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淮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虽然属于起步晚的区域,但经过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与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并在同期文化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的程度,从而使学术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前期的工作给我们增加了信心,潜在的信息令研究者为今后的发掘和研究充满着期待。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相关遗存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的原始宗教具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谱系,呈现出宗教活动规模逐渐扩大、地域范围逐渐拓展、宗教信仰逐渐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可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今8000年前后的降温事件之后,才真正意味着人类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开始.距今5500年前后降温以及由此带来的干旱,使甘青地区这一时期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的激化,甘青地区葫芦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出现的社会复杂性,可能是在资源紧张状态下的一种人类文化行为的生态调整.甘青地区距今4500年气候转变可能首先促进或刺激了齐家文化的发展.但随着气候转变的幅度增加,环境条件渐趋恶劣并超过了当时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西北地区史前农业体系不可避免的发生彻底地解体和衰落.长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导致齐家文化的衰落以及齐家文化之后较长时间农业文化的低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目次一序言二考古发现与研究三文化序列演变四文化格局演变五结语一序言燕山南北指辽西、燕山及其南麓地区,北起松花江和辽河分水岭,南抵永定河、海河,西起大兴安岭南段的苏克斜鲁山,东到医巫闾山、辽东湾西岸和渤海西岸。在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浅海大陆架成为陆地,渤海成为内陆湖。全新世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形成海侵。在距今一万二千年时海岸到达黄海北部,万年前海水进入渤海海峡。距今六千年海岸西达天津宝坻和惠民一带,是全新世海侵最大范围,使现在的渤海西岸形成宽广的水域,被称为"北京湾"。距今五千年后,海岸回落到天津、黄骅、海兴一线,较现今海平面略高,华北平原湖泊、沼泽遍布[1]。在高海面时期,由于渤海海侵,阻隔了燕山及其南麓地区与黄河下游的陆路交通,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南部考古学文化演变的环境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峻 《华夏考古》2005,(1):62-68
内蒙古中南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 是气侯变化的敏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侯波动, 对于塑造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古文化的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的不同时段上古文化的特点和生计方式的变化, 并从沙地进退、湖面升降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魏峻 《南方文物》2008,(1):96-107
粤东地区全新世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同时间的古文化在文化面貌和生计方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别。本文在分析粤东地区汉以前区域气候波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聚落形态的特点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界对宁镇地区后良渚阶段遗存认知较为模糊,概因处于该时间段的遗址虽为数不少,但文化层却多单薄,资料也零碎。但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知,宁镇地区自良渚文化后至点将台文化之间并非空白。近年来,安徽当涂船里山、江苏镇江马迹山等遗址均发现有后良渚阶段遗存的地层堆积或遗迹,遗物也较丰富。结合以前的发掘和调查资料,可以发现这类遗存不仅与以太湖流域为分布中心的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关系紧密,而且与淮河流域、滁河流域甚至海岱地区的龙山时期诸考古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和山东地区陆续发现了距今11000~7000年间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早期遗址,因此探讨江苏地区马家浜文化之前的地理埋藏问题也是必要的。本文重点探讨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更新世晚期和早全新世时期的地理埋藏环境,并认为本区也应该存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