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悬乎,石沟寺     
在乐都县城东南10公里的洪水镇姜湾村南的拉脊山中,有一条曲折幽深的峡谷,名曰石沟,其里端有座佛寺,名曰石沟寺。每年端午节,是佛教信徒们去石沟寺朝觐的日子,而且在石沟口东岸的一大片绿色扇形坡地上有群众自发开展的花儿会,所以选此日子寻访石  相似文献   

2.
王艳 《贵阳文史》2006,(1):F0003-F0003
市政协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积极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2005年5月,市政协主席许朗、副主席黄乃铸率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对我市天主教堂、黔明寺、青岩镇等7个宗教场所进行了视察,提出加快我市宗教场所在建项目的建设、规划布局宗教场所、落实好宗教房产、加快黔明寺规划审批和有关恢复东山寺宗教房产落实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良军 《文博》2011,(6):56-60
济源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济源化城寺遗址上发现了一通元代重修延庆化城寺碑。碑文记载了元、宋两代朝迁对天下寺观等宗教场所的保护旨令、宋真宗赐予济源化城寺佛教经典的情况,特别是碑中原文刊录了生于济源的唐代宰相裴休关于建造延庆化城寺的四篇表疏文书。通过对该碑的考证、释义,揭示了唐相裴休与济源、济源延庆化城寺修建的深层关系,认为寺碑是由元代怀庆路范围内名寺院宫观共同参与刻写,宋代朝迁保护宗教场所是因济源化城寺而逐渐波及全国。并推断延庆寺所在地即是裴休年少读书处。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历史悠久,作为伊斯兰教传播思想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有着独特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清真寺经济与其他宗教经济一样,对于伊斯兰教来说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寺养寺"是清真寺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现在多数清真寺所采用的经济政策。本文主要通过上海小桃园清真寺"以寺养寺"的具体实施,浅析上海清真寺"以寺养寺"的经济功能、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清真寺经济的影响以及它给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詹社红 《丝绸之路》2012,(14):44-48
北石窟寺现存阴刻和墨书题记150余方,石碑8通,其内容涉及开窟造像、扩建修缮、宗教活动等方面,为研究古代陇东地区的佛教发展提供了,翔文可靠的文字依据。本文根据遗存的文字资料对北石窟寺历代的扩建修缮及宗教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南京宗教的劫难■文/孟国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无视国际公法,在制造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同时,上演了一出出毁灭南京宗教文化事业的丑剧。大火中的僧舍寺院南京历史上是宗教名城,“南朝四百八十寺”绝非虚传。1935年南京僧舍寺院尚有350余所,宗教古...  相似文献   

7.
江岚 《敦煌学辑刊》2008,1(1):56-66
吐蕃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尼寺的常住财产收入渠道比较狭窄,主要依靠土地和作坊的租佃收入,其次则仰仗布施和法事宗教收入,与同时期僧寺活跃的高利贷收入形成鲜明对比,收入途径更为传统.尼寺所赚取的物品种类也较僧寺单调,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油、布等粗加工产品都很少.尼寺所能获取的施舍和法事收入都很少,这主要由比丘尼在僧团中的地位低下、在民众普遍的信仰意识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和信任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千山寺庙群最大的特色便是佛道并存,释道同源。千山是一座宗教圣地。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踪迹,。隋唐时有了佛堂、禅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到了辽金时期,千山已发展成为佛教胜地,据碑文记载,这时候千山佛教大兴,寺庙建筑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有著名的"五大禅林":大安寺、祖越寺、中会寺、龙泉寺、香岩寺,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对崇庆寺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以及中国传统风水学、宗教文化、造像艺术、审美取向等人文环境的分析研究,揭示崇庆寺整体环境之本体所在,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探索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崇庆寺本体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陈丹 《中国西藏》2007,(6):34-41
初上孜珠寺 十年前,我第一次从朋友口中获知有关“苯教”的讯息,在他道听途说地将其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后,对于这个别称“黑教”的西藏古老宗教,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恐惧。  相似文献   

11.
沈天鹰 《文博》2004,(6):92-9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唐诗中吟景咏物的经典名句,让史学家读来,更道出了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侫佛建寺的一段史事.众所周知,佛教是源于古印度的外来宗教,自东汉末年起植根中土,后经约三百年的日益传播,至南北朝时,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终由星星之火成长为燎原之势,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建筑、美术、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成为宏扬佛法、承载信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实胜寺,御赐名曰莲花净土实胜寺。因系皇帝勅建,故又称皇寺,俗称黄寺,是清初统治者太宗皇太极勅命在盛京沈阳兴建的第一座喇嘛寺,也是一座颇具政治意义的宗教寺院建筑。本文主要以满文档案资料及历史文献将实胜寺兴建的历史背景、修寺状况及清初统治者如何利用喇嘛教加强满蒙军事联盟,夺取最高统治权等史事略作钩补。  相似文献   

