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民初 ,黑龙江实业教育蓬勃兴起 ,不仅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大力倡行的“实业救国”方针付诸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在黑龙江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 ,有富国强兵、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实业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 ,剖析了黑龙江实业教育的意义及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实业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在国防建设上的作用和意义 ,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黑龙江少数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少数民族的化素质,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探讨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女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女子不受教育自古以然,天经地义,所以近代女学教育的确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和曲折的发展道路.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也具备了这个特点,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并为黑龙江女子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以此达到一个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萌芽于1902年,借助于清政府新政改革的契机,开启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同中原地区相比较而言,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带有明显的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由于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影响,使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又打上了鲜明的殖民色彩。导致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林传甲是清末民初一位具有维新和爱国思想的教育家、地理学家。他于1905年奉调来到黑龙江省创办教育,对黑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他不愧为黑龙江省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清末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地区地处祖国边疆,幅员广阔,开发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以后,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才开始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清朝末年,封建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帝国主义乘机对中国进行侵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迫于内忧外患,清政府为缓和国内矛盾,于1901年开始推行“新政”,其中包括实行新的教育制度。清末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萌芽诞生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籍状元张建勋,于“清末新政”中出任黑龙江提学使,主管全省之学务。在风气未开、经费支绌、师资缺乏的状况下,他勇于任事,锐意开拓,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使黑龙江学风大开,各级各类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被誉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魏光奇自清末至20年代,全国各地许多(州)县陆续成立了一批名目不同的局、所,在教育、警察、实业和财务等四个方面履行行政职能。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将这些局、所统一改建为教育局、公安局、实业局和财务局,当时人称...  相似文献   

9.
清末是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政府对黑龙江土地大规模的开发,因时势所趋和现实需要,农业发展中的近代化因素也随之出现。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近代农业技术、品种的引进和交流,新式农业工具的使用是其"趋新"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1901年1月29日,流亡之中的慈禧太后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清末教育立法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史学界对清末新政的评价尚存分歧,但不能不承认,清末的教育立法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末的教育立法,林林总总,几乎涉及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与领域。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较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也随之兴起。清末状元张謇实干兴业,兴办了一批实业和教育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弼士是清末民初一位被誉为传奇式人物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又是“实业兴邦”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尤其以创办驰名中外的张裕酿酒公司而奠定他在中国酿酒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早期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通过实业与教育两者之间的认识,对近代的实业与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业与教育的实践,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研究到振兴实业为救国急务,注重教育又是一国之强,进而得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实践,从而促进了近代实业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芙君 《沧桑》2014,(6):109-112
清末民初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出现,直到民国时期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以及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从而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末农会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农会的兴起是在民族危机加深与农业生产衰微的社会背景下,由实业救国人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倡导,以及“新政”的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对于各地农会的相继建立起到了前驱先行的作用。清末农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系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农事活动,同时也呈现出了成员构成的复杂性、组织制度的近代民主性、团体活动的民间性、机构权限的官督性等特点,她是一种旨在农业改良、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近代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前,清末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为实现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在家乡南通进行了实业、教育、文化、慈善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从而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南通博物苑正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清初,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先后设立,以及大批流入谪戍宁古塔和黑龙江地区,使得黑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清代黑龙江早期的私塾教育及其发展 黑龙江早期的文化教育主要是民间私塾。一些名门显宦、文学世家,有地位及富有的人家,从小就注意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往往是父母亲自督教,或延请名儒课子授业,或设馆招生,特别是流放来的学者,在当地执教,而这些人又常被地方官聘为家庭教师。因  相似文献   

18.
实业救国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颇为壮阔的爱国进步的思想浪潮,影响深远。在该思潮的推动下,清末民初时期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清末年间,广西当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调整实业政策,大力倡导实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广西近代化进程,客观上有利于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对其进行历史考察,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仍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商部创设后,为了推动工商实业的发展,逐渐在地方各省建立了自己的垂直机构,力图通过它们来实现、落实自己振兴实业的政策措施。由于清末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体制因素,使得商部的职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发挥,反映了商部制度安排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一百一十年前的清末新政,在十一年中,做成了比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多得多的改革事业,从禁鸦片、废科举,发展实业、推行现代教育与法制改革,到立宪政治,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深人到边远的农村。然而,这场大改革以辛亥革命成功而告终,百年后的中国人又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革运动,对百年前的清末改革,自然比其他时代的人们怀有更大的好奇与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