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晋 《文物》2022,(6):68-74
<正>汉代的《孝经》,分为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孝经”类著录有《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孝经》一篇(十八章)[1]。“《孝经古孔氏》一篇”唐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古文字也”,即鲁孔氏之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2]  相似文献   

2.
一、见于史书记载的: 1.汉武帝末年孔子宅壁出的战国竹简。见《汉书·艺文志》,《尚书正义·序》。 2.汉宣帝时(前73年)河内女子于老屋得古文书。见《论衡·正说篇》。 3.晋太康三年(281年)河南汲郡古墓出土竹简。《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皆由此出。见《晋书·束皙传》。  相似文献   

3.
清阮元校刻《尚书》(《十三经注疏》本 ) ,以宋刻十行本为底本 ,参以元明刻本等。诸刻本之祖本为唐《开成石经》本。《开成石经·尚书》所据乃唐卫包改伪《古文尚书》隶古定字为楷体字本。伪《古文尚书》存汉代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其中《虞夏书·甘誓》篇末句为“予则孥戮汝”。唐石经、宋、元、明刻本均同。可知 ,自唐以来此句经文传刻无误。然而汉人引此句文字则有异。《史记·夏本纪》作“予作帑女”。《汉书·王莽传》云 :“秦置奴婢之市 ,与牛马同。《书》曰‘予则奴戮汝’。”《周礼·司历》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 ,女子入于春…  相似文献   

4.
《汤誓》新解金景芳,吕绍纲【序说】谈四个问题。第一,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是孔子论次的,《史记·儒林列传》)说孔子"论次诗书",是可信的。据《汉书·艺文态》说,西汉时期鲁共王刘余坏孔子宅所得古文《尚书》(或云即孔氏家传本)中有二十九篇与伏生传授的今...  相似文献   

5.
1.《汉书·艺文志》所列199篇原释文: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武术,共有13家199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国早在汉代,拳术、剑术等武术技巧就已用文字留传下来.  相似文献   

6.
《史记·秦本纪》“渭南”标点正误东湖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秦本纪》(第199页)有云:“(秦躁公)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今按此处显系视“渭南”为实限地名,不妥。据《汉书·地理志》,汉代之京兆尹辖地为“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  相似文献   

7.
《尚书·尧典》是一篇记载上古尧、舜事迹的历史文献。现存伪《古文尚书》的《尧典》(见《十三经注疏》)为汉代今文经 ,分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有一段四岳向尧推荐舜继帝位的文字 ,云 :“帝曰 :咨 !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 ,汝能庸命 ,巽朕位 !岳曰 :否德忝帝位。曰 :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 :有鳏在下 ,曰虞舜。”此段话中”明明扬侧陋”(下文扬侧二字皆用简体字扬侧 )句之文字和文义 ,学者们存有较多的争议。下面拟分析前修时贤之说 ,并略陈管见。经文”明明扬侧陋”之扬、侧二字 ,段玉裁以为伪《古文尚书》隶古定本原作仄 ,今…  相似文献   

8.
从古书流传与刘向、刘歆校书的具体背景出发 ,通过全面考察《汉书·艺文志》反映的《七略》中著录的同名书的情况 ,可以认定《七略》中存在的同名书是刘氏有意所为 ,这些书或因篇数不等而著录 ,或因内容不同而著录 ,不是同一书 ,所以《七略》中没有“互著” ;通过综合对比与具体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同名书以及《孙卿赋》、《贾谊赋》和《琴颂》等情况 ,可以看出刘氏校书加深了对书的内容的认识 ,在单行本的基础上 ,在对特殊关系的单行本和全本的处理时 ,采取了保留特殊单行本的做法 ,著录在《七略》里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别裁” ,这种“别裁”不成熟也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班固在其《汉书·艺文志》中,既载有杂家“《尉缭(子)》二十九篇”,又载有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二者不仅学派有别,而且篇数亦有异(兵家《尉缭》比杂家《尉缭(子)》多出两篇),好像是两种不同的著作。可是,汉代以后的传本,内容却基本相同。这就给学术界提出了两个问题:《汉书·艺文志》所载两种《尉缭》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史记》标点本3137页《酷吏列传·张汤》中有一段文字:“汤(张汤)掘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事中于“并取鼠与肉”后施逗号,以为“具狱”为动宾结构词组。按“具狱”为名词。具狱,《酷吏列传·张汤》裴驷集解引邓展曰:“罪备具。”又《汉书·于定国传》:“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括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颜师古注曰:“具狱者,狱案  相似文献   

11.
《元刊琵琶记》第七出生、末合唱[前胜]有句云:“荣归去,绿绶新,休教妻嫂笑苏秦。”钱南杨先生为“绿绶”作注云:“‘绶’,印带。汉制:二千石已上,银印绿绶,见《汉书·百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O年版《元刊琵琶记校注》第53页)查《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43页)钱注将“绿绶”等同于“青绶”,恐有误。同是《汉书·百富公卿表上》,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  相似文献   

