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历维族割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连贇  韩刚 《旅游》2002,(9):29-29
国庆大假期间收到了很多请贴,其中一张是一位维吾尔族好友送的,他请我去火焰山参加他儿子的割礼仪式,我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西去的火车。10月3日早上8点。我从火车上一下来就直奔朋友家,当时天气很凉,冷冷的秋风轻扫着洒满杨树叶的路面,  相似文献   

2.
“厦门是中国的新奥尔良”,一位在北京的美国好友这样告诉我。按照他的说法,厦门的西方式建筑、美味的省钱、温和的气候、宜人的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3.
<正> 我非常喜欢欣赏书画作品,尤其是对画家孙峰的作品更加印象深刻。10月里,我去北京的一位在书画界知名度很高的好友孙泳新先生家里做客,他对我讲:"你若早到几分钟,就能碰见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先生了……"我问:"杨先生是来收藏您的书画吗?"孙泳新先生告诉我杨先生这次到这来,不是收藏他的书画作品,而是收藏孙峰的画作。于是,他就向我娓娓地讲述了事惰的经过。今天清晨,孙泳新先生接到杨洪基先生的电话,向他咨询画家孙峰的情况,并表示想要收藏孙峰的画作《群虾图》。孙泳新先生高兴地说:"你算是找  相似文献   

4.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和宰相,他手下有个官员叫高缭,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为官三年从没有犯过错误,可是有一天,晏婴却突然把他辞退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晏婴的一位好友对晏婴说:“高缭在你手下为官三年,从来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你不给他奖励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将他辞退,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晏婴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以提示的话,自己是很难觉察到的。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5.
别了,减肥     
周伟 《南京史志》2010,(1):27-27
“别了,减肥!”这是我切身体会的真理。要说它的来历,且听我慢慢道来。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旧时好友。一阵寒暄后,他开玩笑似地拍拍我的脸蛋:“哟,你都成小胖仔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随随便便的一句话,我听了却如临大敌,回家后赶紧照镜子。不看倒也罢,看呀,胖乎乎的圆脸,结结实实的胳膊,粗粗壮壮的大腿,哎呀,看来减肥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12日是我50岁生日,我从来没想到这一天会变成一个悲恸的日子。此后我再不会在这一天庆生了,我要用它来悼念我的好友和大哥闫怀礼。怀礼是这天上午10点20分走的,他最近3年都在受肺部纤维化的折磨,2号他发烧烧到38度9,挂急诊住了院。入院半月后,  相似文献   

7.
一次学院电话总机的接线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字条,说有一位持德先生打电话找我,要我回电话。我按所留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从听筒里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是卡罗尔的校友,听说一位中国学者来卡罗尔任教,我很高兴,想跟他认识一下。”我高兴地请他来我的住所。见面一看,是一位头发斑白而精神党锐的老者。他说他是1924年从卡罗尔毕业的。我听了很吃一惊,因为1924年我还没有出生,而他已大学毕业了。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笑而不答,说过几天就知道了。从谈话中知道,他过去也是一位教师,十多年前已退休。因为是校友,他一直关心…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钱学森回国是国际形势演变的结果,也是中美两国博弈的产物,但美国政府在钱学森回国前对他的怀疑和迫害使得他深受打击,他之后再也没有踏上美国土地。在他博士毕业40周年时,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决定授予他"杰出校友奖",通过他的好友马勃写信告诉他希望他能回来领奖,遭到钱学森的拒绝。在回信中他说:"我不会来美国领奖的,原因是,我是被驱逐出来的,至今仍然生活在美国的驱逐令下。如果我回到美国,我会遇到新的麻烦。"  相似文献   

10.
我先说几个故事:去年春节和今年春节,我听到了两位刚刚退下来的省委书记和中央的一位部长与我咬耳朵的话。这位省委书记说:"我在台上的这几年,真话不敢说,假话我不说,只能不说话。"什么问题?第二位中央的一位部长说:"我从地方上回到中央来十年了,说话、说真话越来越难。"还有个同志已经逝世了,他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11.
医者父母心     
午夜忽然被腹痛弄醒,可能因一时间吃得太多,接受不来之故。今天晚上是我自手术出院后,第一次在公众场所出现。事缘今天是我一一个好友生日,他以前也曾出来混过,甘多年前已经改做正行,现在事业非常成功。他特意选择了我家附近的他名下的一家酒楼,摆了两围寿宴,要求我出席,顺带与一班我亦认识的朋友,祝贺他生目和我大病初愈。一举两得,会上气氛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正1958年,《湖南师院》特刊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诗词中的李淑一是革命烈士柳直荀的遗孀、杨开慧的同学、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的好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淑一的父亲更是中国近代史、湖南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一位著名人物——李肖聃,他也是我的外公。我的母亲李仲思在家中排行老二,李淑一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姨妈。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故乡巩义市,和登封市相邻。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认识少林寺和尚的。我大约是在15岁左右,有一年的阴历正月十几随父亲去登封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了该寺的和尚。我记得,父亲和三位和尚接触较多:第一位叫贞俊,比我父亲年岁大,我叫他伯;第二位叫体性,比我父亲小,我叫他叔;第三位叫恒林,我同他的接触较前两位少,他是住持(即方丈),人们尊称他为“当家”。当时,少林寺里的出家人很多,主要是前两人接待。  相似文献   

