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月12日,央视英文主播芮成钢一篇博客《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芮在文章中说,星巴克开在紫禁城,不是全球化,而是侵蚀中国文化,故宫里的星巴克,“简直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又一个滑稽的猎奇”。此后数周,国内媒体迅速跟进,一些重要国外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有人批评这是“抗议找错了对象”,有人评论这是“无事生非,挑动文化民族主义”,还有人问,“一个对西方很了解的中国人,是应该先挑欧美的刺儿,还是对本国的进步有所担当?”然而,据网上调查显示,芮的观点赢得了超过80%的网民的支持。芮成钢则说,自己被误读了,但“该做的还要去做,该说的也还要去说”。  相似文献   

2.
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讲述的是16世纪伊斯坦布尔的细密画艺术遭遇欧洲法兰克人绘画艺术冲击的故事。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可以看作《红》的故事缩影,也是帕慕克本人形象:不属于任何一边,又横跨两个大陆;不属于任何一种文明,而身居其外两者兼修。帕慕克大部分人生在土耳其度过,却在美国学习文学和写作,他对东方和西方的理解同样深刻。  相似文献   

3.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莫斯科国际《纪念》协会简陋的会议室里,谈兴正浓的罗津斯基教授说,“当年滨海边疆区有个官迷心窍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为了往上爬,昧着良心把两千多名中国人打成日本间谍。间谍罪就是死罪。  相似文献   

4.
2004年起,一本叫《杀了波诺》(Killing Bono)的书让很多喜欢音乐的读书人读得很兴奋。作者是波诺的中学同学,并且与他同时组过乐队。很多人想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同样是聪明人,同样是一个学校的,同样是找了几个同学哥们组乐队,那个叫保罗的后来成了波诺,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歌手和社会活动家之一,另一个还叫原来的名字,最出名的事无非就是写了《杀了波诺》。是什么让他们的结局如此不同?天才?机遇?命运?个性?有一点可以肯定,波诺绝对与众不同,因为他竟然为叫这个名字的书写序;而且,这书的名字就是源自作者与波诺的一段对话:“同你认识的麻烦就在于,你把我想干的一切事情都给干了,我成了你的幽灵。”波诺的回答是:“如果你想要回你的生活,你就得把我杀了。”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都有保护文化名人、建立名人纪念馆的惯例。在中国,就会搞出中国特色。在莫言的故乡,它叫“莫言品牌的旅游项目”。它的第一个特色,是“不差钱”。花67亿“打造旅游带”,在莫言旧居的周围兴建“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高耀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等等。  相似文献   

6.
朱正 《百年潮》2003,(6):67-68
在2月21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王明的儿子王丹丁》一文,这是摘录邵宁著《重访俄罗斯》中的一段。这篇文章中说:王丹丁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叫王芳妮,生在苏联,长在苏联。她不会中文,从未回过中国。她的俄文名字叫季米特洛娃。我问王丹丁:你的姐姐为什么叫“季米特洛娃”?他告诉我一个故事:1937年父母从苏联回国参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里的河南村花天文湖北省里的河南村,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个河南村的名字,实际上是我们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95百村访谈组的记者们在路上随口叫出来的。它的真正名字叫石槽沟,当地人叫它“飞地石槽沟”,顾名思义,就是说它象河南飞出去的一块土地落在湖北地...  相似文献   

8.
蕾子 《文史春秋》2005,(8):49-50
“不要叫我英雄,我只是抗日战争中—个幸存的老兵。”今年87岁的孙云英老人说。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过枪林弹雨、消灭无数日寇的战斗英雄,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在湖南省委大院的家中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一场场晾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9.
肖元生  穆林 《旅游》2007,(8):15-15
动画连续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有时也抄头不抄尾的看一点,晓得驮着尼尔斯飞行的是一只大白鹅,因为它的羽毛雪一样的白,在灰雁的雁行里很扎眼,它的名字叫毛真,是一只家鹅。灰雁的队长叫阿卡。还有一只自始至终在耍花招的坏狐狸斯密尔。孩子们对这些名字都记得很牢。我就只记得一个毛真,坏狐狸叫什么名字,问儿子儿子不会理我,防着我捉弄他。我就问隔壁邻居家的一个男孩,那个胖嘟嘟男孩很认真的告诉我,叫斯密尔。  相似文献   

10.
在故宫“景仁榜”1964年的捐献名录里,有一个不被大家熟识的名字——尹润生。遗憾的是,在2005年故宫博物院编写的《捐献铭记》一书中,除了这个名字,却再找不到这位当年的藏墨大家尹润生所捐赠的数百件墨品中的任何一件。  相似文献   

