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超 《沧桑》2008,(1):123-124
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其晚年的重要外交思想,是在深刻剖析六十年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以统一战线思想、中间地带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在我国的外交史以及外交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雪萍  李娟 《神州》2014,(2):180+228
毛泽东主席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外交战略划分。该理论的提出,成为当时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它对打破当时僵死的"两个阵营"世界格局,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跃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分析"三个世界"外交战略划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入手,着重探讨它对当时新的世界格局的促成和中国国际地位跃升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李丹慧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珍愚 《安徽史学》2004,(3):101-103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分歧;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出现偏差并日趋"左"倾.中苏关系的这一段曲折历史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提供了前车之鉴,国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和平有序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余伟民 《史学集刊》2013,(1):112-117,121
20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解构"到"局部重构"、再到"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局部重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张力与互动。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冷战后的历史运动表明,冷战终结并非人类社会在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最后结果。后冷战时代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的升级和深化使国际社会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和风险。由于世界体系层面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缺乏公共产品支撑的国际体系面临失范的风险,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正呈现出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3,2(4):84-91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而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史产生于15世纪末以后,它们是同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人类关系的强化。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有许多相通之处,两的观察对象是同一的,两大学科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同的。用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言之,在世界史研究中增加国际关系的视角可能有助于世界史研究的多样化。“世界”与“国际”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前注重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后关心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系,前从宏观进入微观,而后从个别进入一般。近现代国家对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就是维护一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保证本国在争夺占有资源和控制掌握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家间为不同利益而发生争执,乃至最终爆发战争的过程,以及为取得利益平衡达成和解,就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而国际关系的核心也围绕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这两位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因为共同的利益曾走到一起来,同时也曾为各自的利益针锋相对。这两位领袖人物之间的较量,无疑对当时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及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深刻影响。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斗争更是尖锐复杂、惊心动魄,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交锋内幕。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国际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介绍、分析和批判西方学术界世界历史权威分期法的同时,从国际体系演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从60,000年前分散的采猎群到今天全球经济政治高度一体化的新的历史分期法。作以一种全新博大的历史观对西方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领域的主流理论提出了挑战。本译自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一书。作认为正是由于历史研究的匮乏,致使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陷于只能孤芳自赏的境地。而只有融理论研究于历史探讨,建立一个超越现有诸种框架之上的新时空观,国际关系研究才能走出误区,真正对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7,(1)
越是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要警惕骄躁心理,越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出于战略利益考虑,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外部阻力和国内的自满情绪,中国应慎谈"崛起"。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换,中国应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国际纷争,坚持向世界展现和平、包容、大度、友好的形象,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向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断前进。即使到了中国有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要影响力之时,中国也应坚持谨言慎行,成为一个区别于既往世界老牌大国、低调内敛、老成持重、受人敬爱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世纪以来,在经过20多年引进、消化外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立足自身,主动对外来理论成果进行转化和提高,对中国外交重大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大致出现三个层面的内容:关于中国长期以来在处理与世界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民族因素的影响超过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民族因素是指各民族国家从本民族国家利益出发分析国际形势,确定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因素是指各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分析国际形势,确定敌友,制定本国的对外政策。 现代国际关系史中,民族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曾交替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从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关系中民族因素起主导作用。其间虽然曾有过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武装干涉刚刚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便上升到主要地位,以致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关系思想史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隶属于国际关系学。自191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今亚伯大学)诞生以来,国际关系学科走过第一个百年历程。对于国际关系思想史来说,这一百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孕育期、创生期和成长期。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际关系学兼具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导致人们对国际关系思想史归属产生疑问。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将这  相似文献   

13.
门洪华 《攀登》2014,(2):1-9
中国的国家定位建立在对五千年文明史、百年屈辱史和中国崛起的认知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大国地位追求。1982年以来,中国的国家定位处于变迁之中,从传统大国到现代大国、从封闭大国到开放大国、从一般大国到重要大国,渐进定型。本文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结合的角度,从制度、经济、文化、政治、战略等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国家定位,认为正在从地区大国迈向世界大国的征程之中,恰处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全面转型时期,其未来走向就是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4.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战后两极体系的观念,突破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同时战略地指明了中国外交将以反霸权为主线,团结第二世界,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也为中美关系的恢复、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23-26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安徽芜湖隆重召开。来自9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近20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提交论文近150篇。代表们围绕"战争与和平"、"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史理论与教学"四个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乌克兰在对外战略的抉择中不断陷入困境.在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过程中,因处于大国地缘竞争的过渡地带,造成自身在领土安全和国家稳定方面的悲剧局面.乌克兰的外交重点处于西方或俄罗斯这两种外交方向的不断转换之中,通过平衡这两种政策的运用来增进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与此对应,大国通过遵守规则予以奖励,漠视规则进行遏制与惩罚的方式来应对乌克兰的对外行为.其结果是乌克兰与周边大国的互动逐渐陷入循环往复式的困境,处境变得日益糟糕.乌克兰内部的认同冲突根源于其处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地带之上的历史互动与实践,并最终造就乌克兰的弱国家地位,使得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角色,国家安全与诉求长期遭到漠视,在内外冲突的互动过程中,乌克兰的国家安全问题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7.
早年的毛泽东是一位异常关心和重视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人,本文主要论述1920年前他对世界的观感和思想认识过程。一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同时,对于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旧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也爱不释手。大约在1909年以前,毛泽东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西方文化,还不知道中国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1909年  相似文献   

18.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不信邪,不怕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争取和平,发展国内建设.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邓小平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以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集中精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积极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适时同各大国建立各种类型伙伴关系,从战略高度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高度重视在新世纪国际关系中软国力的竞争,使中国居于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项目以其超越地域、政体、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差异的巨大感召力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流行的全球性运动之一,是迄今被认为人类应对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最具认同感的战略.今年是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30个年头,当前我国已经拥有47项世界遗产,成为世界遗产大国.30年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目标.我国的世界遗产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了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壮美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美轮美奂的文化历史遗迹,是国家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旅游业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履行了国际义务,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成就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边疆是历史的产物,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全球化使国家利益开始突破本土地理疆界向全球拓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全球化则进一步催生了利益边疆。这个过程与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