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然 《中华文史论丛》2023,(3):353-389+398-399
甲午前中國人對引進鐡路與否的争論,常被研究者視爲中與西乃至先進與落後的對立。但由於此時西方尚未被樹立爲全面典範,洋務的倡導者和反對者其實能大致分享一個共通的意義世界,這恰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視的。本文通過考察鐵路資敵、擾民、失業所關係到我主彼客的軍事形勢、道本器末的認知框架、國家應否積極作爲的角色認知三個議題,指出争論者的觀點差别更應被看作在共同的意義世界和思想時空中做出的不同選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對明代散階制的起源、發展、演變和改造作了系統論述。至正十五年渡江前後,朱元璋軍事集團沿襲元朝散階制度首先實行武散階,隨着軍事行動的發展,消滅近鄰勁敵陳漢政權以後,在對陣亡將領和地方官吏的封贈行爲中逐漸出現了勳官和文散階。明朝建國後,從洪武元年開始對以元制爲基礎的勳階制度進行調整、改造和完善,到洪武二十五年頒定品官勳階祿制,確立了以品爲本位,統領官、階、勳、祿五位一體的官制體系,明朝散階制度也最終定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詳細考察康有爲的學説,尤其是"大同三世説",與進化論的關係,具體分析康在不同階段對進化論的態度,由此探討康對這種學説理解與認同的程度:康有爲、梁啓超一開始對嚴復所譯"天演論"是回拒的;在《禮運注》等"大同三世説"的重要著作中,康雖大量使用"進化"一詞,但僅僅是"拿來主義"式的運用;"大同三世説"雖主張進步,卻不是進化論所催生的;康在《大同書》中甚至將"進化"與"天演"當作意義不同的概念來使用。本文由此認爲,康有爲對進化論的學理並未真正理解,這種理論在他的頭腦中亦未成爲一種系統性的學説。  相似文献   

4.
過去,反動統治者從來不重視圖書舘事業。圖書舘工作者也自以為圖書舘是"超然"的機構,守着一攤子圖書,搞些整理編目工作,便算盡了本分。對於羣衆工作是很少注意到的;卽使注意到了,也很少能真正展開工作。於是圖書舘成了"冷宮",成了藏書樓;却成不了人民的文化教育場所。那個時候,圖書館事業從來没有成爲人民事業的一部分,也不可能成為人民事業的一部分。今天圖書舘事業必須成為人民事業的一部分。圖書舘要向工農兵開門,要為工農兵服務。要明確一切內部整理工作的目的,都是爲了更好的為讀者服務,更好的展開羣衆工作。"好的圖書舘,不在其收藏善本書的豐富,而在其書籍流通的廣速"。好的圖書舘,必須是廣泛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人民大衆的文化教育的場所。圖書舘事業决不是純技術的事業,而是利用一切圖書资料完成政治任務的革命事業;圖書舘工作者不僅要精通業務,而且必須是思想教育戰線上的革命戰士。只有這樣,圖書館事業才可能順利發展和逐步提高。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是我國當前的中心任務,也是現階段革命工作的中心環節。抗美援朝保家衞國  相似文献   

5.
職工會圖書館在生產技術宣傳中的作用在戰後的斯大林五年計劃期間,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是和技術改進方面的卓越成就分不開的。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都在進行着爭取繼續改善勞動與生產組織、提高工藝學、增加現有機器效率和製造新機器的鬥爭。社會主義工業正提高到技術的最高水平。現階段社會主義競賽的顯著特點正在於它是在最大限度地採用新的、先進的技術的標幟下,在於它是最迅速而有效地掌握這種技術的標幟下展開  相似文献   

6.
<正>劉躍進主持編纂的《文選舊註輯存》(以下簡稱《輯存》)是一部集成性的學術著作,爲古籍整理、文本細讀樹立了一個全新的典範。該書以尤袤本正文爲經,以各本所存舊註爲緯,並繫以案語,對異文、音註、諱字等加以詳細的説明和精要的辨析。本文僅擬從版本搜聚、異文比勘、文字訓釋、方法啓示四方面對該書比較突出的特點加以評述。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主張天人之分論,注重以生民爲本的世間事務,生民之意成爲其政治社會論的起點。子厚認爲道體現爲從天子至庶人的秩序,法制禮樂是維持此經分秩序的憑藉。在四民社會架構下,所有成員履行符合其分工位置的行爲,始能達成秩序的和諧運作。生民之意有待士人、君主等理物者實踐其公共職能,而士人惟有入仕始能承理物之職。世間秩序既本諸生民,士人入仕自須以生民爲念,從而爲士人入仕提供合理性的理,以提升士人的積極性。子厚進而提出"明與志"之説,强調通過認識與明辨,始能認識道與現實處境,進而采取合理行動,拯濟生民。  相似文献   