12.
整理史料的工作,要以孔子编订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为最早,据说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史记·孔子世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庸),古诗古礼均很繁,可见需要整理。汉初,“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史记·太史公自叙》),这也是整理史籍。惠帝除挟书律,武帝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至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这又是一次整理。成帝使谒者陈农求遗书,又诏刘向校经传储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数术…  相似文献   

13.
黄德宽 《史学集刊》2003,(2):102-104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注解传述人》所记大体本此,并指出壁中所得之书有《礼》、《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陆氏又于卷三之《尚书音义》上注曰:“隶古,谓用隶书写古文。”这些记载基本反映了“隶定古文”这个概念的由来。楷书通行之后,以楷书转写古文也称为“隶定”,所以一般学者所称的“隶定古文”实际上即指用隶书或楷书笔法转写的古文。“隶定古文”虽然是始于用隶书写定的孔壁先秦古文典籍,但是真正的孔氏隶古定体经书我们已无缘见到。传世的隶定古文情况相当复杂,有的是后人据传抄古文而隶定,有的是由隶古定本辗转流传而来,有的则是来自对新发现的古文资料的隶定(如汲冢古书),也有的是取自后人所仿写的古文的资料。历代字书、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小说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小技”,始终处于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卑下的“末学”地位。当今天人们在为小说鸣不平的时候,往往追本溯源,把这一桩错案归罪于汉代的史学家班固。因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诸子十家之后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把  相似文献   

15.
载于史籍的战国简牍凡三见:西汉初年孔子宅壁中所出竹书(《汉书·艺文志》);晋咸宁五年汲冢所出竹书(《晋书·束皙传》)和南齐建元元年襄阳古冢所出竹简(《南齐书·齐惠太子传》)。但实物均已荡然无存。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湮埋千年的古代遗产不断涌现。目前所知的战国楚简已有13批,2000余枚(详见附表)。所出竹简,依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点校本《续汉书·郡国志》在河内郡修武县下刘昭注曰:“史记曰:‘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针对“太行道”一词,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却断作“太行道”。(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王四十四年)二书标点有异,孰是孰非,值得一辨。 《史记·苏秦列传》中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太行”。《正义》释此“太行”为“太行山羊肠阪道,北过韩上党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郦生说汉王曰:“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复荣阳,据敖仓之粟,塞成桌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则天下知所归矣”。“蜚狐之口…  相似文献   

17.
<正> 《史记·韩长孺列传》,《汉书·窦田灌韩传》都说韩安国是“梁成安人”,然《汉书·地理志》梁国无成安县,而颍川郡和陈留郡俱有之,以故韩安国之籍贯颇不易确定。《史记》“集解”和“索隐”引用徐广的话,说成安“在汝颍之间”,而“正义”则依据《汉书·地理志》云:“成安届颍川郡。陈留郡又有成安县,亦属梁,未知孰是也。”其实,只要考察一下梁国行政区范围的盈缩,就可对此问题一目了然。据《史记》、《汉书》可知,汉之梁国始建于汉高祖五年春正月,原为异姓王彭越的封地,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慎子”条下班固自注云 :“名到 ,先申、韩 ,申、韩称之。”申 ,即申不害 ;韩 ,即韩非。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早已辨明申不害早于慎到。那么 ,班固为什么说慎到“先申、韩 ,申、韩称之”呢 ?纵观《汉书·艺文志》 ,类似的体例还有如下几条 :(一 )《列子》八篇。名圄寇 ,先庄子 ,庄子称之。 (二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 ,先庄子 ,庄子称之。 (三 )《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 ,韩子称之。 (四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 ,魏人 ,在南公前。 (五 )《将钜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 ,南公称之。 (六 )《尹文子》一篇。…  相似文献   

19.
关于魏晋时期国家藏书在“秘书中外三阁”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梁阮孝绪《七录序》,但三阁名实迄今无释,今试为辨说如次.所谓“秘书中外三阁”,实际上是魏晋时期国家最高统治机构中的三个职能部门,即秘书、中书、御史,当时的中央文件、档案、图书秘籍都在这三处收藏.其始,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汉书·艺文志》载武帝元朔五年“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子传说,皆充秘府.”师古  相似文献   

20.
一禹始封于夏《汉书·地理志》说:“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这是大禹始封于夏的较早记载。《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阳翟又是禹所封,为夏伯。”考《汉书·地理志》于偃师云殷汤所都,于朝歌则云纣所都,惟于故侯国则皆称为国。令阳翟不云夏禹所都,而曰夏禹国,可知阳翟是禹的封国而不是禹都。《汉书》注阳翟,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世本》言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封耳,应、瓒之说皆非。”《水经注·颍水篇》也说夏禹始封于阳翟为夏国。这些说法是正确的。《通志·都邑略》也承认“禹封于夏”,惟以夏国在陕州夏县,则微有错误,因为北魏太和十一年分安邑县所置北安邑,十八年始改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