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葛新生 《世界历史》2003,(3):109-111
20 0 2年 1 1月 2 3─ 2 9日 ,中国苏联东欧历史研究会年会暨“中俄改革比较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约 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中俄两国的改革进行了比较和研讨。由于篇幅所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玉石分化”这一论点进行了辨析,从原料、制作技术等方面揭示玉器产生的根源。认为玉器起源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之初,地点最有可能在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核心的东北亚。  相似文献   

3.
黄兴涛  胡文生 《清史研究》2005,115(4):36-50
本文对"中国学术的现代范式和传统转型"之内涵,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一家之说,以此为基准,首次全面地揭示了这一转型在戊戌时期得以整体性萌发的各方面之表现和特点,以此论证"戊戌上限说".文章认为,"学战"是戊戌思潮中长期被学界轻忽了的思想主流之一,它构成了这一转型最为强大的动力,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张满姣  唐益 《旅游纵览》2013,(4):252-253,255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在转型时期的产业政策,得出并吸取其经验,结合本国现阶段国情,来探究适合于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政策,从而尽快使得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使得我国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周期来临之际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社会体制的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四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第一个阶段(1979~1984年)是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0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中,第一次公开肯定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起步阶段的焦点和重点。第二个  相似文献   

6.
7.
刘森 《中国钱币》2002,(1):7-10
钱币版别是钱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钱币的真伪和珍稀级别鉴定、鉴赏分类、铸行时代、流通区域的断定等,在一定程度上均以版别为基础。钱币的版别以钱币的形制、钱文、图案、金属成分、铸造技术工艺等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有益探索,是因为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比其他时期更准确.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日俄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原油价格不断飙升,“能源安全”问题日趋凸显。比邻而居的中日两国都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在能源领域有着“共同的弱点”。近些年中日在东北亚地区围绕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输油管线建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作为能源供应国的俄罗斯,大搞能源外交,有意在东北亚能源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中日在输油管线问题上的恶性竞争。在能源领域,如何协调和缓解对抗式、排他式的恶性竞争,避免传统的“零和博弈”是摆在中日俄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文化大革命”有必然联系。“文化大革命”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增长很快 ,能源工业呈超速增长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留下了巨大的潜力 ;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增长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十分缓慢 ,使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潜力更大 ;整个经济活动中效益下降 ,为以后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留下了余地。总之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原有体制能量的释放留下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走上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 ,普遍的心态是要求社会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客观总结 ,构成中国走上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俄罗斯多次出现"回归欧洲"还是"融入亚洲"的讨论和选择,但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俄罗斯必须在欧亚之间起到有效的链接作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离不开俄罗斯的积极作为。俄罗斯在积极与欧洲发展合作的同时也要在亚洲扮演重要的角色。中俄边疆区域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使中俄关系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排除"中国威胁论"论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俄蒙协约》签订以后,中国政府与外蒙古自治官府有了直接来往,双方在巴布扎布匪帮问题和册封问题上有矛盾和斗争;中国政府在册封、处理德奥俘虏、处理恰克图边防问题上行使了一些主权;双方在收回唐努乌梁海一事上有所合作;中国内地与自治外蒙古的经济联系、人员往来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A noted international specialist on the Russian economy compares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emerging powerful economies of Russia, China, and India accumulated substantial foreign reserves during the 2000s in the lead-up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e also investigates the costs incurred by these countries of intervention into exchange markets to maintain exchange rate regimes supporting such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measures undertaken after the crisis to address sudden and massive outflows of foreign private capital and considerable decreases in demand for impor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each of the three countries can be viewed as a prototype for a particular means of reserve accumulation among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that has led to the revival of the Bretton Wood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相似文献   

14.
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初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起始年代及内容 从传统农业世界转向现代工业世界,大概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社会转型。这一大转变的起点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各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以15~16世纪作为大转变起点的说法较为普遍。眼下,以某次革命或重大政治事件作为标志的观点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Two prominent Western observers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ussia and China evaluate and supplement the preceding paper (Malle, 2008), which compares the two economies by tracing their evolution from central planning to market-oriented systems. While in general supporting and agreeing with the premise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at paper, albeit pointing out some instances of disagreement, the authors add observations on the preconditions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on the political context and framework of the transitions, as well as benchmarks for measuring China's success, and reasoned observations on the latter country's policies and sustainable growth.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和日本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期在许多地方有其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探讨这些异同点是当代兴起的比较考古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