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民国传奇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作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本文以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为代表的一般符号学理论为工具,结合索绪尔、艾柯等人理论研究,发掘潘玉良作品《我之家庭》中的隐藏符号,对暗含阐释项进行梳理和探讨,进一步推论人物存在和空间设置的意指建构。  相似文献   

2.
黄飞飞 《丝绸之路》2010,(14):57-58
索绪尔是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符号学理论对符号学和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就近年来对语言符号任意性争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符号的任意性讨论必须限定在语言符号的产生层面,脱离这一条件来谈符号的任意性就违背了索绪尔最初的论断。另外,还就索绪尔符号学和同时代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坤嶽  高丹丹 《神州》2012,(31):155-15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思想,也是他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更是对他思想全面把握的的关键。本文从语言符号以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两个方面简要评介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陈岗 《旅游科学》2013,27(3):26-36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古/现代汉语中表示马及其相关概念的词汇的异同来探讨社会需要变化怎样引起语言符号的变化。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提出了符号学的理论,并把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以及如何来确定语言符号的价值。语言学家马丁内后来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中表示马及其有关概念的词汇的变化来说明语言符号的变化受制于社会需要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要语言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7.
陈丹 《神州民俗》2009,(6):58-59
提到插画,人们往往会想到这样的场景:书籍杂志中的图像、户外广告中的图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绘制出的一个个夸张的符号,卡通人物、变形的各种象征符号等。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则可以发现插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性产物,和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于生活的个性化表白。  相似文献   

8.
1961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本文主要就索绪尔提出的符号任意性特点解析了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能指与所指联系的任意性这一事实意味着能指和所指本身是不定的,因而也是任意的.总之,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彭丹 《旅游科学》2014,28(5):79-94
旅游符号学是一个蕴藏着重大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符号、符号学和旅游符号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还评述了旅游符号学研究现状;国外的旅游符号学研究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表征、旅游体验和旅游想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旅游符号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包括旅游主体、媒介和客体的符号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旅游符号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一部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及视觉传达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10个中国符号的详细解说本,是作者吴卫教授从12年的研究中精选出来的10幅"作品"。其内容丰富、翔实,是打开中国传统符号宝库的钥匙,是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图典,是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将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彭丹 《旅游科学》2008,22(4):23-27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苓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喻晓 《神州》2012,(27):176-176
在展示设计中,所有的符号系统都是作为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出现的,展示符号具有使客观事物脱离其不断变化的表象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属性。符号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物质层面而在于它的意义层面部分。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展示设计中符号系统的呈现方式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鑫艳 《丝绸之路》2021,(1):120-124
从电影符号学角度看,电影的影像语言具有阐述、表达和信号功能.从文本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影像语言拆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每类符号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从意义角度,特定的指示符号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作为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影片,《霸王别姬》以其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赢得了大众的喜爱,而电影所展示的特殊符号语言,更是...  相似文献   

14.
赵毅衡 《丝绸之路》2012,(12):17-19
本文对符号学以及有关概念,从符号、符号学、中国符号学、符号学运动、符号学学科等,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中国符号学从先秦以来的遗产,以及从赵元任以来的现代中国符号学发展脉络,做了细细梳理。尤其对符号学西部学派的简历经过,及其主要的学术倾向,做了细致分析;对“文化符号学”专栏,则做了一个定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溪湿地为例,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考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聚类、交互分析等方法,对西溪旅游者体验动机的符号感知、体验过程的符号解读以及体验质量的符号要素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休闲浪漫是旅游者对西溪的基本符号感知,不同符号类型旅游者人口社会属性和旅游行为存在结构差异,体验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结合体验效果的符号要素相关性解读,不仅为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符号学理论视野,也为丰富和强化旅游体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16.
符号学是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它是从现代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与逻辑学中孕育产生的一门研究符号一般理论的崭新学科,它主要探讨的是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结构与意义生成以及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学的原理应用到各具体领域,就产生了部门符号学.文化符号学就是在这种运用中诞生的.从文化符号学思潮产生、演变的历程及其流派与代表人物来看,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本世纪20—30年代最早提出了文化符号论,他以“人是符号的动物”之立论为基础,对人类所有的精神文化现象作了全面的符号形式研究,为文化符号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0—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L.A.怀特在卡西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符号”看作是文化学的基本“范式”,认为文化是一种模式化了的符号交互作用系统,其本质、意义生成及进化规律须从人类特有的符号编码活动方面来加以说明,文化学就是对这个自给自足的符号系统的科学研究.怀特的文化研究开  相似文献   

17.
黄实 《神州》2012,(9):90+92
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和其他造型艺术所不同的是,摄影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师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通过赋予作品的形式美感,创造一种令欣赏者流连忘返的艺术意境。在摄影艺术中,体育摄影是其中一种动态摄影的形式。被摄体处于或慢或快的运动状态,体育摄影通过对于这种动态瞬间的抓取,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审美冲击。体育摄影同样呼唤一种艺术意境,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内涵,使观赏者通过作品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18.
郑哲 《丝绸之路》2012,(20):68-70
在使用价值极大化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牌、产品的符号价值,而市场的选择宣告了名人广告在承担传播符号价值这一任务中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符号价值、名人广告伴随文本和伴随文本执着现象的分析。总结了消费者执着于名人广告伴随文本的原因,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影响,试图从符号学角度探究名人广告的始末。  相似文献   

19.
蒋世妹 《神州》2013,(4):187-187
在现代艺术中,人们对符号的使用已变得相当普遍,从线条、形状、色彩到人物的刺画、其符号的表现性的成分愈来愈多。同样,在动画影片中。对符号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了,尤其是动画中的绘画越来越倾向于符号化,这些符号或是抽象的,或是具体的、微观的,总之都是以某种特定的角度来审视物质的本质规律,动画家的专注点也越来越细微。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