11.
郭建 《文史天地》2021,(3):14-16
在中国古代的县衙里,长官办公的地方叫厅堂,长官手下办事人员的办公室就只能叫“房”“廨”等等. 一、“寅宾馆”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发阴私诗人被打叹老景寡妇寻夫”里,小无赖牛浦郎冒充名士牛布衣招摇撞骗,唬人说:“我一向在安东县董老爷衙门里,那董老爷好不好客!记得我一初到他那里时候,才送了帖子进去,他就连忙叫两...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智慧”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充满了人和历史色彩。史学家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四库全书》和故宫渊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沈阳故宫大政殿,在后金改建新国号“大清”时(1636),正式定名“笃恭殿”。这个名字的寓意、原语多年来颇费猜测。本稿使用满文、蒙古文的当时记载,得知其满文名字当时是amba dasan i yamun(大政殿),蒙古文名字是yeke ■iγulγan u yamun(大聚会殿),仅汉文名字叫“笃恭殿”。大约乾隆年间,汉文名称重又回到跟满文名字一致上来,叫大政殿,但这时满文名字又改写为amba dasani deyen,直到如今。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秦州,所结交往来的人物很多,但从他的诗里看,却大多是男性,如那位给杜甫送过几把小蒜(薤)的阮隐居,如住在西枝村破土窑里的赞公和尚,再如东柯谷的侄儿杜佐等等。即使其所思忆之人,也是李白、郑十八司郑虔、张十二山人张彪以及“舍弟”等。在他的诗里,唯一直接进行描述的女性,只有一个,就是那位无名无姓的“佳人”。这有他的《佳人》一诗为证: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肯定是美貌非凡,不然,杜甫不会直接以“佳人”为题,更不会在第一句里于“佳人”之前,再缀以“绝代”二字,让赞叹不绝之意劈空而出。杜甫也肯定是在空谷里采药的时候,偶然与佳人相遇相识的。秦州城外,可以住人的山谷很多,我们现在不能肯定佳人住过的到底是哪一个,但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它起个名字,我想可以叫做落凤谷,而佳人的名字,我们也可以叫她为金凤。杜甫与佳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杜甫的秦州之行,是一只诗歌的...  相似文献   

15.
巴老,走好     
祁鸣 《世界》2005,(11):4-5
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当做的事——巴金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要歇脚了。那个叫巴金的老人,走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取名字有很多的讲究,巴金的本名和字,应该和《诗经·召南》——《甘棠》里的诗句“蔽芾甘棠”有关,所以他的字应该念fei甘。“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陈子展先生把这两句诗直解为“小枝叶遮盖的甘棠,不要剪去,不要斫伤”。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剪,是时光。整整一个世纪的光照在叫这个名字的老人身上,他被修剪,被斫伤,却也因此而发出光亮—  相似文献   

16.
元谋县苴林公社的金雷大队,有个村子名叫金河水。这个村子过去的名字是叫鸡鸣村。为什么叫鸡鸣村呢?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 从前,在某地一个大湖底下的龙宫里,居住着一位龙神。它有许多龙子龙孙,一同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一天,老龙婆对龙神说: “老头子,你只知道成天在龙宫里清闲,也不想想,我们的这些龙子龙孙一个个都长大了,后代越来越多,就这么一个湖,挤得下么?这阵子,连山疙瘩上,箐沟沟里,岩洞洞里,到处都住得满满的,整天挤  相似文献   

17.
影像站     
《文史天地》2008,(2):65-68
这个人在中国的名字叫尼克尔斯基,他已经去世70年了,他在前苏联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他是中共一大的“第十五人”。直到2007年9月之前,中共一大的15人中,只有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尼克尔斯基这个名字始终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8.
李强这个名字太普通,因为在全世界的华人中,叫这个名字的人,数不胜数———不过如果说普通是一种不敬,那么套用《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也可以说叫这个名字是时髦。在我认识的李强中,这一个,是个书法家。他1957年生于河南固始县,197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在想来,彼时我也正生活在开封,所居之所与李强就学之处,仅隔一个墙头。那时我正少年,上学路上图方便,演过不少翻墙而过的新“墙头记”。这墙,并非无名无姓,乃是大名鼎鼎的“宋城”也,因而这翻墙之举,也就可以入文。现在李强辞去《青少年书法》杂志的主编…  相似文献   

19.
名 一生为名     
木兰 《中华遗产》2010,(10):112-117
名位诱人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位同桌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叫“自强”,名字里自有父母望其自强不息的勉励之意。但同桌却觉得这个名字远不足以表达他的鸿鹄之志,执意要改一个更能匹配之名。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名字——邵洵美,作为曾经活跃在文坛的唯美诗人、翻译家、出版家,不知何时已悄悄被历史的尘烟所遮蔽。带着那本为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而出的《我的爸爸邵洵美》,和父亲一样有着挺拔鼻梁和瘦削下巴的邵绡红,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午后,静静地回忆起父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