8.
宋仁宗以後,臺諫官在監察官員、參與朝政討論等方面非常活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臺諫官職在宋初大多僅爲本官階,御史臺也並非以向君主進言爲主要職能的機構;從宋太宗到仁宗前期,臺諫制度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既往研究由於較多偏重於將臺諫機構作爲監察體系的一部分加以觀察,因此對於北宋前期臺諫制度的草創過程關注較少,且較爲重視臺諫官的職責内容,而對臺諫官的工作方式——即向君主進言——的重要意義較少提及。本文試圖將北宋前期臺諫制度的發展放回具體歷史情境之中進行觀察,以此對這一進程的政治背景與制度背景作以分析。本文旨在説明,宋太宗、真宗時期,很多外朝士大夫看重臺諫官向朝廷進言、使下情上達的作用,因而反復提出令臺諫官"舉職言事"的呼籲;而君主則時常希望藉敦促臺諫進言的表態,來展現自身廣爲采聽、虚心納諫的品德,特别是在發生某些天災人禍之後,這種需求往往會促使君主推動臺諫制度的實質性變化。正是君主和士大夫以上兩種考慮之間的相互呼應、共同作用,促使北宋朝廷對臺諫制度進行整頓,並最終帶來了臺諫官職的性質從本官到專職言事官的重大轉變。  相似文献   

9.
<正>《宋史》卷二八九記范廷召於"宋初,從平李筠、李重進,轉本班都知。又從征太原,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領費州刺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頁9698)。按:此處"再轉散都頭、都虞候"應連讀,改爲"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首先,散都頭無法與刺史相提並論。《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記載,宋  相似文献   

10.
陳來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5-50,392
對於四德而言,朱子的討論包含了三種分析的論述,即"從理看","從氣看","從物看"。但總起來説,應當承認,朱子的思想不斷發展出一種論述的傾向,即不再把元亨利貞僅僅理解爲理,而注重將其看作兼賅體用的流行之統體的不同階段,如將其看作元氣流行的不同階段。由於天人對應,於是對仁義禮智的理解也依照元亨利貞的模式發生變化,即仁義禮智不僅僅是性理,也被看作生氣流行的不同發作形態。這導致朱子的四德論在其後期更多地趨向"從氣看"、"從物看"、從"流行之統體"看,使得朱子的哲學世界觀不僅有理氣分析的一面,也有流行統體的一面,而後者更可顯現出朱子思想的總體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何安平 《中华文史论丛》2021,(1):183-218+402-403
李含光是唐代著名高道,利用《茅山志》保存的碑文、敕書和表奏可以較爲詳細地勾勒其生平和事業。生平可分爲開元、天寶、肅代之時三個階段,而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是天寶七載被玄宗遥禮爲度師,而事業上最大的貢獻則是促成了天寶七載玄宗下詔肯定"上清之宗",從而直接影響了天寶時代官方意識中的道教格局。但在代宗時,皇帝更爲重視儒、釋,李含光最終在皇帝和朝廷的冷落中逝世,培養的衆多弟子中韋景昭繼續留居茅山,後被尊爲第十四代宗師。  相似文献   

12.
(一) 奴隸制度是一切民族歷史自然發生必然經過的階段,但在各民族所表現的形式却不畫相同:有的充分發展成熟,有的未達到成熟時機,甚而還有些民族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時候,因受週圍其他先進民族的影響,超越了奴隸制的階段,經過先封建的過渡時期,即進入封建社會;但就各民族本身自然的社會發展規律而論。奴隸制的歷史階段是不可能超越的,奴隸社會是第一個階級剝削的社會經济形態,這種剝削表現得最原始,也最殘酷。這種制度在各民族中要以羅馬最爲典型。羅馬奴隸制度的發生,發展和沒落異常明確,而且奴隸革命次數之多,規模之大,也是世界史上所罕見。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52,(3)
上海鴻英圖書館,曆史悠久,藏書豐富,期刊尤爲特點。過去對上海市民有過一定的貢献。現該館爲了更好地爲廣大人民服務,决定献給人民政府,以便大力開展業務。上海市人民政府已接受其要求,並交由文化局進行點收。  相似文献   

