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钻探试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指出:“跪式背弓俑二十四件,在第一单元的T_(10)出土.这个探方包括南北两个东西向过洞,每个过洞各有身高约1.2米面东跪式背弓武士俑两行,每行六件,出土时多数完整.这批俑的姿态完全相同,右膝着地,左腿蹲曲,身和首向左方倾斜,两目向左前方平视,两手在身的右侧上下作握弓状(弓形竖立,弓弦在俑背后).……在两过洞中清理出大量铜镞,俑旁并发现腐朽的木弓遗迹和少数铜剑鞘头等,证明这批武士俑原持有弓箭和铜剑.”  相似文献   

2.
秦俑二号坑紫袍跪射俑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袍跪射俑位于二号坑弩兵方阵21号探方18号过洞内,出土号为T21G18-07(图一),出土时该俑仰靠在北侧立柱上,与砖铺地面形成45度夹角,面朝东,为下蹲式跪射俑,因长裙下摆及披膊露出鲜艳紫色,故暂称之为紫袍跪射俑。  相似文献   

3.
王锐 《文博》2006,(6):33-35
1999年9月,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一尊跪射俑,编号为001号。其装束、姿势与其它跪射俑差别不大,只是面部颜色与众不同,和其它俑接近自然肤色的彩绘不同,该俑是绿面。首次发现绿色面孔的俑立即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绿面到底是代表什么?正常的肤色  相似文献   

4.
1979年7月,繁昌县环城公社社员在汤家山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汤家山位于县城东约一华里,山顶部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70米,高出地面60余米。铜器出土于山顶靠南边约5米的中部。现场已扰乱,据发现人追述,器物在深约0.5、长约3、宽约2.4米的坑内,成两行南北向排列,共十三件。计方鼎二件、圆鼎四件、盉一件、甗一件、龙纹盘一件、簋一件,甬钟一件、鸟形饰二件。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5,(9)
2009~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考古队对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局部进行了发掘。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中北部,由南向北涉及两条过洞、三条隔墙,发掘面积200平方米。一号坑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地下坑道建筑,建筑结构包括土筑和梁柱框架两部分,两条过洞内均有砖铺地面。共计清理俑体106件,提取俑足及踏板96件,发现车、马三组,出土大量兵器及车马器。俑坑修建的时间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28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9年。此次发掘为揭开俑坑被毁之谜提供了线索,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6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于洛南新区发掘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和崔氏两墓.墓中出土了陶俑、贝珠、墓志和瓷器等大量随葬器物.两墓墓道以及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内均绘有壁画.从残存壁画看,两墓墓道所绘壁画内容相似,均为青龙、白虎及人物牵马和骆驼图,墓道北端绘门吏,唐氏墓墓道北壁还残存影作木结构阁楼建筑.两墓天井、过洞所绘壁画内容差别较大,唐氏墓东西两壁各绘一挎剑武士,武士身后有侏儒、乐伎等多种人物造型;崔氏墓过洞及天井两壁所绘壁画均为武士形象.  相似文献   

7.
老虎咀遗址     
正老虎咀遗址位于庙渠乡四合行政村老虎咀自然村的半山上。分布范围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墓葬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均为泥质篮纹红陶罐或泥质划纹单耳红陶罐,并有大量陶片散于地表。先后出土陶水管共37节,红陶罐100多件,还有石斧、石刀等器物。采集到标  相似文献   

8.
唐房陵大长公主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长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六女,其墓属唐高祖献陵的陪葬墓之一,位于富平县吕村乡双宝村北约250米处,在献陵东北方约2.5公里。建国前,此处为民间墓园,1975年一农户搜肥时发现此公主墓。经文物工作者清理,出土壁画、石刻等文物多件。一墓葬形制房陵大长公主墓座北向南,地面封土堆及所有文物无一幸存。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及小龛等六部分组成,全长57.8米。斜坡墓道水平长17.5、宽2.56米。过洞五个,呈券拱形。第一过洞长2.29、宽2.30、高2.40米。第二过洞长2.49、宽2.36、高2.40米。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6,(6)
2007年冬,淄博市临淄区山王村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5座汉代墓葬和1座大型兵马俑坑。俑坑由两个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坑和中间过道组成,南北总长15.3米,坑底最深处5.4米。坑内放置陶俑及车马、兵器、乐器、动物、家禽、阙楼、大门、楼房、粮仓、厨房等模型共500余件套。从出土的戴风帽式头盔的骑兵俑和跪坐俑的特征来看,这批兵马俑的年代应接近并晚于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这一俑坑可能为汉武帝之子怀王刘闳的陪葬坑。  相似文献   

