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凌 《福建史志》2014,(5):17-20
我国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生活在明末。明崇祯七年(1634年),他60岁那年到寿宁当知县。在四年任期中,留下了“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美名(引自清康熙版《寿宁县志·名宦》)。尤其难得的是,他在任期间亲笔写下了一部佳志——《寿宁待志》(以下称《待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冯梦龙寿宁时施政活动实录——《寿宁待志》的分析,展现其管理乡村社会的思想及处理官民关系时的独特性:重视官府与贱民外第三空间力量,弥补官方统治力量的不足,进而探析其在治理晚明福建寿宁时所确立的新型官民关系。  相似文献   

3.
寿宁县隶属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置县。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任寿宁知县,并著《寿宁待志》一书。2009年,全县辖4镇、10乡,196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890个自然村。265985人.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13,(2):29-29
寿宁县过端午节在五月初四,其来历是从叫相外始的。府宁县官台山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就有人在那里开采银矿,其中的大宝坑银场为寿宁最大的银场。传说明朝廷曾派有太监在那咀监督采矿,故又名太监府。  相似文献   

5.
闽东北寿宁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所在,溪流河川密布,山不高地却险。密集的山峦像把小山城卡在内里,只余下狭小的河谷平地让山城微微扩展。山是最顽强的屏障,重山交叠中的寿宁至今不通铁路,400公里的路程,省道上的车子从天亮开到天黑。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1574—1646),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相似文献   

7.
隋唐以来,随着“说话”艺术的发展,话本(说话人的底本)在民间艺人中广泛流传着。明末冯梦龙的《三言》,便是编辑话本而来的。冯梦龙是怎样把话本变成了话本小说的呢? 遗憾的是:《三言》所据的蓝本,长期以来多已佚散。但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将之与《三言》对照一下,对冯梦龙编辑话本的工作,也许可以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熊廷弼(1569—1625)是明末将领,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曾在江南主持科考,凡是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不论出身如何,他都统统加以提拔,绝不因为门第而遗漏一个。《三言二拍》的作者、苏州文人冯梦龙就是在他主考的时候考中的,成为他的门生。清林慧如《明代轶闻》记载了一件冯梦龙求助熊廷弼的故事:为生活所迫,冯梦龙平日里喜欢收集整理民歌等内容,然后卖给书坊换点钱养家糊口,他写的《挂枝儿小曲》和《叶子新斗谱》  相似文献   

9.
黄维芸 《神州》2013,(14):6-6
冯梦龙创作"三言"主要是希望用作品来晓喻世人,警醒世人,达到"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目的。冯梦龙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便是"情教",达到"情教"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对冯梦龙"三言"中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解读,深刻探究了冯梦龙的"情教观"。冯梦龙强调"三言"的教化功能,提倡用"情教"对抗"理教",在反对宋明"理学"这一方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亦字耳犹、子犹、龙子犹等,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明代苏州人,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勤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一生编、撰作品近3000万字,代表作包括《东周列国志》《智囊》"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鲁迅等大家的高度评价。担任福建寿宁县令时,他政绩显著,有着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呀!多好的创意!”看到《墨憨斋三笑》这个别致的书名,我的眼睛突然一亮,赶紧抢购一本抱回来读。《墨憨斋三笑》乃是明末通俗文学大师、墨憨斋主人冯梦龙的三部笑话集《笑府》、《广笑府》和《古今笑》的文白对照合编本,由白岭、筝鸣编校翻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的“三言”无疑把握住了明末时代的特点,准确地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呈现出来,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浪漫欲望,从这个角度说其价值不容磨灭。但是,在小说情节的构建中,作者被卷入一种程式化模式之中,它自然不自然地让某种文化模式决定故事的运动方向,这些模式具体表现为恩报模式、缘会模式和进士情节。  相似文献   

13.
<石点头>是明末一部较有影响的拟话本小说集.共十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关于<石点头>的成书时间,王磊根据<石点头>中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之"由"字的避讳,及冯梦龙崇祯十年后才有足够的名望去给别人的书作序等等,认定"<石点头>的创作可能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初年,但刻印应该在崇祯十年以后"[1].不过,笔者根据<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之故事本源,大致可以找到推测<石点头>成书时间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情史》是冯梦龙编纂的重要文言小说集,为话本小说、戏曲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情史》和著名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的关系更是极为密切.陆树仑先生《冯梦龙研究》中指出:"‘三言’一百二十篇中,有三十三篇的本事见于此书.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即所谓“说四方所识久远之事” 也。从地方志的记载,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疆域、城隘、物产、风俗、食货、人物、文学、艺术、民族等情况。烹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今地方志中都作了丰富而详实记载。地方志对烹饪文化的记载诸如烹饪器具、饮食民俗、烹饪原料、饮宴形式和宴会名称等。这对从事烹饪技术工作的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烹饪史料,为挖掘、整理传统烹饪技艺,并使这些技术传承下去创造良好条件。 地方志多记载有烹饪饮食的资料,对了解一个地方的烹饪文化当是宝贵的。如冯梦龙《寿宁待志》记烹饪任饮食情况…  相似文献   

16.
康保成 《文献》1999,(1):284-287
一 《盐梅记》最早见于明末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列入"能品",题"青山高士"作.《祁氏读书楼目录》、《鸣野山房书目》并著录.看来是明中叶至明末之间的作品,但却早已失传.  相似文献   

17.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9):95-95
正《明末农民战争史》内容简介本书从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叙至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失败。基于对史料涸泽而渔式的爬梳(仅方志就参阅了近千部),作者屡有不刊之论推出,尤其对几成定论的所谓"流寇主义"、"起义军封建化",以及"李自成败退北京的真正原因"等重大历史问题,均有精深独到的见解。另对李岩其人的证伪,对"荥阳大会"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7,(6)
近日辑得冯梦龙佚文二篇,题为《春秋愍渡叙》和《梅少司马集序》。序文体现了冯梦龙与麻城之深厚渊源,提供了冯氏《春秋》经学及经世思想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6,(5)
本市杨宗安同志损赠故宫博物院珍贵瓷器故宫博物院最近接收本市杨宗安同志损献的明末和清代的民窑等瓷器共百余件,其中明末瓷器有"大明天启年办"款青花鼓式砚和"崇祯八年"款天衣寺青花炉,为研究明代民间瓷器的稀有资料。其余大部分是清代堂名款的瓷器,如康熙壬子中和堂款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云南西南地区一直存在"内"、"外"之别。从明初的"版图之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到明中期的"远近之夷",再到明末的"内外之夷","内"、"外"观念在发展,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在经历了"麓川之役"和明缅战争之后,地方士人对"内"、"外"土司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从明初到明末,随着边地秩序的确立及重塑,"内"、"外"的涵义不断变化,呈现出动态和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