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自仁 《丝绸之路》2005,(10):51-55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带着探险队到了敦煌,在敦煌县城外找到一处民房,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英国敦煌学家斯坦因和日本敦煌学家矢吹庆辉之间的往来通信对于斯坦因研究、矢吹庆辉研究、日本敦煌学史研究、国际敦煌学史研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作者于 199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整理、研究斯坦因档案时发现了 14封斯坦因与矢吹庆辉之间的往来英文通信 ,并已经完成了对这批资料的整理、汉译与研究工作 ,现在发表的是一个研究简报 ,公布这批资料的概况。作者同时还关注了矢吹庆辉著《三阶教之研究》卷首照片上展示的若干封斯坦因致矢吹庆辉信 ,以及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藏斯坦因与矢吹庆辉之间的一批往来通信 ,并呼吁在日本寻找斯坦因致矢吹庆辉信件的原件  相似文献   

3.
英国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是国际敦煌学奠基人斯坦因的私人档案收藏机构之一。该馆收藏的斯坦因亚洲考古档案共计9大部分。包括458组手稿(斯坦因手稿第1~458号),是近代亚洲考古学史和国际敦煌学史的资料宝库。本文作者于1995年对该馆所藏斯坦因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编目工作,此后10年间一直致力于对这批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拟公布他对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藏斯坦因亚洲考古档案的调查简报,并介绍这批资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霍云峰 《民国档案》2008,(2):141-143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分册上刊有一份标题为《热河省政府转报匈牙利人司代诺在朝阳县佑顺寺抄经情形呈(9月9日)》的档案,其档案内容与斯坦因(即司代诺)并无关系,本文从斯坦因国籍、入境时间、来华目的三方面来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5.
1900年11月15日,斯坦因来到新疆和田附近的约特干。这是传说中的于阗国古都,是一块想象中的珍宝埋藏地。  相似文献   

6.
英国驻喀什噶尔副领事哈定于1923年在新疆和阗获得近百件文物,现藏印度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是比较重要的一批近代外流新疆文物.1928年出版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详尽报告书《亚洲腹地》,第一次著录了哈定搜集品.斯坦因、安德鲁斯均认为,哈定搜集品获自和阗英籍商人巴德鲁丁·汗,此说一直延续至今.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丹尼尔·沃和英国国家图书馆乌尔苏拉·西姆斯-威廉姆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现两幅斯克兰拍摄的和阗文物照片,从中分辨出哈定搜集品、斯克兰搜集品和特林克勒尔搜集品,贡献很大.但该文依据斯坦因、安德鲁斯旧说,认为这两幅照片拍摄于巴德鲁丁·汗家,哈定搜集品获自巴德鲁丁·汗.本文依据斯坦因考古档案等资料,认为斯克兰搜集品、特林克勒尔搜集品获自巴德鲁丁·汗和摩尔多瓦克两人,而哈定搜集品应来自摩尔多瓦克,两幅文物照片应系由斯克兰于1922年11月26日或27日在摩尔多瓦克家拍摄.  相似文献   

7.
中英关于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文物的交涉内幕王冀青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爵士的第四次中亚考察是在1930年至1931年间进行的。关于这次考察的前后过程,笔者曾有过简单的介绍。①本文根据档案史料,对中英两国有关当局及其代表就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  相似文献   

8.
正敦煌藏经洞文物发现伊始就遭到英、法、日、俄、美等国以"探险"之名盗窃劫掠,致使五万多件敦煌遗书中超过五分之四流落海外,国内仅存不到五分之一。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被分藏于英、法、日、俄、美、印度、丹麦等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中。一英国人斯坦因将劫自敦煌的9000多件文书和500多幅画按资助他探险的印度政府和大英博物馆之间的协议进行分配,印得五分之三,英得五分之二。实际上斯坦因偏心英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与泷精一于1913年同赴大英博物院,调查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所获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本文作者曾依据狩野直喜、泷精一等人的调查报告,在《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一书中列专节对此事件加以介绍.本文利用欧洲藏斯坦因考古档案中与此事件有关的新资料,对此事件的前因后果与详情细节进行补充性考证,可为国际敦煌学史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甘肃藏非敦煌文献的真伪、来源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据以后的估算,当时出土的文献资料约5万件。在经过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1908年法国的伯希和、1912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1914年俄国的鄂登堡、1915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等外国探险家的劫掠,到1915年莫高窟已是空留藏经洞而不见藏经了。在此期间的1909年,经过我国学者的多方呼吁奔走,清政府将劫余的8700余件写卷辇送北京京师图书馆保管,①成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经的主体。藏经洞文献大批量流散过程中,文献的保管者王道士监守自盗私自掖藏挪…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壁画现状是:东、西、南三壁皆无画,北壁画有两棵树,两树内侧枝上分别挂着水壶、布囊,两树外侧下方分别站立着比丘尼和近事女。但第一个进入藏经洞的西方学者斯坦因,在其1907年5月28日日记中,第一次记录的藏经洞壁画情况如下:"除了北侧的墙壁外,其他墙面都是空白无画的灰泥。北壁的上半部分残存有彩绘窗花格,显然是绿色、红色相间的。没有任何人像或彩绘背后圆光的痕迹。"斯坦因在其正式考察报告书《塞林底亚》中,第二次记录的情况基本相同。斯坦因对藏经洞壁画的考古学观察记录迥异于藏经洞现状,因而产生了"藏经洞壁画问题"。根据伯希和1908年在藏经洞内拍摄的工作照,斯坦因所说"窗花格"应即双树的树枝和树叶,但仍无人物画等存在的证据。张大千于1941年10月第一次记录了近事女像的存在,此后藏经洞壁画逐渐呈现出现状。本文对1907-1941年间有关藏经洞壁画的各种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推测现存近事女像和比丘尼像等或为张大千的仿古新绘。  相似文献   