10.
成武出土金代五彩瓷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鸣 《文物》1993,(11)
1988年12月,山东省成武县宝峰乡宝西村一村民在清理宅地时,挖出瓷人3尊。我们闻讯后即赴现场调查。瓷人出土地点距地表深4米,这里是一处房基遗址。房基东西长9、南北宽6、高0.5米。由长条杂石砌成,内有较多灰烬和瓦砾。房基西侧有一东西长2、南北宽1.9米用单砖砌成的耳室。瓷人等均在耳室内出土。现将出土的瓷人及伴出物介绍如下: 彩塑男瓷人高34、宽14厘米。坐姿,头戴方形黑帽,长方脸,面部丰满,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八字胡,身着大红色长袍,足  相似文献   

11.
安岳县城东南四里有云居山,层层石岩,唐宋石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岩石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凿龛造像,使天然石壁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便是四川石窟艺术之一——圆觉洞摩崖造像。 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南北两面,北面造像区域长75米,22个龛窟(编号1—22),大小造像87尊;南面造像区域长111米,81个龛窟(编号23—103)。总计南北两面的造像区域长186米,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1尊,造像时代历唐、五代的前后蜀,直至宋,前后四百余年。  相似文献   

12.
大原遗址     
正大原遗址位于三岔镇大原行政村大原自然村。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遗址北高南低呈山屲地,三面邻沟,中间平坦。文化层厚1~2米,距地表1米左右,灰坑墓葬、窖穴均有暴露,墓葬为土坑竖穴墓,先后抢救性清理出土100多件铜器文物,现存庆阳市博物馆。出土器物有常山下层文  相似文献   

13.
刘辉 《考古》2008,(11)
2005年,在湖北随州市黄土岗遗址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环壕,整体近似椭圆形,南北长约316、东西宽约235米。壕沟平均宽度15~20、平均深度2.5~3米,最深处超过3.8米。沟内的出土遗物均为陶器。壕沟的形成年代应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延用至石家河文化早期,可能具有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家坝遗址位于宣汉县城北约46公里处 ,海拔约为340米。中河在遗址东南部汇于后河后蜿蜒南流。该遗址位于近乎半岛的三江一级台地上 ,其三面被河环绕(图一)。罗家坝遗址包含罗家坝和张家坝 ,罗家坝由外坝和内坝组成。其中罗家坝外坝约东西长1200、南北宽300米 ;张家坝约东西长700、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1987年调查时定名为“战国墓群”。1999年9~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达州地区文管所、宣汉县文管所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共发掘清理出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 ,出土器物100多件。2003年3~7月 ,为配合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15.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东2.5公里的石槽赵村东北0.5公里的台地上,南距沙河1公里。遗址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遗址现高出周围地面2米左右,东西长260、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65000平方米。遗址西南角被京广铁路稍稍破坏,其它部分保存尚好。为配合京广铁路复线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于1986年6月至19 87年5月对郝家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213平方米。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并出土大量的遗  相似文献   

16.
细鳞河遗址为一处渤海国时期的聚落遗存,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北约67.5千米。1995年和1996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是房址和灰坑,在东西55、南北32米的范围内,发现半地穴式房址8座、灰坑及窖穴45个、灶址8个、水井1口、输水沟渠1条,出土陶器、铁器、铜器、骨角器、石器、动物骨骼和炭化植物种子等遗物,两座房址内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铜钱。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六年三月杞县城西高高山在基本建设中发现明墓数座,经河南省文化局派员协助进行清理了两座。高高山是一个小土丘,南北长约七、八十米,东西宽约四、五十米,高约十米左右。山顶在靠北部;因此北部较陡,南部较平坦。这两座墓即在山  相似文献   

18.
胡家岗遗址隶属荆门市十里镇十里村二组。遗址南距楚故都纪南城19公里,西距襄)阳)——沙(市)公路0.5公里(图一)。胡家岗是一处高出周围地面约8米的椭圆形岗地,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300米。东、南面分别有高庙和龙家山遥遥相望,其间有200——300米宽的低洼地带;西约250米处,地势较为平坦,襄沙公路由北往南穿过其间。遗址保存于胡家岗的南端。因其上覆盖层较厚,遗址保存较好,地面几乎没有古代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的一处汉代土墩遗存(编号D14)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D14为椭圆形土墩,现存封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相似文献   

20.
1982年6月,山东省栖霞县观里公社潘家庄大队,在村东80米处,地面以下30厘米深的土层中出土一批齐刀化。刀化出土时,首尾次序颠倒一层层排列在土坑内。土坑东西宽约20、南北长约30、深约30厘米,周围没有其他遗物或人骨,可能是一处窖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