13.
日喀则地区的寺庙众多,建筑风格各异,寺庙内遗存颇多的物珍品。扎什伦布寺败宇毗连,群楼叠叠。金碧辉煌,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夏鲁寺的建筑是藏汉民族艺术的结晶;白居寺是江孜平原上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萨迦寺在西藏宗教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有“第二敦煌”之称: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苯教重要寺端之一;还有珠峰脚下的绒布寺。这些寺庙有的属于国家级,有的属于自治区级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济南历城神通寺千佛崖唐初造像为例,首先讨论摩崖造像作为一种附丽于寺院空间的宗教景观艺术属性,进而分析这处造像的表现题材、崖面雕刻的形成过程、佛像形式特征的精神意涵,及其对神通寺的意义等问题。文章认为,神通寺千佛崖造像的最初开创与寺僧祈求往生的禅观实践密不可分;之所以在进入显庆之后的不数年间出现了一次有皇室贵族、地方长官和僧俗大众广泛介入的大规模营造活动,应与当时高宗皇帝正在筹划的乾封封禅活动有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5.
四川蒲江县河沙寺大雄宝殿《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四川地区明代有明确纪年,并每参存有题记的明代中期佛教艺术遗存。壁画主要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另有二十四诸天,并混有天官等儒教形象,是研究明代早期四川地区宗教在蜀献王时期仍受方孝孺"正学"影响的见证。壁画运用工笔重彩、线条勾勒流畅柔和、造型生动传神和与明代同时期的蓬溪宝梵寺、新津观音寺等壁画的工细金碧、沥粉贴金的风格迥异,相比同邛崃盘陀寺、新繁龙藏寺、广汉龙居寺壁画风格相近又有区别,为明蜀王四川地区不同艺术风格的壁画提供了又一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6.
妙因寺连城     
座落在永登县城镇鲁土司衙门西邻的妙因寺,自明清以来,在甘肃、青海、内蒙、西藏地区黄教中颇有影响。这座寺院的始建时间、寺名沿变众说不一。《甘肃宗教》一书中载:“该寺原称大通寺,清光绪年间改称妙因寺,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还有很多文章都同意始建于明正统六年。这无疑都以明景泰元年探花黄(?)撰写的《敕赐大通寺记》为依据。该碑记原立妙因寺鹰王殿内。1958年被毁,碑文内容今存。碑记:三世土司鲁贤为祈灵消灾,于宅旁建寺,明正统壬戌(1442)年完工,始请于朝,敕赐“大通寺”。但鲁氏家谱又记:明宣德二年(1427)三月22日敕赐妙因寺。这说明妙因寺的始建并非在正统年间,它还要  相似文献   

17.
水陆画是佛教举办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组画,明代水陆画包含了大量的宗教、艺术、民俗、服饰等历史信息,被誉为是敦煌壁画的延续。本文在介绍怀安县昭化寺大雄宝殿明代水陆画的同时,对壁画的布局、人物组合、绘画艺术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和佛孔石窟现存7窟,其中5窟可以登临;原有塑像、绘画全毁,明、清时期石碑4通.据佛孔寺石碑记载可知,佛孔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唐开元三年(715)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再次修建.佛孔石窟始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以后屡圮屡建.在明、清时期宗教及开窟造像活动中,释、道、儒三教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19.
禅古寺壁画     
禅古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南西航村所在的禅古山腰,始建于公元12世纪都松钦巴初创噶玛噶举派时期。“禅古”意为“花石头”.得名于寺院附近的一块花色磐石。该寺分上下二寺,相距70米.初有下寺.后有上寺。寺院的墙面上绘有大量壁画.多数为宗教题材,在庙堂内东西墙壁上还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受到隆重欢迎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青海省宗教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期间,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基层宗教工作干部、驻寺干部主动担当,注重团结带领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积极作用,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在守好宗教活动场所的防疫战线中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篇章。其中,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俄本加同志,因手术未愈就冲锋在防疫一线、昼夜奔波身体透支,突发脑溢血差点牺牲,他以奉献体现党性,充分彰显了基层宗教工作干部舍己为民的精神,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宗教工作干部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