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古与文物》 2 0 0 1年第 5期刊有《新发现的“开元石幢”及相关问题》 (以下简称为《石幢》)一文。文章介绍了 1 993年在西安市西南郊带钢厂出土的唐开元年间石幢一块 ,并用较大篇幅对石幢的题记作了详尽考释。遗憾的是 ,这些考释大部分不能成立。我们先看《石幢》对题记的断句 ,即“故幢 ,主社 ,正郭 ,庆 1集 ,奉为开元神武皇帝 ,太子 ,诸王 ,公主 ,文武百官及法界苍生建立”共 33字。然后 ,《石幢》释“故幢”为“早年所雕”的幢 ;释“主社”为“主掌土地神”;释“正郭”为“正果”;释“庆集” (主要释“集”)为“生无量之义”;释“开…  相似文献   

2.
“开元通宝”在我国古代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钱始铸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终唐之世,中间虽亦曾铸行“乾元重宝”等钱币,但一直以开元通宝为主,前后历时三百余年。它既继承了秦汉以来“半两”、“五铢”等方孔圆钱的形制,又有着许多开拓性的创新。如:  相似文献   

3.
余军 《中国钱币》2005,(3):46-47
2003年底,为配合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固(原)沿(川子)段施工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塬开发区一带高速公路路基沿线上清理了北朝、隋唐时期墓葬二十多座。其中唐墓M16出土的唯一一枚开元通宝钱,鎏金,正、背面刻细线图文,制作考究,使人耳目一新。该币面背鎏金、色泛红,俱有肉好周郭,钱文笔划清晰深峻,轮郭十分规整,铸作精良。钱径25·3、穿径7、郭宽2mm、重3·9克。“开元通宝”四字端庄沉稳。“开”字间架疏密匀称;“元”字首划较短,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偏旁“辶”前三笔各不相连,成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古代明相比较,古代埃及人更为重视来世生活,于是为自己修建理想的坟墓便构成他们今世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坟墓本身及其丰富的内存又是古代埃及人“今世”生活甚至整个古代埃及明的鲜活写照。因此古代埃及人的坟墓为我们了解古代埃及  相似文献   

5.
戴政 《新疆钱币》2003,(4):56-56,59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已锈蚀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从中找出7枚锈蚀较轻、品相尚好的红铜质开元钱。这批开元青铜和红铜钱均铸造得规整、光洁、精美,钱体普遍较厚。红铜开元钱和上期  相似文献   

6.
背月纹开元通宝,产生在安史之乱前的开元年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偃师杏园的六座纪年唐墓》(《考古》1986年第5期)分析,开元钱中,“通”字平宽或低平,走之三撇相连特征的钱,应该是唐玄宗时的新钱文。从当时墓中出土的此类钱币中,我们可以推测,玄宗时,开元钱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变革。文字一改早期风格,主要特征是其“通”字头有一个由平宽向低平,“元”字足较前期高,“通”字的走之三撇由不连到相连,“宝”字贝部中间两横与两竖由不连到相连的转化过程(图1-3)。重量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方孔圆钱从此以通宝、元宝相称。初唐开元径24.5mm左右,重4g上下,“元”字第一笔短,“通”字走部三笔互不相连,被称为短头“元”或短一“元”。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1986年6月,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鼓腹,束颈,略呈圆锥形。其24枚高2.7、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  相似文献   

11.
12.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耸峙,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福建与中原江淮的经济文化联系。福建早期经济开发滞后,商品交换长期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很少使用货币,更未铸造货币。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及存世实物,福建铸钱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福州铸造的背“福”字开元通宝,是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铸币。  相似文献   

13.
笔者新近获得一枚钱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钱,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mm,穿6mm,厚约2mm,重4.5g。该钱正面为“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现将该钱刊出供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唐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陶岳《货泉录》记载 :“闽王审知铸大铁钱 ,亦以开元通宝为文 ,五百文为贯”。道光版《福建通志·钱法志》则进一步认定 :“龙德二年 (92 2 ) ,闽铸大铁钱 ,以‘开元通宝’为文 ,仍以五百文为贯。”而现存实物“开元通宝”大铁钱因背面饰纹不同有两种版别 :一是背穿上“闽” ,穿下仰月纹 ;二是背穿上巨星。人们依据上述文字记载 ,将两种版别的“开元通宝”大铁钱均归属为王审知所铸的五代闽国钱。我们通过对出土资料的分析和现存实物的观察研究 ,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等多方面考证 ,确认王审知所铸的“开元通宝”大铁钱仅有背穿上“闽” ,穿…  相似文献   

16.
杨君 《中国钱币》2007,(3):26-32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条,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春.笔者在吐鲁番火焰山一带(即高昌故城所在地)收集到一枚汉粟双体文“开元通宝”钱(见图)。钱面的铭文为“开元通宝”,“元”字首横加长(大头元),第二笔左挑,连点走之儿“通”,为中期开元通宝钱;钱背为突厥粟特文.粟特文在钱背的廓和穿之间围成一圈。经测,径26mm,穿6mm,厚1.8mm,重3.4g,钱锈入骨,青铜制作,钱体虽有锈蚀,但钱文清晰,内外廓周正。  相似文献   

18.
焉耆县四十里城子乡东约二公里处的唐代遗址博格达沁为古焉耆国都城,据考古记载这里出土过许多“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代钱币。近几年笔者在库尔勒市场选购一些较好者,现选出有代表性红铜“开元通宝”钱8枚和红铜“乾元重宝”钱7枚,依次拓图简介,并对其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的北部、大巴山与嘉陵江之间应该是考古探索巴化的上选地段,但过去却基本上付诸阙如。1999年和2003年,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川东北的宣汉县罗家坝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战国墓葬39座,被媒体称为是“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化遗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