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川 《文史月刊》2011,(4):76-76
增车树——日本的神户和大阪规定,每个家庭每增购一辆汽车,就要植树一棵。 建房树——印度西部的一些地方规定,凡要建新房的人家,至少应先在房屋周围种树五棵,方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2.
从前在一幢居民楼里住着14户人家,一对老夫妇住在七楼,还有一些年轻的夫妇都住在楼下。楼道不算干净, 但定期总是有人清理。并且每户人家放在门口没倒的垃圾总有人打扫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这幢楼里的人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垃圾放在门边,自然有人会收拾。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突然有一天,不再有人倒垃圾了, 楼道里顿时十分脏乱,可大家想的是:等明天就会被收拾干净了吧!于是谁也没管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蒋仁 《福建史志》2013,(1):57-58
九牧村位于福建省最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今浦城县儿牧镇驻地。相传有户姓林人家,九子皆官至州牧,冈名九牧村。姓林的是什么人家,九子又在哪里任州牧?由于现今几牧村姓林的很少,故九牧林虽享誉中外,而几牧村是九牧林的发祥地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年青的猎人,从小就死了父母,长大成人以后,就靠打猎过日子,因为箭法不好,常常只猎得野兔、箐鸡等小野物,生活很是困难,房子也很破烂。一天,他撵山打猎,打中了一头花鹿,受伤的花鹿拼命逃跑。他从来没有猎取过这么大的野物,今天打中一头,舍不得放跑,便紧跟在后面追赶。追了半天,来到箐沟  相似文献   

5.
继郑和故乡云南晋宁赠送的首批7棵柏树落户太仓郑和林后,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决定向太仓郑和林赠送28棵南京雪松。南京雪松是南京市市树,它挺拔雄伟、品格刚毅,耐严寒和抗酷暑,深为人们喜爱。南京雪松在城市绿化中广泛种植,易于成活,能够适宜太仓自然条件生长。28棵南京雪松象征着郑和在公元1405年至1433年这28年期间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雪松与在这之前云南赠送的7棵柏树相伴,寓意郑和精神似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6.
宁静的感觉     
我是一个活泼外向、大大咧咧的女孩,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嬉戏,我不喜欢一个人独处,但那一次,却改变了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画一棵植物。于是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郊外画画,我们来到一个小树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鸟儿清脆的叫声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是我第  相似文献   

7.
正"知了……知了……""哎呀,谁在不停地叫啊,吵得人家都睡不好觉了。"夏天的中午,我正在午睡时被这烦人的叫声给吵醒了,我仔细一听,原来是讨人厌的蝉在叫唤着。"这该死的知了,我饶不了你们。"我咬牙切齿道。于是在傍晚的时候,我便从家里找出篓子和网,兴匆匆地跑下楼,静候在小区里的几棵大树下等待蝉的叫声,好让我知道它的踪迹并迅速捉住它。这时,四周静悄悄的。  相似文献   

8.
很古的时候,在高高的大青山下,有个彝族村寨叫浬嫚畴,村里有个养蚕的少女叫浬嫚姑娘。有一天,浬嫚姑娘从村后的树林中捉了六条蚕儿,拿到家里喂养。她摘了一枝飞松和一枝棵松放在蚕的嘴边,又采回一些树叶来,把蚕儿放在树叶里,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蚕儿既不吃食,也不吐丝。于是浬嫚姑娘怀疑棵松和飞松不是蚕吃的食物,她便把蚕儿拿到门外面水塘边的树上去。蚕儿爬上树去后,浬嫚姑娘因为太  相似文献   

9.
扬州才妾     
在明清时,扬州的殷实人家较多,最富有的要属盐商,他们把持着盐的价格标准,垄断了盐的买卖权,因而大发横财,富得流油,虽然这些人家已经有妻室小妾,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还到妓院嫖娼,一掷千金,可是有的妓女身子不洁,患有这样那样的性病,于是这些大户人家怕其感染,对妓院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听说这件事发生在犊文和犊灵还在打亲家那阵子,谁也说不上是哪个年月了。那年快过冬时,有家两哥弟商量打发日子的事。老大说:“天快冷了,我们得有一个上山去打猎,找些野物皮子来给老人做衣服,留一个给老人找吃的。你做哪样?”老二说:“我不会料理家头的日子,干脆上山打猎算了。”那阵子上山打猎,一出门就好几个月。老二扛起大棒子,带上套绳,顺着山槽子往下去了快一个月,一只大野物也没打着。一路上,他肚子饿了就吃果果,夜晚就爬到大树桠上睡觉。一天,天快黑时,他来到了一个山槽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八百孤军扼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从此“八百壮士”享誉中外.昔日英雄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岁月及不为人知的流浪颠沛生活,更激起了我们对抗日将士的钦佩与爱戴.请听一位“八百壮士”幸存者田际钿那刻心铭骨的诉说…… 毅然参军 我出生在湖北赤壁市(前身是蒲圻县)中伙镇烟墩村,家境贫寒,幼年失学,最为不幸的是10岁左右父母双双病故,甩下我这么一个儿子撒手而去.于是,我13岁起便给人家放过牛,帮客栈当杂役,在勤坊铺当过学徒,在酒馆、茶社跑过堂,也帮人家烧过火,给富户人家做长工,小小年纪便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及世间的冷暖.  相似文献   