12.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所持中国护照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1995年在英国发现了清政府外务部为斯坦国第二次中亚考察颁发的游历护照。本文对该护照的由来、内容及后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作者认为,该护照将斯坦因的官衔拔高为“大英国总理教育大臣”等并要求西北各地方官员“照约妥为保护,毋得留难阻滞,致干查究”,结果误导了他们,致使斯坦因在考察期间未受任何阻拦和限制。同时作者也认为,该护照虽然认可斯坦因来华“考查古迹”,但并未准许他发掘、购买文物以及将文物运出中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是日本敦煌学家榎一雄诞辰九十周年,也是英藏敦煌献缩微胶卷摄影开拍五十周年,本是一篇纪念章。榎一雄于1952一1954年逗留英国伦敦期间,促成大英博物院和日本东洋库合作,为英藏斯坦因所获敦煌献拍摄了缩微胶卷。摄影工作从1953年lO月3日开始,到1954年5月8日结束。榎一雄回国后,大英博物院又为东洋库陆续补拍了未刊的斯坦因书和书残片。这套缩微胶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敦煌学发展的基础。本披露了榎一雄和东洋库设法拍摄英藏敦煌献的前后经过,以及东洋库整理这套缩微胶卷的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1901年初春,斯坦因带着探险队离开新疆精绝国古城遗址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又进行了几次发掘,结果收获不大。4月初,探险队来到玉龙喀什河畔。在这里,斯坦因听说,和田东北的沙漠中,还有几处古代遗址。他的心,又怦怦地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共保存斯坦因和奥登堡通信27封(舍炭纸影印件10封),信件真实地反映了奥登堡和斯坦因的相识、通信开始、见面、频繁通信、最后通信的过程,部分信件对研究俄藏英藏文献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28年,是斯坦因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评介王素近年来,随着“吐鲁番学”研究热潮的高涨,出版了不少有关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论著。其中,陈国灿先生的新作——《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格外令人瞩目。这不仅因为该书设计别致,印制精美,具有很高的观赏...  相似文献   

18.
英国梵语学家爱德华·詹姆斯·拉普生(Edward James  Rapson, 1861-1937年)是斯坦因中亚考察所获佉卢文文书的主要整理刊布者。本文通过对拉普生毕生学术活动的介绍,系统地勾画了以拉普生为主的英、法学者对斯坦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所获佉卢文文书的考释经过与考释成果。本文作者又结合自己1995年在英国国家图馆找到的照片资料和在牛津大学查阅的档案资料,对拉普生及其弟子布娄考释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佉卢文文书的经过首次做了披露。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法学家、画家金绍城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于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参观了伯希和随身带的敦煌文献,是中国敦煌学起源的见证人之一。金绍城于1910年8月20日至1911年5月21日进行环球旅行期间,于1910年12月在巴黎两次面见法国汉学家沙畹,了解到沙畹正在考释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从中国新疆、敦煌获得的简牍,并设法从沙畹处获取简牍的照片。为给金绍城提供简牍照片事,沙畹和斯坦因于1910年12月至1911年1月间多次往来通信。沙畹于1913年在英国牛津出版的《奥莱尔·斯坦因在东突厥斯坦沙漠中所获汉文文书》一书,是罗振玉、王国维于1914年在日本京都出版的《流沙坠简》一书的资料来源,而这两部名著分别标志着简牍学在欧洲、中国的起源。根据罗振玉为《流沙坠简》写的序言中说,某"乡人(浙江同乡)有自欧洲归者"第一次告诉他有关沙畹考释斯坦因简牍的消息,该乡人"为言往在法都亲见沙畹博士方为考释云"。本文作者曾推测该"乡人"可能指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现根据新资料放弃前说,倾向于认为该"乡人"更有可能指金绍城。本文证明,金绍城是最早赴欧洲调查中国西陲出土简牍的中国人之一,也是促成中国简牍学起源的中国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再劫──《西域的愤怒》之四唐栋道士王圆篆站在莫高窟前光秃秃的白杨树下,目送着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满载从他手上买去的大宗书稿和画卷的驮队消失在古驿道迷蒙的黄尘中后,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这下该平安无事了,他们之间的秘密交易将随着斯坦因的远离再也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