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肖与星座     
每个中国人的生命表象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与己相关的生灵.这就是十二生肖:而星座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近年也引起许多人的兴趣:生肖和星座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逐步融入世界的中国,同时也面临着意大利、饿罗斯、墨西哥、美国、日本等国五大黑帮的侵害与威胁:洗钱、贩毒、偷渡、色情、走私……那么,操控这些黑帮活动的头目,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在他们神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黑幕”?他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明,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然而,当西方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并因此而取得飞速发展之后,在人们看待中国的眼神中,既有对她过去的钦羡,也有对她现在的不屑。于是,大家在追问:为什么中国会变得如此落后?——对此,我们曾提出过许多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近(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角度或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差,导致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英国著名史学家巴勒克拉夫说 :“1 955年前后在‘自由’派历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当中都孕育着某种即将露头角的东西 ,”因而 ,“1 955年这个年份”无论在东西方都是“一个转折点的标志” ,这一年以后的东西方历史学 ,都在“探索不同于传统的另一种研究方式”。① 当代中国史学虽然发端于 1 949年 ,但严格地讲 ,真正的转向也大约发生在 1 955年前后 ,因为正是在这一年 ,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胡适批判运动”———这意味着学界向民国学术路线的集体公开告别。至此 ,当代中国史学开始了它迄今 50年的崭新行程。在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再一…  相似文献   

5.
《地狱变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地狱观念”对中国民众的规范、抑制是非常强烈的。正因很多人怕死后堕入“地狱”,其反抗压迫的勇气大都被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所代替了。封建王朝因为有“地狱”,使得其统治得以延长,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因为有“地狱”而被消除了大半,尽管有时我们还可看到“地狱”带有劝善戒恶、鞭挞丑恶一面,但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所起的主要作用还是消极的。那么,“地狱”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并用什么手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本文试图用敦煌所出的资料及佛教石刻中的《地狱变相》来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经济往来是文化交流、文化磨合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有着相当频繁的文化和经济往来。阿拉伯国家和民众作为东西方的桥梁,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闻名遐迩的货物传入西方,推动了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磨合的进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正式发起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正在为深化改革开放采取的宏伟举措。本文对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自古以来的文化经济关系进行考察,并着重探讨作为东西方桥梁的阿拉伯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推动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进程而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个半世纪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长期与世隔绝的状态中惊醒,但正常而自觉的文化交流,在我们一端,则要待到辜鸿铭、陈寅恪等一批经由东西方两种文化严格训练的学人出现,才真正开始。在那漫长的岁月里,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愤懑的中国人渴望的是如何获取西方技术以自强,认为我们一旦也拥有了坚船利炮,即可恢复天朝大国的地位,屹立于世界之林。随着这个幻想终因一场甲午战争成为泡影,普遍的绝望使大家将怒气发泄到了我们自有的文化系统上,思想界顿成一片空白,泰山压顶的“西风东渐”之下知识分子完全丧失了学术上的自信,青年人纷纷出洋求“经”,因为西方  相似文献   

8.
China是外来词,还是汉字音译?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与Cathay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学者,而“地理大发现”初期的西方君主,也对China与Cathay之间是否有关系感到迷惑。一些外国人为了强调葡萄牙人在16世纪最初十年就到了澳门,竟将与蚝镜并不相干的Oquem(福州)扯在了一起,并且误导了部分中国学者。明清史料所载澳葡议事会“西洋理事官哆”、“督理濠镜澳事务西洋理事官哆”,即“哆”,究竟是人名还是官名?是Vereador的音译,还是Procurador(检察官)的音译?此外,《明史》所载“哑诺归氏浮海求贡”,讲的是哪一位葡使?“佛郎机传”中的“佛郎机”是什么?它与葡萄牙、葡萄牙人、欧洲人及西方炮铳有什么关系?此外,《明史》中还存在将葡萄牙船号、官名误记作人名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于史书记载错误或失实之处,在参考中外文献基础上作认真的辨析和考订。  相似文献   

9.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以中国享誉世界的丝绸命名的,以中国丝绸占主导地位的东西方交往的海上通道。它的产生正是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就是这一通道上的主要输出品,丝绸自东到西,连接了东方与西方,成为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纽带,而这条纽带的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各国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就这个意义而言,16—17世纪中叶的海上丝绸之路,谈不上发生自东向西至自西向东的转向,毕竟当时的欧洲尚拿不出能够与东方抗衡的商品,中国丝绸仍旧在东西方交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不能把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简单…  相似文献   

