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我的伯父姚一廷(1894-1968),河南济源人。1929年在闽赣地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伯母彭克昌(1913-2009),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们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抗战时期,伯父、伯母都在八路军驻垣曲兵站办事处工作。当时,伯父任办事处主任,伯母任办事处出纳员。1938年7月下旬,为了加强我驻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总部通向延安的交通线,保证八路军部队在抗日前线所必需的粮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在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封从大洋彼岸发来的邮件,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外赤子浓烈的爱国热诚和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共同心愿。邮件内容是抗日爱国将领邱维达亲笔写下的抗日文稿,由其女美国南加州希望中文学校创办人兼校长邱岭珍藏多年。邱维达是黄埔第四期毕业生,1927年跟随共产党人参加广州起义,随后加入北伐行列。抗日战争时期投身于抗日前线。建国后先后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教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常委。上世纪80年代由中央统战部派往香港做统战工作,1998年在南京去世。文稿所述是亲身经历,真实感…  相似文献   

3.
秘密入党     
秦秋谷 《古今谈》2001,(2):26-28
1937年“八&;#183;一三”日寇侵略上海,抗战全面爆发。10月5日,我参加了由著名社会活动家、进步女作家胡兰畦领导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浙沪抗日前线,帮助国民党罗卓英部抗日。我们在部队里做宣传工作,深入到前沿阵地,唱抗战歌,演抗战戏,慰问前线军民;我们也做民运工作,  相似文献   

4.
巍巍丰碑耀中原──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栗在山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我从抗大调到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处工作,在办理奔赴抗日前线的工作关系过程中,认识了李先念同志。他刚从抗大学习结束,奉命要到中原抗日前线去。当时,听说他是红三十军政治委...  相似文献   

5.
韦纯束同志是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1922年出生于广西象县(今象州)寺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他于1939年投笔从戎,参加广西学生军(第三届),奔赴邕钦抗日前线,亲自参加了抗日战争。1941年学生军解散后返回家乡象县,又值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象县失陷,他做了大量抗日工作。今值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6.
朴吉松原籍朝鲜 ,早年随父母从朝鲜迁移到吉林省汪清县大甸子 ,加入中国国籍。15岁参加中国儿童团 ,以后参加了东满抗日游击队做青年工作。 193 7年转到东北抗联第三军任青年科长 ,193 9年任三军七团政治部主任 ,1940年春任抗联第六支队第十七队指导员 ,同年秋任六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抗联第十二支队队长。1942年 10月 ,金策在庆城南山里主持召开了垄南地区小分队干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于天放、朴吉松、张瑞麟等。垄南会议为坚持开展抗日斗争 ,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域 ,决定把抗联第三路军在北满的小部队 5 0人编成 3个分队 ,于天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报》最近在《出版百年》专刊中列举一百年来中国出版界的著名人物,介绍了陈克寒同志。我国出版界中现年三四十岁的人,已很少知道他了。陈克寒于1934年参加左翼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建国后的1951年,从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岗位上调出版总署任党组书记、副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与文化部合并,他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出版工作。1958年,文化部有些直属单位(包括部分出版单位)下放北京市,他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8.
梁正  孙小琪 《世纪》2022,(6):14-19
<正>我的爸爸梁立言,1911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两江乡梁村(我爸爸是1911年生,但身份证写成了1912年)。早年就读于桂林两江小学、林山中学,193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选修新闻学。两年后去日本留学。1937年初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桂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学联工作。组织抗日救亡战时动员,编辑抗日救亡刊物《学生之路》,团结爱国青年抗日。曾参加营救抗日“七君子”的斗争。后追随抗日将领李宗仁,投身到抗日前线,先后担任第五路军总政治部少校编译员,第五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中校组员等职。1941年6月起担任李宗仁秘书兼《阵中日报》总编辑,黄埔军校第五战区分校教官等职。  相似文献   

9.
一、从八路军总政治部到一二九师1936年秋,我同薄一波、安子文等同志经中央营救,从北平草岚子监狱出狱,由组织分配到各抗日前线担负组织领导工作。1937年春,为了争取国民党二十九军抗日,我由北平市委派去二十九军当兵,任南苑兵营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北平沦陷,我到了太原,北方局决定我到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太原  相似文献   

