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发展史上,农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逐步改变了人类群体过去“野生状态”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由纯粹依赖自然到逐渐主动地改变自然,成为食物生产者,这就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促进了人类自身和文化的发展,为以后跨人文明社会慢慢积累着财富,因而农业的产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革命”,探讨早期农业起源就显得特别必要,成为古史研究中一个极为主要的课题。但农业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时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人类群体的经济生活农业已占了极为重要的成份,这距农业起源初期已有了一段距离。最…  相似文献   

2.
秦汉以前水井的考古发现和造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井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水是动植物机体绝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年人体中含水约百分之六十五.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和渔猎为生,以江河湖泊及泉水满足其生活的用水需要.当时人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发达的掘土工具和盛水器皿,因而没有掘井的需要与可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明,陶器和纺织品的出现,生活资料有了比较可靠的来源,人们能够建造简陋的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但依靠自然水资源傍水而棲,对于人类选择住地,扩大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有诸多限  相似文献   

3.
单珊 《丝绸之路》2011,(10):32-34
彩陶作为一种史前文化承载物,体现了先民们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自身二元关系的认识。甘肃彩陶纹饰具体体现了这一点。甘肃各个时期彩陶纹饰的发展与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成正相关,纹饰绘制的内容取材于早期人类与自然的接触,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的表达,与原始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彩陶纹饰的发展及精度以马家窑文化时期为分界点,呈倒"U"形分布。此外,一些神秘纹饰的出现表现了人类已学会从生活中抽象出符号,蕴涵着他们追寻向往的原始美,充分体现了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朴素真理。  相似文献   

4.
在西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神话宝库中,谷物起源神话占有特定的位置。大量考古材料证明,人类在史前期的蒙昧阶段,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这种以收获天然产物为主的人类劳动,还保留着明显的自然特质。到了蒙昧期的高级阶段,出现了人工栽培谷物的农耕活动。谷物的起源拉开了农业文明的序幕,促成了农耕工具、农田水利等的起源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农业的发明决定了人类的整个未来。”但人类是怎么开始栽培谷物,人工栽培又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传播的?对这些问题,今天的考古发掘还没有能提供完整而确切的证据。倒是某些有关的神话却为我们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本文拟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的归类分析,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5.
徐洲 《神州》2013,(5):208-208,225
非洲大陆地域辽阔,自然气候特征差异明显。作为人类诞生的起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孕育形成了文化形态各异的人类文明,根据其获取生产资料的方式各异区分为狩猎-采集经济,畜牧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随着人类活动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加。贸易作为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交流方式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7.
人类早期的生活,较之几乎完全控制了自然与环境的今天,更加深受气候、地理、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在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中.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经济类型.尤其是决定了当时文化的物质层而——主要的生计模式(是狩猎采集经济还是农业生产).生活用器.生产工具的型式和聚落形态等.作为史前人类的一个居住之地,香港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部分.并也具有这一地区的若干地理特点.它那吸引人的海岸线,有着大量穹曲的海湾和隐蔽的小山谷.这和它山峦起伏、不适应于居住的内陆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更新世时代海平而的升降变化,香港的海岸线一直发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社会曾经历了史前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受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出版的《第三次浪潮》的启发,当今时代被定义为"信息时代"。在不同时代,人类与瘟疫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以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的史前时代,原始人类居住在稀疏分散的定居点,细菌或病毒难以扩散,疫情即便发生,影响范围也非常有限。在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谋生手段的农业时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随农村公社的逐步解体,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以后,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阶级出现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且也是阶级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各个历史时代和社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城市面貌也不一样。本文拟以考古勘探发掘出来的各代古城遗迹,结合有关文献,对先秦古城起源、演变及汉长安城模式的确定,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思想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勋  秦耀辰 《史学月刊》2003,(11):109-11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关系认知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和飞跃,是人类痛定思痛后的明智抉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人和自然的原始统一、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天人合一”、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几个主要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理想与追求,也是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考古研究揭示,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条件,多元化的族群,孕育了先秦时期新疆多姿多彩的社会经济发展面貌:社会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绿洲早期农耕文明、规模化畜牧业逐步形成。新疆地区多地墓葬出土了众多铜制工具、武器、马具、艺术品、祭祀用品、装饰品等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起源与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一起被列为世界考古学探索的基石。我国的一些研究常常以确定出土最早农作物如水稻或小米遗存的时间为依据来定义农业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缺乏起源动因以及漫长转变过程的思考,与西方学界早期非此即彼的两元认识类似。布鲁斯·史密斯是美国当代顶尖的农业探源专家,他提出,狩猎采集与农业两种生计形态之间存在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转变过程极为复杂多样。这种生计既非典型的狩猎采集,也非真正的农业,表现为逐渐广泛干预或操纵动植物种的繁殖和生命周期,而且人类行为表现为从被动适应逐渐向主动干预的转变。农业起源探究不应只限于判断驯化物种何时出现,或根据驯化物种与野生物种的比例来分辨某社会的经济究竟属于狩猎采集还是农业,而是要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在这片中间地带对环境和物种进行操控和管理行为的多样性。为此,史密斯用"低水平食物生产"一词来指认这一中间地带生计形态和研究性质,强调人类行为在判断社群生计经济性质中的核心作用,把传统上流于注重物质表象的推断引向可以透物见人的生态学视角。本文发表后对国际农业探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思想可以开创一种新范式,自然也深刻地影响到考古实践,甚至波及田野工作的方方面面。希望本文也能获得中国考古学家的共鸣,对国内更新世末与全新世初过渡期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王莉珑 《丝绸之路》2012,(10):10-11
元朝政府对宁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为宁夏以后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元代时期宁夏地区的农业开发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元朝政府的策略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就元代宁夏地区畜牧业和农业的开发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环境对河洛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靳松安  张进 《中原文物》2004,24(4):31-35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气候条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时代愈早表现得愈明显.河洛地区史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异同,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适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够去改造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战胜自然,从而使人类文化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令福博士的专著《明清山东农业地理》2000年4月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此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明清时代山东省农业生产力布局、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规律,填补了我国断代分省区农业地理研究的一个空白,在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学科建设方面也有一定学术价值,特介绍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农业是人类通过劳动利用生物对太阳能进行直接与间接的积蓄、转化和利用,以谋求人类的衣食之源,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而且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历史继承…  相似文献   

