前腿直立,后腿卷曲而坐于地,两耳高耸,活似现在家养的狗;(图三)另有三具小狗,身躯肥壮,腿足短小,大耳高耸,尾巴向前卷曲如环,其中最完整者身长40厘米,背高31厘米。(图四)成都土桥出土的画象石刻“家禽家畜”图(图五),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9,(5)
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出土的20余件乐舞伎彩绘陶俑,服饰华丽,造型精致生动,从乐器、舞蹈、戏剧等方面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的音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乐舞伎陶俑的乐器组合、服饰造型,结合唐宋时期相关音乐考古、文献材料,梳理了乐舞伎彩绘陶俑的性质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四川中江县悦来镇月耳井村九社"磨人湾"两座宋代石室墓被发现,考古工作者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两座墓均为土圹石室墓,出土了大量陶俑等器物。两墓深受唐宋时期流行的道教堪舆风水思想影响。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知两墓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期。  相似文献   

5.
成都白马寺第六号明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寺在成都北门外约五里的万佛桥附近。寺后有一土堆,下面压有许多古墓,过去砖瓦厂掘土建窑,曾损毁过汉、明、清代墓葬。去年十一月,修建学校掘土中又发现古墓,建筑工程部门立即通知我会前往清理,从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共清理了墓葬十座。墓多被扰乱,唯第六号明墓很完整,而且随葬品特别丰富。  相似文献   

6.
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双石村发现一古墓葬,经过清理与发掘,出土了一批随葬器物,有陶器、陶俑、金银器、铜镜、水晶饰件等.经判断,该墓为宋代砖室墓.  相似文献   

7.
郭村唐墓位于长武县枣元乡 ,墓地的西、南两面与甘肃灵台县接壤。1980年 ,墓地中发现了唐张智慧墓 ;1985年 ,在距张智慧墓5米处 ,发现了其父张臣合墓。张臣合墓为方形单室穹隆顶砖墓 ,出土随葬器物139件 ,种类有陶俑及动物模型、陶器皿和石墓志。墓葬虽属中小型墓 ,但出土的陶俑制作精致 ,大部分为彩绘贴金 ,其中环髻女俑、昆仑俑、马背乐队俑等 ,在陕西地区发掘的唐墓中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使得各地区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社会的动乱,礼制的解体,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朝时期的墓葬在河北磁县一带相继发掘、清理了10余座,墓内随葬有大量陶俑,仅东魏茹茹公主墓内就随葬陶俑1064件,湾漳北朝墓出土陶俑1500余件0,北齐高润墓出土381件。从出土的大量陶俑的服饰来看,北朝时期的衣冠服制有着自己一定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就河北出土的北朝陶俑的服饰,简析北朝时期的冠服。  相似文献   

9.
四川汉代陶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造型生动,驰名中外。在四川汉代陶源中,说唱俑,更是独树一支,是陶涌中的奇葩,世人称绝。从五十年代开始,四川省出土了以下说唱源:1.1957年2月,成都市郊崖墓出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2.1963年12月,郭县宋家林砖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3.1979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上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4.1982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土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5.1986年绵阳河边乡九龙山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6.1988年5月绵阳吴家区孔雀村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7.1989年8月乐山麻浩虎头湾崖墓出土乐山麻浩崖…  相似文献   

10.
<正>唐墓里经常出土一些形体高大、造型怪异的陶俑,人们通常称之为"镇墓兽",或者"镇墓神煞",也有人称之为"天王俑""武士俑"。这些名称都是人们按其功能或形象所定,并不见之于唐代文献之中。20世纪初,唐墓中的大型镇墓俑类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罗振玉先生最早把唐墓中常见的镇墓兽和文献中的  相似文献   

11.
葛洪  严小琴  何倩 《文物世界》2016,(4):73-75,41
西汉长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三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郭建设 《收藏家》2011,(9):3-11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蒙元时期,这里是统治者早期经略制约北方并用兵南方的重要基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几批元代陶俑,主要有西冯封元代墓陶俑、新李封元代墓陶俑和东王封靳德茂墓元代陶俑等,这批陶俑对元代社会风俗及文化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新寨村发掘了中书舍人、上邽县开国子梁行仪与夫人薛氏合葬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物丰富,有墓志、陶俑、玉器等随葬品。此墓的发掘为研究唐代丧葬习俗以及唐代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米家崖村发掘清理了28座战国时期墓葬,其中M3、M9、M14、M49四座墓保存较好,出土器物较为丰富.这些墓葬中普遍出土两套随葬品:一套为秦墓常见陶器,另一套为比较少见的低温陶器、低温陶俑.米家崖秦墓的发掘不仅为战国时期秦墓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而且对于各类陶俑制作与发展源流以及其后秦兵马俑源流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医疗器械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4年江苏江阴县的一座明墓中出土了一批医疗器械。墓主人夏颧生前从事过医疗活动,说明这些器物都是曾经使用过的。器械的种类和数量不很多,却比较完整,特别是一些中医外科手术工具,过去很少发现,值得我们重视。这些医疗器械的发现,不仅可以补充我国古代医学文献记录的不足,而且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元、明之际外科手术和外治法的历史。下面,就出土的明代医疗器械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成都老官山三号墓和绵阳双包山二号墓均为四川地区重要的西汉木椁墓。老官山三号墓漆器上的文字"弓"及双包山二号墓随葬的原始瓷器暗示了两座墓的墓主与汉代楚地移民有关,而两座墓中出土的与中医学有关的漆俑也极有可能为中医"扁鹊学派"的遗物。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东关发掘晋墓一座。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有画像3幅,出土器物有各式陶俑、陶磨、猪圈、井等。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具有中原地区西晋晚期的基本特征。它为豫西南地区晋墓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目次一陶俑分类二陶俑分期三陶俑演变规律四陶俑演变背景分析五汉代四川陶俑来源分析六汉代四川陶俑的传播七两晋南朝时期四川陶俑的东流八结语本文将汉墓中出土的人形陶明器称为陶俑,时代从西汉至两晋,部分材料的时代延续至南朝。地域限于今四川地区,重庆地区的陶俑资料另文论述。陶俑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排列有序的俑群组合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场景。西汉时期,关中陶俑的数量和质量为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至东汉,四川、广州等地陶俑盛行,但广州陶俑的规格、艺术水平不及四川。可以说东汉中晚期,四川陶俑代表了当时陶俑制作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区宋代墓葬出土陶俑服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成都宋墓随葬有大量人物俑,基本组合有武士俑、文官俑、侍俑、文俑等。这些陶俑刻画逼真写实,服饰类型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代服饰是对唐代服饰的继承,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服饰和衣冠制度。成都宋墓出土人物俑中,武士俑所着甲胄、文官俑所着冠服,以及平民百姓的一般服饰都与史籍记载相符,北宋与南宋风格特点明显,反映了宋代成都地区的社会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甬道内近封门处出土一件器物,为胡人面部形象,泥质灰陶,模制,外凸内凹。胡人带尖帽,深目,高鼻,颧骨凸出,下巴较尖,络腮胡,面带笑容。两耳后部有一对小孔,应是穿绳所用(图一,1)。M23为小砖券顶砖室墓,墓内出土大量的陶俑,类别有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