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胭脂红,照天明,天上飞来龙和凤。啥龙?火龙;啥凤?火凤。大火烧开武关城,照得黑夜满天红。这是流传在陕西省商洛革命老区的一首红色歌谣。歌中的“火龙”,为贺龙谐音;“火凤”,传为贺帅之妹。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是我国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读了本文.知道复旦革创之艰辛。有复旦.于右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德高望重,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1949年4月,被国民党特工挟持去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在台湾闲居15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大陆,盼望祖国统一。但长期处于失望中,受浓浓的乡愁的困惑,忧郁而死,临终也未能实现他的愿望,抱憾终生。一、重点“护送”赴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谐音“右任”行,号髯公、翳翁、太平老人、官至国民党监察院长。于为一介儒生,雅好词书法,是名书法家、诗人、报人、为南社中坚,有标准草书《千字》等,时称“西北奇才”。  相似文献   

5.
田斌 《文史月刊》2004,(5):52-55
40年前2月的一个黄昏,一位老人躺在台湾省台北市青田街一所普通宅院的木板房中。他身穿一件土布长袍,发际苍白,长须齐胸,脸上泛出不少老年斑,而其心里却不时想起秦地关中的美景和住在那里的发妻、爱女、爱婿,不由得发出声声长叹。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中国,于右任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他不仅以国民党元老名闻政界,以创办四种新型进步日报成为新闻界先驱,以诗词典雅清新为坛称道,更以自成一派的草书赢得“当代草圣”的桂冠。饶有兴味的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及中国人学士的趣好,于右任一生笔名别号很多,  相似文献   

7.
在丝绸之路起点古都西安以北的三原城,19世纪70年代末于右任诞生了;在这条明交流之路向西延伸几百里的甘肃天水,甲午战争之年邓宝珊诞生了。他们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中国近现代爱国历史名人。何以为证?仅举两例:  相似文献   

8.
作者张笃勤青少年时期生长在陕西,出于对同乡先贤的崇敬和热爱,一度对于右任研究很上心,曾先后发表过数篇关于于右任的文章。1984年,张笃勤尚在兰州大学工作,一次偶然听学校科研处陈玉清同志讲,他的岳父李楚材曾经是于右任的秘书,对于右任的生平经历十分熟悉。为了解搜集于右任的相关史料,张笃勤于1984年10月16日、17日两次走访了李楚材先生。当时,李先生已79岁高龄,目昏耳聋,瘫痪在床多年,交谈已不方便,提问主要靠笔纸,所幸李先生思路尚属清健,能够依据张笃勤写在纸上的问题提供一些情况。下面就是张笃勤根据当时李楚材先生的口述整理的资料。李先生的口述提供了一些不曾被历史文献记录的史实,如清代西北回民大起义的起始经过、于右任家族及其早年的一些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王劲 《丝绸之路》2011,(18):123-127
于右任先生是近现代我国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他出生于陕西,对祖国的大西北有着深厚的感情。于右任一生曾多次度陇,足迹遍布陇上。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陇诗。他的咏陇诗寄托深远、典雅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真挚的民主主义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见报刊披露:1964年于右任逝世于台北,临终时举了一个指头和三个指头,有论者认为这表示了祖国统一后灵柩要归葬故乡三原。这种说法,臆测而已,并非于公确切之嘱。事实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于公业已择地辟寿域、营生圹于苏州邓尉  相似文献   

11.
牛济 《陕西史志》2004,(5):56-57
由胡耀邦题签、屈武作序的《于右任诗词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辑录杨博)是新中国30余年来大陆第一次出版的于右任诗词集。序言中称:“在编辑这本诗词集的过程中,出版社的同志依据各种版本对原进行了仔细的校勘和加标点”等工作,“是一本有自己特色的书”。笔因从事张季鸾专题研究的缘故,曾翻阅该书中于右任贻赠张季鸾的两首诗词,却意外地发现其中所辑录的这两首诗词都出现了谬误。  相似文献   

12.
陕西钱票     
早在道光年间时,陕西巡抚就已经上报清政府,该省的钱票已经十分发达,而以西安、同州、凤翔、兴安、汉中等府发行较多,对于钱票该地官员认为并不需要查禁。  相似文献   

13.
14.
<正>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经常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一次,在总理纪念周上,蒋介石训话后,礼节性地请几位大元老上台讲讲话。别人都推辞了,只有于右任上台讲了一通。他掀动银髯,拉开陕西秦腔,大骂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贪污舞弊,苛捐杂税日增,弄得国事日非。  相似文献   

15.
碑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源流,各有千秋,共同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直至清朝末年,碑帖结合逐渐成为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流思想,并影响至今。文章从碑帖结合的维度上探讨于右任的书法特征,总结其碑帖结合的方法和成就,希望有助于人们的书法创作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名伯循,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县。青少年时期就学私塾,1903年中举人。早年追随孙中山,1906年加入同盟会,创办报纸,宣传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8月,在孙中山授意下从上海到三原就靖国军总司令职,反对北洋军阀。三年间主办了一些男女学校,培养地方自治人材。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2年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相似文献   

17.
18.
望奎县史志部门近年来,充分利用史志资料,组建名人档案,配合开展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活动,为发展县域经济,为全社会改革开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黄团元 《文史春秋》2010,(11):50-53
2010年夏,陕西咸阳人卓登于1986年捐献给咸阳市政协的120多件于右任书法作品,20多年后据说下落不明的消息在全国引起轰动。因为据说于有任的书法作品现在价值连城。于右任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20.
余云 《江淮文史》2009,(3):96-104
何南史博士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私人秘书,曾任台湾监察院顾问,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何先生自1952年直至1964年11月于老去世,一直担任于右任老先生的私人秘书。他从台湾来安徽,我陪他到各地参观访问,他向我讲述了于老晚年感人的生活点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