16.
植物考古新发现揭示:仰韶文化早期,渭河平原处在农业起源的过渡阶段,采集狩猎在当地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强。仰韶文化中期:渭河平原完成由采集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进入到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主导经济的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从西亚传入的小麦在渭河平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突然大幅度提升,种植规模扩大,在粮食消费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虽然还没有完全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但已经处在了与粟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历史时期的"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7.
伟大导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光辉著作中,对国家的起源作了精辟而科学的论述。他明确指出,国家起源于氏族制度,并且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和畜牧业分离之后,社会分裂为阶级,阶级间的斗争炸毁了古老的氏族制度。于是氏族制度的机关一部分被改造为国家机关,一部分被设置的新机关排挤掉,最后全部被真正的国家机关所代替。埃及也不例外,并且由于她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埃及在铜石并用时代的中期就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第一王朝。  相似文献   

18.
沈阳故城     
一、引言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而作为地理实体的标志和符号的地名的命名,则是有着一定含义的。在我国古代基本上是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第一,据该地的历史传说、物产资源、自然景物的特点得名的所谓“因事名之”的方法;第二,是按自然山水为座标,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命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考古工作表明,麦类作物至迟在龙山时代进入中原地区,但处于低水平利用阶段;二里头时代,麦类作物可能已经在本地种植;二里岗——殷墟时期,麦作发展出现明显转折,稳定地嵌入商人农业经济中;两周时期,麦作持续发展。麦类作物的传入与早期发展,为农业、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促使早期中国核心区融入到青铜时代全球化、食物全球化的浪潮中,并为后世麦作发展与"粟麦之变"的农业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论江汉古城的兴衰杨权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产物,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转变为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诸方面的原因,各地原始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城市的出现有先有后,并.巨存在不向的发展途径和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