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人选唐诗"是唐诗研究史上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人对本朝诗歌的辑录活动,体现着唐代人对本朝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眼光。流传至今的"唐人选唐诗"共十七种。对"唐人选唐诗"整体的概括和单个选本的研究历来都不乏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厘清"唐人选唐诗"的研究现状,为更深入地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冠芳 《神州》2012,(29):6-6
《丹阳集》作为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唯一一部以籍贯为选诗标准的诗集,其所录诗歌鲜明地体现出了吴文化影响下的江南地区文学特色,如重气骨体调、风格清新婉丽,具有隐逸风尚等,这对研究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有着尤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的王国,唐代又是这个王国诗歌创作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诗人密集,诗作繁富. 唐诗结集,就选集言,唐人选唐诗集,以今所见,已有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国秀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等近十种.在敦煌写卷中,我们还发现了唐写本选唐诗集残卷和别集残卷,不下十种之多.就总集言,南宋时已有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四十卷,至明有朱警《唐百家诗》一百七十一卷、胡  相似文献   

4.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史学月刊》2005,(2):105-110
唐代隐逸兴盛的成因对把握唐代隐逸的特质、风貌及其与唐诗的关系意义重大。这一风尚的盛行与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上 ,唐代帝王对隐士优渥褒扬是刺激唐代隐逸发展的强大动力。科举制度方面 ,士子科举落第、仕途的挫折、中晚唐科场的流弊以及高隐制举的设立都使唐人的隐逸行为较前代变得更为频繁。从思想文化方面看 ,带有传统隐士色彩的隐居习道风气的盛行使唐代道教徒式的隐士大大增加 ;佛家遁迹山林的修行方式、清静超脱的人生境界也吸引着唐代文人奔趋山林。从经济基础看 ,唐代日益普及的私家园林 ,成为唐人实践仕隐两兼、满足其恬淡的隐逸情怀的理想境地 ,并构成唐人践履隐逸、满足其优游于出处进退的三径之资  相似文献   

5.
《唐诗绝句》是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编选的一部唐绝句选本,现存的常见版本如民国胡光国重刊本与清代《宛委别藏》本、奉天学务公所铅印本流传较广,通过这些版本的综合考察,可以明确其选源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在流传过程中很少有善本存世,而《唐诗绝句》作为《万首唐人绝句》的一个再选本,不仅对于《万首唐人绝句》和《全唐诗》的校勘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反映了南宋唐诗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唐诗绝句》是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编选的一部唐绝句选本,现存的常见版本如民国胡光国重刊本与清代《宛委别藏》本、奉天学务公所铅印本流传较广,通过这些版本的综合考察,可以明确其选源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在流传过程中很少有善本存世,而《唐诗绝句》作为《万首唐人绝句》的一个再选本,不仅对于《万首唐人绝句》和《全唐诗》的校勘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反映了南宋唐诗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唐代园林别业考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李浩先生所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一书的基础上,从唐宋笔记小说。两《唐书》中新辑录出唐人所营构的园林别业11处,在确定了其业主和地点的同时,研究了各园林别业的选建环境和内部景物建构的大致情况,对全面深入地了解唐代园林别业的类型、特点及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及《补编》,《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文补编》等专书,所涉文献至广,允称煌煌巨著,然远非唐人著述之全貌。近年来,新出土唐代墓志数量丰富,陇右地区唐代摩崖亦时有发现,已经刊布的部分唐代墓志中仍有一些学界未注意到的唐人著述信息。文章利用各种唐代石刻文献,考证出13位唐人著述,包括唱和诗集1部,别集4部,训诂著作5部,史部著作1部,政书2部,笔记小说1部;能考知题目的文5篇,诗3首,赋1篇,均不见于两《唐书》之《经籍》《艺文》二志记载,亦未见于后世编纂唐代诗文之各种选集;新见唐代作家1人。立足出土石刻文献补充史籍失载的内容,为学界今后编纂唐人著述全编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马球运动在唐代风靡全国,极为盛行,300年间久盛不衰。关于唐代打马球的文物种类很多,有陶俑、壁画、铜镜、画像砖、绘画以及石基座等,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充分反映了唐人喜爱马球运动的风尚,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唐代社会生活的认识,体现了唐文化的开放性,而且彰显了唐代豪迈奔放的时代气息与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王渭清 《沧桑》2013,(6):267-269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参与者男女老少皆有,充分展示了大唐文化的开放包容特色,这些活动记载既是唐人物质生活发达的写照,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唐人对游戏精神和生命诗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由唐代乐舞诗看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舞是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使者。唐代西域乐舞大量涌入中原,唐人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并消化着外来的文化。唐代乐舞诗捕捉西域音乐的新奇旋律,记录民族乐舞的美妙韵律,咏赞异域民族艺术家的才艺与贡献,充分展现出唐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盛况。  相似文献   

