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版本学的起源、历史分期、各阶段的版本学成就、版本学家及其流派等四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指出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颜碧桃 《攀登》2006,25(3):149-152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在古籍版本研究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为其在古籍研究方面的颇多建树,而且也表现为其在古籍版本学研究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它为古籍目录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善本观的嬗变与古籍版本学的学术精神闵定庆"善本"问题,犹如一根红线,贯穿起了一部中国版本学史。对于"善本",每一位版本学家乃至每一位学者都有其独特的看法,从多方面彰显出版本学的学术文化本色,所以,善本观的嬗变史不仅从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展现了版本学戛戛独...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沧桑》2013,(2):191-193
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和古代藏书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藏书家往往也是版本学大家。藏书家对版本学的一些观点看法往往隐于其著述之中,这为后人进行版本的考定提供了方便。同时,每位藏书家都有自己的藏书特色,这些特点同样可以为我们版本鉴定工作提供可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廖泓毅 《广西地方志》2011,(6):27-31,36
通过使用古籍影印本、图录、相关古文献、书目、文献学、版本学、方志学等资料,对《南宁府志》三种印本古籍的版本进行综合分析、说明;总结版本特点,对所发现的可疑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同时指出古籍版本研究的重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民国文献保护研究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现状、民国文献保护方法、民国文献保护个案分析,专门民国文献的保护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大有裨益。在研究中研究者能够从版本学和古籍的角度来进行,拓展了此问题研究的角度。民国文献保护研究应该进一步向纵深深入,突出个案中的"特性",同时还应加强合作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22万枚(件),总共约700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古文献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本学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忠 《文献》2006,(1):3-10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 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是古书版本学. 关于什么是古书版本学,叶德辉在其<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有过如下议论:"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齗齗于宋元本、旧抄,是为板本学.然二者皆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①这段话说得模棱两可,谁从这里也难以归纳出科学的版本学概念.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他把目录、版本、校勘三者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并谓:"本朝久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柢."这三者为何?这三者就是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这对我们探讨什么是版本学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牛达生 《文献》2000,(2):84-89
关于缝缋装,在有关印刷史、版本学的论著中,包括一些很有影响的权威性著作,基本没有论及.个别著作在论及书籍装帧时有所涉及,但有的将"缝缋"装列入线装书之列①,有的从"缝缋"字面上知是"用线缝订",但认为"怎样缝订,已不可知了"②.这就是说,在古籍中有没有缝缋装,缝缋装是什么样式,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籍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是同异本现象产生的必然原因,而诸如文字本身的差异、誊抄副本的传统、剽窃作伪的行为、佛经的翻译和流传、历代书厄、学术论争、名讳及时政的规避等其他各种社会因素,亦是同书异本产生的重要诱因。它们交互作用,共同营造了版本学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应梅 《文献》2005,(2):265-275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出版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校勘学家.他在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方面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已经为世人所屡屡称道.而其在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地方文献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虽曾有人涉及,但却很少专门的论述.本文据<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诗文>、<张元济日记>、<校史笔记>、<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年谱>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就有关问题进行系统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所编的中国古籍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辉 《文献》2005,(2):74-91
日本汉学界对中国古籍索引①非常重视,结合有关学术研究编制了大量中国古籍索引.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出版的中国古籍索引约占世界各地所出版的全部中国古籍索引的80%,仅唐代文学古籍索引就达38种,其对中国古籍索引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古籍整理研究领域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图书馆满文古籍图书藏书状况的统计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图书馆是全国满文古籍图书藏书中心,满文古籍图书藏书种数及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详细地了解辽宁省图书馆满文古籍图书藏书的整体状况,能够辨析出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现象;同时将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满文古籍中有价值的图书指出来,为满文和满学专家穿针引线,以利于辽宁省图书馆满文古籍图书能够被更好地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古籍存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霞  袁宪  党斌 《文博》2008,(3):38-44
对陕西存藏古籍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是一大空白.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陕西存藏古籍具有数量较大、种类丰富、价值不菲的特点,并针对陕西存藏古籍目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制度缺失、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加强陕西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对陕西的古籍整理事业有所帮助,有所推动,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我省的古籍资源,繁荣我省的文化事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版本学概说     
关于版本学这个名词,比目录学要后起一点,考究版本大概从明朝末年才开始的。第一部专门研究版本的著作,是清末长沙叶德辉做的《书林清话》。到现在讲版本的还脱不出它的范围,现在介绍几部研究版本的重要著作。 1.书朴清话十卷 叶德辉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有余话校补等。 2.论书绝句 杨守敬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3.留真谱 同上,木刻本,这是最早的书影。 4.中国书史 刘国钧 铅印本,这是北大图书馆系的讲义,刘氏还有简明的有关版本学的小册子。 5.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古籍目录中子部农家类与谱录类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素丽 《文献》2002,(1):158-169
编者按:国家图书馆古籍收藏分为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两部分,各使用一种分类法,现在为编制古籍书目数据库,需统一分类法.为此,本馆专门组成"四部分类法的应用及其类目"课题组.课题组对四部类目的沿革流变、优劣短长、增删损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使调整后的类表更加科学,更具普遍意义,课题组选择了部分历来变化比较复杂的类目予以剖析.在此先刊出其中三篇,诚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古籍修复队伍的建设及发展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古籍修复事业历史悠久.但到了清末及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古籍修复事业每况愈下,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1949年新中国成立,古籍修复事业得到了振兴.但由于文化革命和其他原因,目前从业人员的数量不多,且有很多问题造成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本文回顾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古籍修复事业,主要是技术队伍的建设过程,对现存的一些问题作了些分析,指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是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绝好时机,应当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一支规模相当的古籍修复队伍,做好古籍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古籍及其对方志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在揭示数字化古籍资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就数字化古籍对方志研究的影响进行探讨:1.数字化古籍的电子载体为查阅方志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方志研究的普及和深入;2.数字化古籍的网络传递为足不出户检索与利用方志提供了条件,节约了社会成本和学者的时间与精力;3.数字化古籍的智能检索系统,极大地启发和扩展了方志研究的广度与深度;4.数字化古籍辅助检索工具的日趋完善,极大提高了方志研究效率;5.数字化古籍的集成数据库扩大了方志学术研究的视野,推动了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多年来一直把古籍保护工作作为该馆古籍工作的重点,本文着重介绍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的馆藏古籍构成体系以及古籍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嘉学派在我国古籍的整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在古籍校雠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在当时,从事校雠已蔚然成风,“上自巨卿名儒,下逮博士学究无不通知此义”.而始开乾嘉校雠之风的,当首推卢文弨.他毕生致力于古籍的校雠,为我国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卢文弨自幼喜读书,十五六岁就有志于校雠之事.他自称“余年十五、六从人借书,读即钞之.久之患诸书文字多谬误,颇有志于校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