14.
正《宋史·范廷召傳》:宋初,范廷召"從平李筠、李重進,轉本班都知。又從征太原,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領費州刺史"。按:此處標點有誤,"再轉散都頭、都虞候"應連讀爲"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首先,散都頭無法與刺史相提並論。《宋史·兵志一》記載,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正月,曾頒下詔書,正式確定諸班直名額,其中殿前司"諸班"禁軍即包括"殿前指揮使、内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並且進一步規定"諸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對北宋時南北朝七史首次校刻過程中的諸多環節展開考辨,包括諸史校成奏上時間、刊刻成書時間、各史目錄序的相關問題,主要利用晁説之、韓維等宋人文集中新見之線索,對前人觀點有所推進和訂正。並以此爲基礎,重新勾勒所謂"嘉祐七史"校刻始末,指出嘉祐末年,南朝四史校畢進上;治平時期,校、刻並舉;熙寧中,北朝三史相繼校畢進上;自熙寧中七史全部校畢迄政和中,純是刊刻階段。繼而對熙寧以後諸史刻印遲緩之緣由提出新説,認爲學者歷來將此歸因於書多脱誤,校讎艱難,未中肯綮,實因受北宋後期政局、時風的影響,王安石新學成爲當時學術的絶對主流,七史地位邊緣化,王氏新學經解大量占用了刊書所需的物資、人力,以致七史的刊刻遷延日久。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學術史上大量出現的"疏證"類著作以條分縷析、廣徵博引爲特色,具有古文乃至傳統注疏不易具備的文獻容量和分析潛能,考證之學術旨趣藉以呈現。清代前中期,疏證體的焦點經歷了從以"疏通"爲旨到以"證明"爲重的變化。嘉慶以後,"疏證"的寫作方式成爲闡釋經典的流行乃至典範體式,尤其在小學、輯佚領域蔚然成風,亦影響到單篇文章之寫作。古文家批評考訂疏證之文"傷氣",不能成文;而考據家則主張注疏考證之文自有其特殊文氣。至章太炎《文學論略》將"疏證"專列爲文章之一體,對有清一代"疏證"體之演進作了理論上的總結。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奇人。若與他的朋友杜甫、高適、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相比,其思想、作風與人生道路均有很大的差異。他爲什麽這樣特殊?學術界進行過多方面的探索,試圖解開李白之謎。我則試圖從文化背景的不同上說明李白的特點。爲此我除了從中國固有的儒、道、法、縱横等不同學派的影響上進行剖析外,還從李白先世居住地區的地域文化着眼,說明李白與突厥文化的關係;從蜀地區域  相似文献   

18.
澤潞節度使盧從史元和元年(806)兵下太行,進成德節度使王士真之行爲,原爲唐憲宗所贊同,是憲宗欲於河朔三鎮用兵之試探性行動。而後,由於以翰林學士李絳爲代表的朝廷寬容派及以幽州節度使劉濟爲代表的割勢力的反對,憲宗態度發生變化,盧從史的出兵便以無果而告終,而盧從史本人也成爲朝廷猜忌之對象。考察盧從史出兵山東與唐憲宗欲用兵河朔三鎮之關係,可見當時政治軍事格局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作爲事件的鄭和下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經碩果累累;作爲經驗的鄭和下西洋,特别是作爲知識積累重要里程碑的鄭和下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間。從知識的視野來看鄭和下西洋,規模宏大的遠航正是中國人海外知識累積與遞進的重要歷程。這一認識有必要從鄭和研究的興起談起。上個世紀初,鄭和研究興起,作爲20世紀史學的一個重要分  相似文献   

20.
華東文物工作隊山東組第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圍繞着建立聯系,開展宣傳,普遍瞭解,重點試工四方面進行。山東組從六月二十八日進入工地七月底返回青島的三十一天中,計在○——三○公里沿綫進行了普遍的調查,和三個工區建立了聯系,發出文物救護手冊九十五本,在十個村莊和十六個工棚貼出宣傳標語五百五十份,委託第一工程段工會代貼標語二百四十份,發現文物九百七十三件(其中陶片約八百五十件),清理了一個古代的燒磚窰和姜家泊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在工作結束後和第一工程段工會合辦了一個‘本路沿綫新出土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七十四件,拓片四張,插圖六幅,說明卡片三十九張,展覽一天,參觀者二○七人次。另外在七月十九日還派了一位同志到益都縣去調查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交辦的益都老公院建築工程中古墓的破壞情况。回來後總結了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們認為是有一定收穫的,尤其是姜家泊遺址和古城村遺址的清理與調查收穫更大。同時我們也總結了如下的幾點經驗並認識其重要性: (一)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主要應依靠工農羣衆,這是指導工作的基本思想,必須首先明確。我們工作的工地很寬闊,也很分散,幾千個民工整天在工作着,假使沒有廣大的工農羣衆的注意,專靠我們少數人是發現不了什麽的。事實證明,姜家泊遺址就是工人羣衆發現的,保護的。七月十二日早晨,我們到達现場,看見那地方有紅燒塊暴露,於是一面注意土層的變化,一面就向正在挖土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