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维度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一类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及局域场效应三大结构特性,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晶体和非晶物质不同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应用前景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新热点。 一、石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风化蚀变的原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而石质文物在各类文物中又占极大比重,比如历代的石窟寺、石雕、牌坊、石碑等。这些石质文物暴露在自然界的风化环境中,再加上环境污染的侵蚀,使石质文物受到严重的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质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害,石质文物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素质及石质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只有从法律上制约、财政上保障、专业技术上支撑、责任心上落实,才能将石质文物保护好。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侧重的检测目的和优势。本研究综述近几十年内曾使用过的重点检测方法,并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云冈石窟风化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湛婷婷 《东方收藏》2023,(6):104-106
贵州都匀遇仙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82年被列为都匀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都匀市境内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古桥之一。文章在对遇仙桥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遇仙桥的保护现状和病害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关石质文物病害防治和石质文物保护的科技手段和人文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窟寺遗存面临着风化、水患、失稳三大问题.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概念也不规范,文物保护精细工程地质学是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和石窟寺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石窟寺保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如下:石窟寺风化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的基础问题、水患渗流网络的精细探测关键技术问题、风化病害防治与本体修复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为起草《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化学清洗工艺规范》作准备。为了使研究基础更为广泛和扎实,结合在实验室和云冈石窟现场的化学清洗实验,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的工艺要求和规程,包括前期调研、清洗剂选择、贴敷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小试验等内容,探讨了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相关的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为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定义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明起源与发展史的遗存精华。其中经各级政府公布保护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宪章》1964年公布,但对于中国石质文物保护领域的真正了解来说已经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在此之前,在大量实践文物保护工程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保护理念。威尼斯宪章主要是由欧美的文物保护专家起草的,里面阐述的原则主要涉及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反映的是西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历史过程。但是也要看到,威尼斯宪章是百多年来西方文物保护专家实践的总结,也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并应用于中国的文物保护实践。在石质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上,当今东西方的差别不多。一个成熟的文物保护理论,必须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为背景,因此在中国文物保护领域进行价值评估以及保护程序实施或技术措施应用时,都要考虑中国文物古迹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石质文物表面憎水性化学保护的副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最小干预和不影响文物原貌的原则,使用表面化学防护和化学加固等保护材料被认为是保护石质文物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试用于石质文物表面保护的化学材料主要是有机硅等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材料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作用,但是也潜在不少问题,一些可能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工作以通用有机硅类防水加固剂为表面保护材料,以砂岩、凝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为保护对象,模拟各种破坏因素,包括干湿循环、盐结晶、冻融和加热等的作用和联合作用,研究了表面化学处理后岩石样品在模拟环境中的变化情况,发现破坏现象严重。其中,化学保护剂在石材表层产生的亲水/憎水界面导致石材受某些应力的加速破坏是重要原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石质文物的保护中应慎重使用憎水性表面化学保护剂。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小型坍塌窟龛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小型窟龛坍塌、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坍塌、缺失窟龛进行适当修补和复原,可使雕刻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为此,以龙门石窟683号洞窟坍塌窟顶的保护性修复为例,选用石材在坍塌洞窟恢复小体量窟顶的修复方法。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对石窟外观的改变不大,又可以解决雕刻品直接受到的日晒雨淋问题。试验表明,本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其它露天摩崖石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云冈石窟盐害机理研究对于治理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析云冈石窟风化砂岩破坏形式与岩面伴生盐类析出物的关系,本工作采用XRD法进行了矿物组成的半定量测试,采用酸碱中和法进行了CO2含量测定,另外采用XRD进行了盐类矿物和硅酸盐矿物定性鉴定,试图探析云冈石窟风化砂岩破坏形式与岩面伴生盐类析出物的关系。结果显示:云冈石窟岩面片状风化与砂岩碳酸盐含量高有关,而粉状风化与岩石中石膏含量高有关,不同盐类结晶析出与洞窟环境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云冈石窟风化病害治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书唐代《西州图经》曾经这样描述唐西州时期高昌的丁谷窟:“丁谷窟有寺一所,并有禅院一所。右在柳中界至北山二十五里丁谷中,西去州二十里。  相似文献   

14.
石窟寺是我国传承脉络最为清晰、关联性最为密切、体系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最好同时也最为脆弱的文物类别,其保存状况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关系密切。1949年以来石窟寺保护相继经历了环境清理及除险、多学科合作综合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与大规模本体修复等三个阶段。目前石窟寺保护理念基本形成共识,加固保护技术日趋成熟,基本技术标准陆续编制,保护材料的研发和水害治理取得新成果,但依然面临水害、风化病害等威胁,呈现出整体发展不平衡、本体修复保护刚刚起步、具体个案的保护实践存在争议等现状。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重视本体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积极开展石窟寺窟檐保护研究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5.
可溶盐是石质文物风化的重要原因,其聚集、运移与水密不可分。石窟顶部土层中的盐是云冈石质文物内部盐分的重要来源,因而研究石窟顶部土层中的水盐分布特征对未来减小可溶盐在石质文物内部的聚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云冈石窟顶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含水率、孔隙比、可溶盐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取土位置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研究了云冈石窟顶部土层中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土体含水量越高;坡度越大,土体含水率越低;土体孔隙比与饱和渗透系数呈线性关系。植被覆盖率、坡度及土体的渗透性能是影响石窟顶部土层水盐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物复制是文化遗产(尤其是超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文物复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云冈第18窟为研究对象,首次探索并建立了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的超大型文物等比例高保真复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高保真数据获取、三维重建、复制模型分块、打印与安装、高保真涂料喷绘。该方法已应用在云冈第18窟等大型石窟类文物的等比例高保真复制工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大型石窟类文物的高保真等比例复制,复制成果满足可移动的实际需求。该方法可为类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陈凌  李裕群  李肖 《考古》2012,(1):7-16,1,97,102
2010年和2011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进行发掘,共清理洞窟14处,还发现一处上山踏步。出土一些纸文书、建筑木构件等,还发现较大面积的壁画、题记。NK2应是这组窟群的中心建筑,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的发掘对研究吐峪沟佛教石窟群的布局及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东南文化》2003,(7):40-43
云冈石窟的洞窟形制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建筑特征。现存实物中北魏木结构建筑难以寻觅,但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依开凿洞窟时间的早晚而显出有规律的变化,各个时期均有所不同,可划分为四大类。本从这四类形制的特征作以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