10.
(一) 王铭章(1893——1938),(图一)四川新都县泰兴场人,字之钟。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在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渐升为师长,任第二十九军第三路司令、第四师师长、成都卫戍司令等职。抗战开始,他是二十二集团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中将师长。1937年9月集团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在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附近与敌发生遭遇战,敌我伤亡都重。1938年1月,集团军奉命在山乐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八年我在陆军第一0三师司令部副官处任中校主任,参加了武汉会战。一0三师原是三家烈任第二十五军军长时的第一师,师长是何知重。七七事变,全民抗战,一0三师开赴抗日前线,转战江阴,南京等地,英勇杀敌,不少黔中健儿,血洒长江之滨,为中华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南京之战,一0三师受到严重损失,后来在湖北黄陵收容整编进行恢复。一九三八年,一、二师与一二一师合编成八十六军。何知重升任八十六军军长,何绍周继仕一0三师师长,部队移驻湖北烯水。我是这年八月由江西南昌空军轰炸机大队第三十中队调到这个师任职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
我父原为黔军第二十五军军部上校参谋,1935年黔军在贵州威宁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一○二师,先父任六○七团团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魔爪继续伸向我上海,六○七团奉命开赴上海虹桥路陈家桥镇参加了“二三淞沪会战”,这时父亲给三位叔父和我姐弟二人分别写了两封家书如下:二、三、四弟:本师自江阴出发后,到无锡乘车至辛庄,昨日开到上海市虹桥路陈家桥镇附近,奉命在此一带构筑工事,敌我在苏州河两岸对峙。此地距前线八华里之遥,终日炮声隆隆,敌机亦时来侦炸。数日后本师将加入前线作战,亦未可知。御侮抗敌…  相似文献   

13.
正布库尔·柯列然,原名扎库夫·克兰兹多尔夫,一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从1939年到1948年,柯列然参加国际援华组织,在华工作9年,与中国有着"战友、亲属、同志"三重关系,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柯列然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不辞劳苦;在技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将士提供医疗救护,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在抗日军队的驻地,他用自己的精湛医疗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张仲瀚原在河北沧县老家组织抗日武装,后编入八路军一二○师,任津南自卫军司令员,1940年到延安,在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任七一九团团长,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屯垦。  相似文献   

15.
古博是河南省修武县古庄村人。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太行南区抗日游击队,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九旅五十六团南下,后留地方工作,任陂孝县副县长,后任孝感县县长。解放后,先后任中共孝感地委委员、常委、副专员、地委组织部部长。1957年,他调任中共黄陂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6.
石宝瑚,1911年8月24日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爱国记者,曾用笔名有石燕、石炎、时燕等。先后就读于哈尔滨三育中学、哈尔滨一中、北京大学预科、北京大学经济系、日本东京日本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31年在北大读书时曾任学生期刊《北大新闻》主编。宣传抗日救国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叶留学日本,在东京参加抗日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成为职业记者,任重庆《新蜀报》前线战地记者及主笔,撰写的战地通讯深受读者喜欢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石宝瑚还是中国抗战期间新闻组织的重要成员,1938年初在武汉加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钢 《百年潮》2003,(9):42-44
续范亭,1893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名培模,号恕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国民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镇远队长,后任国民联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第二战区保安司令。1939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相似文献   

18.
武装门第     
夏春浓 《铁军》2012,(10):37-38
我的祖父夏庆然,为人忠厚,一生勤劳,乐于助人,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在睢宁北部一带德高望重。1937年卢沟桥抗战爆发,为支持抗日,老人只留下一个儿子(三子夏同瑛)在家种地,将其余四个儿子,长子夏玉华、次子夏同琳、四子夏同环、五子夏同球和长孙夏春雷全都送往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相似文献   

19.
赖慧鹏传略     
赖慧鹏(1902-1996),号福田,广东省五华县客家人,生于自耕农家庭。少年时耕读并举,在村塾习读古书10年,勤奋好学,为族中有出息之子弟。父母为脱掉世代文盲帽子,节衣缩食,民国11年(1922年)送他入梅州中学。民国14年,他考进中山大学理学院,入学不久,受当时国民革命形势的影响,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民国15年冬毕业后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任见习参谋,参加北伐进军福建,后返回广州任黄埔同学会编辑组长、常务干事。民国25年6月两广事变,赖慧鹏等人拥护团结抗日的主张,于6月27日联合156位黄埔同学签名,由赖慧鹏起草《致校长蒋介石公开信》,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实行独裁专制的种种罪行,港穗报刊争相登载,传诵一时。蒋介石大为恼火,悬赏追杀“叛逆学生”为首者。李济深助人之急,介绍赖慧鹏等人入广西投奔新桂系避难,自此,开始了其在广西的60年政坛生涯。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赖慧鹏随李宗仁到第五战区任少将高级参谋,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次年回广西任第五路军总部高参。民国28年任龙州区民团副指挥官,参加桂南抗战。民国30年任广西绥靖公署少将参议,拥护李济深民主抗日主张,并结为知交。民国3...  相似文献   

20.
正郭维城(1912—1995),男,辽宁省义县人,满族。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参加东北军,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西安事变时,担任西北抗日联军临时军事委员会下设宣传委员会负责人,主管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铁道兵第一指挥所司令员、铁道兵第二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