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的兴盛与发展促使城市郊区村落的产业转型与空间环境的更新设计。公共环境设施是村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村民与游客的各项活动提供保障,设计时应考虑场所的特性和用户的行为特征,提高设计品质,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嘴渔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公共环境设施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希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骁 《旅游纵览》2013,(4):305-306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居住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休闲娱乐,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公共空间的建设主要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和设置。本文就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魏萍  蔺宝钢  张晓瑞 《人文地理》2021,36(5):177-183
旅游消费文化的入侵导致了城市周边乡村发展中社会与空间的巨大变革,使其公共空间面临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缺失,进而出现异化。为深入剖析该类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机制,本文引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其三元辩证法理论框架,以西安市长安区清水头村为例,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构,深入阐释城市周边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机制和内在逻辑,最后从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作用力、目标形态、机制保障等方面给出了相关优化建议。研究发现,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在地方政府空间表征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被压制,而“交换价值”被凸显,但是村民在表征空间过程中的“抵抗”态势并不明显,反而“内化”趋势更多。本文的机制分析和优化建议有助于引导城市周边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生态的两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公共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古典时期雅典城市依托于公共建筑所形成的三类公共空间,即宗教性公共空间、市政性公共空间和文体性公共空间.雅典城市公共空间为城邦公有,向公众开放,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和公用空间,是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社会极化和社会排斥是全球城市普遍面临的挑战,移民的跨群体社会融合已成为中国城市研究关注的新议题。城市规划和地理学者长期重视公共空间的社会融合效应,强调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改善群体间的包容态度、促进群体间融合。然而,持续增强的移动性使得本就存在争议的公共空间跨群体融合效应更加复杂。本文从时空间行为的视角出发,从时间、空间、行为三个维度,构建围绕公共空间的移民—本地居民跨群体融合效应综合分析框架。此框架整合空间、行为和时间三个维度,考虑个体活动与移动的连续性,构建多重空间情境下的活动—移动链,揭示公共空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跨群体融合效应。在移动性增强的背景下,时空间行为视角的研究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交互的社会融合效应,为包容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汤蓉岚 《旅游纵览》2023,(9):127-129
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地必须建立起政府和乡村之间良好的关系,加强公众和政府、媒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然然  董海英 《风景名胜》2021,(5):0076-0076
自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更是关乎乡村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村民活动等一些重要方面 , 同时也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活力低、忽略村民实际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美丽乡村的相关概念、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龙井市东盛涌镇东盛涌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汤蓉岚 《旅游纵览》2023,(5):127-129
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地必须建立起政府和乡村之间良好的关系,加强公众和政府、媒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冯健  赵楠 《人文地理》2016,31(6):19-28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现象。村庄空心化不仅造成用地浪费,也造成乡村社会失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为研究区,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村庄空心化带来的乡村公共空间变迁入手,讨论空心村背景下通过公共空间重构实现乡村社会结构优化的途径。以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互动为核心建立研究的理论线索,提出"乡村社会结构通过关系逻辑体现"、"社会结构影响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结构"三个基本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民国广州中央公园的出现,给市民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园是市民社会生活展示的舞台,也是政府进行教化教育的阵地。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政府和民众日常生活所需,丰富了市民对公共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增强了市民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暴露出在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市民素质的相对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李华伟 《民俗研究》2008,(4):72-101
公共空间,主要是从哈贝马斯而来的一个学术概念,而对中国公共空间的研究尚有开拓之余地。公共空间,从内涵上讲,可分为物质的、可见的、有形空间和不可见的、无形的、社会与心理空间。谈论中国的公共空间,必须区分城市与乡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与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而关于中国乡村公共空间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钟艳群 《区域治理》2022,(1):49-52,88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生活现状,是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对广州和赣州的城市公共生活现状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其一致性与差异性,以促进城市间经验的互通.城市公共生活内涵、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向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长莉 《史学月刊》2007,(11):82-89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壮观局面,使人们思想交流和互动空前频繁,形成日益趋同的思想变革节奏和价值取向,成为清末民初政治鼎革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近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鹏  谢俊琳 《旅游纵览》2023,(5):132-134
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客流、实现发展的基础,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照搬照抄、景观单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受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如何利用公共艺术设计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架起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设计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旅游的内涵,其次探讨当前乡村旅游项目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就公共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鹏  谢俊琳 《旅游纵览》2023,(3):132-134
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客流、实现发展的基础,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照搬照抄、景观单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受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如何利用公共艺术设计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架起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设计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旅游的内涵,其次探讨当前乡村旅游项目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就公共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米庭乐  庄祺 《攀登》2014,(5):84-8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布,为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即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并不容易。本文从公共空间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成为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场所,其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意义,良好公共空间的运作及特点和怎样建设好的公共空间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城市公共空间是为在城市中生产生活的人提供的共同使用和分享的空间,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22,(3):184-188
博物馆调查问卷架起了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工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新时代博物馆的研究发展迅速,以观众为主体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多元和需求是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趋势,各个博物馆都践行着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宗旨,调查问卷是必不可少的首选之一。博物馆进行观众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观众需求有更全面、更精准的了解,是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博物馆通过观众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观众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等服务水平也得以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公共空间的视角 ,对古希腊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及其空间进行历史的解读 ,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无论是宗教崇拜活动还是社会与文化活动———都是城邦政治活动的一部分 ,因而体现出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而且 ,公共空间的主导性与私人空间的次要性 ,也体现了城邦政治中民主高于自由这一不同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建设柳州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就其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意义、建设的内容等等进行论述。提出通过建设柳州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将柳州市优秀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柳州文化特色的数字资源优势,从而为公众提供切实的文化信息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投资、创业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谦 《东南文化》2016,(2):103-110
民国初年,利用紫禁城开辟古物陈列所反映了清末民初教化兴国的社会舆论环境与北京政府欲通过新建公共空间以启蒙民智的努力。古物陈列所的建立,部分解构了紫禁城原有的封闭空间格局,开辟了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北京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与活动场所,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文化意义。然而,北京政府又利用高昂的门票对古物陈列所实行变相的空间控制,使它的公共性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