10.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这个年份无论在东西方都是“一个转折点的标志”,这一年以后的东西方历史学都在“探索不同于传统的另一种研究方式”。近5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段落,即前40年和后10年。史学界在前40年一直都在话语系统内思考问题,最近  相似文献   

11.
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君静 《史学月刊》2002,(3):114-119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所提倡的“中国中心观”,不仅仅是一个史学方法论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史学理论问题;尽管它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对于克服美国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如意 《神州》2014,(17):220-220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也许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就是麦克卢汉眼中鱼和水的关系。如今,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于无形中对我们施加影响,甚至给我们下定义,为我们塑造现实。大众对媒介越来越依赖,但同时也在困惑,这个充斥着媒介的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一个拟态的荒漠?本文将从媒介定义、媒介分类以及媒介的理论发展阶段这三个角度初步探寻媒介领域,以便更好地把握媒介与大众、媒介与社会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形态研究中应当注重的一个方面——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西方学者有一种看法 ,即如果从全球的观点来考虑世界历史 ,以地理大发现为表征的1 5世纪至 1 6世纪可以作为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 ,世界历史可以说是分散的、孤立的 ,在此之后 ,世界历史即日趋全球化。而这个变化 ,是随欧洲的资本主义化、殖民主义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而来的。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持这种看法。这就涉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问题 ,即所谓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在 1 6世纪以前 ,科技水平高于西方 ,但在此之后 ,逐渐落伍 ,最后到了挨打的地步。何以如此 ?西方的科技大发展实际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  相似文献   

14.
西欧与苏联东欧的经济关系是战后东西方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对世界政治有着广泛的影响。战后,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变幻,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先是持续近三十年的“冷战”时期,这一时期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十分冷落;然后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西欧与苏东,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由六十年代起,苏联在军事和经  相似文献   

15.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事件不少人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对这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将蒙古西征看做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祸乱,也有人认为蒙古西征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对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对其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在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着某些严重的缺失 ,这具体反映在考据史学的局限以及疑古思潮的偏颇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缺失 ,恰恰说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 ,终究只是一场“半新半旧”的学术变革。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剑桥大学从事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李约瑟博士,曾叹为观止地断言道:“中国古代科学遗产中间,有两门古老而辉煌的学科至今难以被现代科学所征服,那就是经络与陶瓷,但,也为期不远了!”经络学说至今还不被西方医学所承认,而中国古代陶瓷的发明与发现,其精深博大的古陶族谱,以及其美不胜收的陶图腾美学境界,已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而贵为天骄的中国古陶瓷,展现在现代史上,遭受过圆明园大火那样的列强掠夺,又受到“文化大革命”毁灭性浩劫,现在又面临着经济大潮的冲蚀……“文革”中文物遭劫难30年前,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  相似文献   

18.
孟迈可 《旅游》2002,(11):44-45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而世界又是不同的。看惯了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又该怎样昵?他们怀揣着各自的背景和文化,背着沉重的行囊,游走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中原大国,用蓝色、绿色,棕色和我们一样的黑色眼睛来观察这个古老而新生的世界,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是那个魅力不减的亘古的东方文明还是流淌在这个雄狮身体里的鲜活血液?编者开辟这个全新的小栏目《洋眼看中国》也是以一种好奇而审视的目光来对待这些企图全面了解中国的外来客。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也同样感兴趣,不妨跟随这些外国旅人的脚步,重新游历一下我们心中熟悉而又陌生的山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陶瓷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陶瓷的对外传播与东西方的交通有着密切联系。从汉代起我国和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西亚的交通要道,历来就有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陆路由长安起,西出玉门、敦煌,经天山南北两路,越葱岭,跨中亚细亚草原,西达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半岛,即史称的“丝绸之路”,海路从广州湾启航,到印度半岛南端。唐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仍沿袭这两条路线,海路则经阿拉伯海达到了西亚地区以至非洲。唐代以后海路所经过的亚非地区,其中不少国家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这条海路今天被誉为“陶瓷之道”。由于美洲北部也出土有中国明、清两代瓷器,  相似文献   

20.
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问题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德米西等人的记载以及考古学的发现,可以肯定黑死病自亚而欧的传播趋向。但在黑死病的发源地问题上,学者们颇有争论,特别是中国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黑死病源于中国的论断很可能是个谣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中亚地区自东而西连绵不绝的分布,使我们目前很难断定到底哪一处是瘟疫的发源地;而只有在断定了瘟疫在中亚各地爆发的时间次序,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证其准确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亚都是黑死病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