14.
我的堂兄张清溱是一位把大半生献给了新疆建设事业的水利水电专家。在我们叔伯弟兄中,他行三,故我以三哥称之。1940年,他去西北前,曾回过故乡南阳;但那时我还年幼,记忆十分模糊。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来内地出差,我们在郑州见了面。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只要路过郑州就必定要来看我,我也曾因公两次去乌鲁木齐,平时则书信来往不断。  相似文献   

15.
事情真是巧合,昨天我一连接待了两位回母校看我的学生,一位是中考时的状元(中考成绩598分,顺利进入了南京最好的高中);一位是中考时的末尾(中考成绩294分,进入了南京的一所普通中专),按照人们正常的评价标准,一位是成功者,一位就成了人们惋惜的求学失败者。通过交流,作为老师,我却认为他们一样都是成功者。前者在人们心目中,无疑是成功者,他带着自豪回母校看老师,有一种衣锦还乡之感。他讲述了在新的学校令人羡慕的成绩:一年来,身为班长的他,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荣获了年级“最佳辩手”的称号;由于平时出众的表现,秋游时,被任命为年级总指挥…  相似文献   

16.
罗丹学雕塑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24岁那年,他曾跟一位名字叫巴耶的老师学习雕塑。一天,巴耶教学生们如何雕刻植物。只见他握着一把大雕刻刀,很快雕好了一朵玫瑰花。这时,有人来找巴耶,他便交代学生,让他们好好练习,自己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老师离开后,罗丹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和好友爱德华比赛,看谁雕刻的玫瑰花又多又好。爱德华雕刻了没几下,就揉着酸痛的手臂抱怨道:"雕刻这种花,为什么要用这样笨重的雕刻刀呢?不如我们换一种更小巧的刀吧!"罗丹立刻摇了摇头,说:"虽然我也感觉用这种  相似文献   

17.
(第五天屏东晴)昨晚从排湾族聚居地返回后,我就睡在L先生家里。今天早上参观L先生自己的养猪场。他养了那么多猪,却只有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三个人管理,养猪场已经全部自动化。黑色的猪个个壮实无比。特别令人称奇的是,2000头猪集中于此,却并没有什么臭味扑鼻而来。L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他的一位好友临终前告诉他一个中草药秘方,猪吃了后就不会有什么臭味了。  相似文献   

18.
《南京史志》2014,(2):86-86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以一部《基度山伯爵》闻名欧洲,他身上还有许多趣事。有一天,大仲马的一位好友——一家文报的主编前来拜访他,看见他正独自坐在书桌上,双手抚摸着稿纸,低声抽泣。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默默地等,由于不知道大仲马悲泣的原因,所以也不便劝解,只能以沉默代言。可等了好长一段时间,仍不见大仲马的情绪有所好转,便决定出言劝劝自己的好友。他轻轻拍了拍大仲马的肩膀,关切地问:“亲爱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伤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银行家蔡明裕先生去世6年了,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还会记得他了,而他的名字在上世纪中叶的海外华人世界则是何等显赫和风光。在洛杉矶时。我有位好友华,她曾是上海的独唱演员,到美国后只能在缝衣厂做女工。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就常聚在一起聊天。我劝她去考美国的医护资格,后来她就成了蔡明裕的私人看护,于是就经常听华提及这位老先生。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一位小朋友的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特别爱闯祸,不是欺负了其他孩子,就是弄坏了别人家的东西。因此,经常会有邻居来向我告状。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生气地打他两下,但他却总是“不长记忆”。最让我难堪的是,我堂堂一个男子汉,经常得厚着脸皮替他向别的家长赔礼道歉。请问,我应该怎样教育他,才能让他意识到到处惹祸的后果,并帮助他改正这个坏毛病?”于是,我帮他分析了一下:你可能会认为,邻居之所以来告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