12.
唐诗中充满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呈现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态势。本论文主要以李贺为例,结合唐代一些名诗人的诗作,简要阐述唐代色彩诗歌,进而对唐诗艺术魅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收录的唐人墓志进行全面梳理,将涉及梦兆的语汇内容分为降生梦兆、死亡梦兆及其它梦兆等三类进行考释,并对比敦煌写本《解梦书》及宋明时期《梦林玄解》,管窥唐代墓志中梦兆语汇的基本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帅  魏景波 《丝绸之路》2012,(20):34-37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诗人游幕入边出塞现象比较频繁。众多诗人希望立功塞外,一展抱负,于是纷纷踏上西去之路,领略大漠风光,感受丝路文化,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篇。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息息相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唐代校书郎之员数和设置时间,诸书所栽多有出入,《新唐书》错讹尤多。校书郎实为有唐一代士仕进之初阶,秘书省校书又为其最。与校书郎相关的诗歌,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也促进诗艺的提高。唐传奇的发展,也与校书郎有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代道教在思想意趣层面上以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上清神仙道教为主。上清系的主要典籍《真诰》以其独特的(?)性,为唐代士子普遍喜爱,并且成为其文学创作中接受神仙道教意趣的重要来源。《真诰》的故事、诗歌、象征、意象及所蕴含的各种母题,特别是其美学内涵,对唐代诗歌发生了显著的影响。《真诰》与唐诗的关系,是文学创作主体如何通过接受某一具体文献,从而受到某种思想与审美意趣影响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7.
王昌焕 《史学月刊》2000,(4):118-124
唐人喜神仙。唐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信神仙,到处寻求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朝廷中的官和读书人也信仰神仙,特别虔诚,甚至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一些宗室贵族、武将、宫人和平民百姓,也十分信仰神仙。有唐一代,神仙信仰广被社会,深入人心,成为鲜明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8.
唐代寒食、清明时节有扫墓祭祖与游艺娱乐并行的风俗,追念先灵与休闲娱乐的情感得以同时释放.唐人的这一风俗在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所体现,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关寒食、清明游艺活动资料的爬理,以饮宴踏舞、扫墓春游、球戏娱乐以及斗鸡等活动为切入点进行讨论,藉以探究唐代寒食、清明节日中的游艺风俗,进而窥视唐人的社会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9.
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的第一手资料。第三,唐代政区几经调整和变迁,一些州县置废不定,为期短暂,但在墓志中却往往留下记录;第四,墓志中的所涉政区记述大多为志主任职仕宦之地,具有"亲历性"特点,是最接近政区"当时进行时"的一手数据,殊为珍贵,部分唐人墓志还提供了政区设置的背景情况;第五,某些唐人墓志可以用来校勘、补正史籍地理志部分的残缺讹误,有证史补史作用。唐人墓志的上述价值为深化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契机。  相似文献   

20.
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诗歌作品,按其时代,约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包括见于《诗经》、《文选》、《玉台新咏》等诗歌残卷,由于这类诗歌作品为数较少,且已成为传世之作,姑不在论述之列。其二,隋唐五代时期,主要包括唐代诗人专集(如《王梵志诗集》、《高适诗集》、《自居易诗集》等唐人抄卷),唐代诗文选集,唐人选唐诗等,此外还有流传于敦煌地区的僧俗人士的诗歌残卷,以及某些即情应世、针砭时弊、感慨悲怀、讥刺嘲讽的敦煌民间诗歌。根据粗略的统计,其总数可达三千首左右,统名之“敦煌诗歌”。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只要经过全面认真的搜辑整理,既可补《全唐诗》之不足,又可为研究唐代及其敦煌文化作出宝贵贡献。敦煌诗歌按其特点,略可区分为:敦煌诗人之作,释氏佛徒之作,敦煌民间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