12.
我叫田际钿,1917年腊月二十日出生在湖北赤壁市(原蒲圻县)中伙镇烟墩村,家境贫寒,幼年失学,最为不幸的是10岁左右父母双双病故,甩下我这么一个儿子撒手而去。于是,13岁起便给人家放过牛,帮客栈当杂役,在勤坊铺当过学徒,在酒馆、茶社跑过堂,也帮人家烧过火,给富户人家做长工,小小年纪便品味到了生活的艰辛及世间的冷暖。  相似文献   

13.
刺猬理发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小刺猬是其中的一员。有一天,小刺猬路过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小刺猬见了小松鼠以后,总觉得自己身上的刺不如小松鼠身上的毛柔软光滑,也没有它那种黄而美的颜色。于是,它便决定去找森林理发专家小猴子商量个办法。小刺猬来到了“大森林理发店”,向小猴子表明了来意。自作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一会儿,对小刺猬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猴兄弟,别顾虑了,我相信你,动手吧!”小刺猬急切地回答道。于是,小猴子便开始一本正经地给小刺猬理发。它先把小刺猬身上的刺通  相似文献   

14.
只留一穗     
从前,阿佤人还晓不得种庄稼,也认不得挖陷井、设地弩捉野物,支活扣套野鸡,吃的是树皮根,山茅野菜,整天吃不饱肚子,三天两头就有饿死的人,日子过得很艰苦。有一天,老天爷变成个凡间的老倌,来  相似文献   

15.
树之疡     
陆布衣 《风景名胜》2014,(4):170-171
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细细聆听,就会感觉,树们很烦躁,很不安.我家楼下的那棵柏树,我确实不知它来自何处,但能体会它深深的无奈.我住五楼.一楼的前面有一个小环岛.小环岛上有一棵树.这是一棵树龄大约有几十年的樟树.我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但肯定不是从苗圃来.它独自在承担风雨.这是一棵很孤独的树.  相似文献   

16.
不冻泉     
大山永远在雪的下面.咬紧牙关,不是承受不了重压,是坚韧,挺拔.积雪融化了,山巅蓬拔出一棵草.一直以来,我享受着大山上这棵草的高傲! 昆仑草. 许多人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昆仑山上有一棵草,连不少孩子都知道这棵草.实际情况却是,当时昆仑山是寸草不生、高寒贫瘠的不毛之地.退役的莽原上,饱经风霜的土地,何处长草?除了西风,狂雪的光斑什么也没留下!其实那棵草指的是一个叫惠嫂的女人.惠嫂这棵草,使高原人感觉到了一片草原.这个惠嫂!  相似文献   

17.
照晴 《风景名胜》2016,(4):79-87
这世间万物,总有那么一两样,偶然的一瞥便惊起心中万千飞鸟,于是便知这一生定要见一次,漂洋过海也要见你.于是掐准你会降临的日子,于是算准你会出现的地点,假装在这七天里,在街头巷尾和你偶遇.樱花君,等你好久好久了,听说你飘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相似文献   

18.
熊欢欢 《南京史志》2011,(13):22-23
她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对父亲的印象也只是模糊记忆中的一些碎片,因为母亲工作的艰辛,很少与她沟通,于是,她便将自己关闭在孤独的世界里。后来她有机会随母亲,转入到一所城市的初中。初来人生地不熟的校园,第一天她几乎就这么孤单地坐在靠窗户的一个座位上。目光跳跃窗外,孤寂的心境犹如那棵白杨,在微风中无依无靠地随风摇曳,几杆枯枝无精打采地随着早春的寒风发出沙沙的声响。她连连叹气,焦躁烦虑,  相似文献   

19.
宫润圃 《神州》2008,(11):50-53
山东牟平县有座马石山,山前坡有一道半人高的石墙,石墙里有块平地叫平顶寨,平顶寨上直立着一棵伞状的平顶松。夏天来到山上的人,总愿在平顶松下歇脚、乘  相似文献   

20.
人是生物界最会吃的动物,这年头,"文化"这个概念的包容量也大了,门槛降低了,于是有了"吃文化".吃到一定层次的人,叫做"美食家",饱了口福,还有了文化的厚重,比起埋头憨撑饱胀雅多了.只需多看一眼餐牌,侃一点烹调手艺,东拉西扯些历史典故,即有人抬举:别小看那位满嘴油光的胖子,人家乃美食家,文化人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