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1979,(8)
1976年7月浙江省衢县全旺公社马依大队的社员在村外大寿坞山坡上取土,发现双穴宋墓一座。墓中出土铁铸墓记一方,长55、宽29、厚1厘米(图一)。录文于后: 孺人张氏墓记孺人衢之西安县马蹊村张族之女也同里宣教郎刘公之妻也叔特进少宰刘公讳正夫爱孺人之贤淑奏特封孺人之号时宣教公领职京师政和二月二十六日卒于京师孺人与幼子觉民扶护丁酉春葬于岩头祖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九一《吴育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728页)载:"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举贤良方正,擢著作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按:此处"擢著作郎"、"通判苏州"二说均误,应为"擢著作佐郎"、"通判湖州"。此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一〇之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4422页)有载:"己酉,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以育为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  相似文献   

3.
(一)《宋史·苗傅传》载:大父授,父履。授在元丰中为殿前都指挥使。(标点本13802页)按:“元丰”,误。应为“元祐”。据《宋史·苗授传》载:“元祜三年,(苗授)遇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而且在《东坡文集·卷三十九·赐新除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使苗授辞免恩令第二表不允批答口宣》中也明确载明苗授始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时间:元祜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可见“元丰”当是“当是“元祐”之讹记。(二)《宋史·世家二》载:  相似文献   

4.
正《宋史》卷三七八《胡舜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670页)载:"(胡舜陟)以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逾年,改知临安府,复为徽猷阁待制,充京畿数路宣抚使。"案:"宣抚使"当为"宣谕使"之误。胡舜陟除授宣谕使一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四绍"兴元年五月巳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801页)有载:"朝奉大夫胡舜陟起复徽猷阁待制、充京畿京西淮南湖北路宣谕使……范宗尹素善舜陟,以其方持丧,故建议遣使谕指京畿,而有是命。"宋人罗愿《罗鄂州小集》卷六《胡待制舜陟传》(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第741页)亦载:"绍兴初,诏夺  相似文献   

5.
<正>卷二十九《周盘龙传》子奉叔……仍出为持节、都督青冀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青州刺史。(第546页,行4)按:《南史·周盘龙传附周奉叔传》记是时奉叔"出为青冀二州刺史",与此有异。考本书《州郡志上》:"冀州,宋元嘉九年分青州治。……二州共一刺史。郡县十无八九,但有名存。案《宋志》自知也。  相似文献   

6.
苏符,字仲虎,号白鹤翁,眉州眉山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孙儿。《宋史·苏轼传》记载:“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礼部尚书。”对于苏符的生平,《宋史》没有更多的记载,其他书籍记载也很少。《眉山县志》载:“大宗伯白鹤翁墓,治西南五十里实相寺西,清同、光间发见。其墓砖记有三:曰‘白鹤翁’,曰‘有宋大宗伯苏公’,曰‘东坡之孙白鹤翁’。邑绅刘崇德、侯世封等表之立碑。”十年前,在眉山县修文乡十字卡村长山埂东麓,有两座坟墓,当地群众依据坟堆的大小,称为大苏坟园和小苏坟园。1974年,两座坟园都被当地群众挖掉。1983年在文物  相似文献   

7.
《晋书》卷七十六《王彬传》曰:“彬字世儒……以营创勋营,赐爵关内侯,迁尚书右仆射。”据本传载,王彬死后被加封特进卫将军和散骑常侍,《晋书·职官志》曰:“散骑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至晋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常为显职。”又曰:“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这是官上加官的意思。可知这两  相似文献   

8.
正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十一《张翊传》载:"南唐禅代,擢虔州观察判官、西昌令,假道还广陵,里人荣之。"按:据传文,张氏侨居庐陵,后赴广陵入仕,则广、庐字近,此"广陵"实"庐陵"之误。吴氏所记,是以南唐有西昌县。查此条出于北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九《张翊传》:"嗣主代立,例受庆恩。求以宁亲,授虔州观察判官、西昌令。假道还,里人荣之。"按:据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之南唐部分,知南唐境内无西昌县。然《元和  相似文献   

9.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10.
《宋史》卷一七七《食货上五》 (中华书局点校本 1 977年版 ,第 4 30 8页 )载 :  是岁 (按指熙宁九年 )…… [役钱 ]见在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按 :原载数字首位脱“八百”二字。《文献通考》卷一二《赋役一》 (中华书局 1 999年影印本 ,第 1 33页 )所载 ,错同《宋史》。《宋会要辑稿》 (中华书局 1 957年影印本 )食货六五之一七、六六之四○所载均为“八百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残本《永乐大典》卷七五○七《仓·常平仓》引《中书备对》 (中华书局 1 986年版 ,第 3357—3358页 )记 :“见在八百八十…  相似文献   

11.
正古时请客人宴饮称礼食,官员聚餐称会食。《史记·淮阴侯列传》说:"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这是打胜仗聚餐。《新唐书·裴宽传》载:"宽兄弟八人,……于东都治第(盖宅子),八院相对,甥侄亦有名称,常击鼓会饭(聚餐)。"当时官场宴请和聚餐是常态。唐柳宗元《盩厔县新食堂记》记载此事:"……,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这时柳宗元在蓝田县做县尉,此堂记是受请托之作。食堂是唐官府宴饮就食之所。唐官场  相似文献   

12.
《宋史》卷464《高遵裕传》载: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会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点校本13576页) 据此段文字记载,高遵裕是通远军首任知军事。其实非然。《宋史》卷328《王韶传》载: 帝(神宗)志复河、陇,筑古渭为通远军、以韶知军事。《宋史》卷15《神宗本纪》也载:  相似文献   

13.
正1.《氏叔琮传》:"及昭宗东迁,征为右龙虎统军,以卫洛阳。"(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294页)按:"右龙虎统军"误,当为"右龙武统军"。《旧唐书》卷二〇下《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87页)、《新五代史》卷四三《氏叔琮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534页)、《新唐书》卷一〇《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2页)、《新唐书》卷二二三下《氏叔琮传》(第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墓地祭祀普遍.《论衡·四讳》记有:"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汉书·朱邑传》亦载:"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帝王陵墓建有陵(祠)庙,另有寝殿、便殿等设施,其他等级墓葬则修建祠堂以供祭祀,渐成风气,"广种松柏,庐舍祠堂"(《潜夫论·浮侈》)、"中者祠堂屏阁"(《盐铁论·散不论》)、"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汉书·龚胜传》).祠堂还有享堂、食堂、斋祠等名称,随着推广普及,其作用也得到延伸,蔡邕在《郡掾吏张玄祠堂碑》中即言:"先考积善之余庆,阴德之阳报,乃于是立祠堂,假碑勒铭,式明令德,以示乎后."[1]关于汉墓地祠堂,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墓地祠堂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余天锡是今人研究南宋中后期历史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因而《宋史·余天锡传》历来是学人参引的基本史料。然《宋史》本传对余天锡登进士第后的仕履记载多不系年月,且有不少疏误遗漏之处,如将"礼部侍郎"误为"户部侍郎",失载"签书枢密院事""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等重要职事。本文征引各类史料,对《宋史·余天锡传》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6.
《宋史》卷372《王庶传》载: “绍兴五年,起復知兴元府、利夔路制置使?臻喔笾毖俊S胁饔诳U?徒庶知成都,改嘉州。明年,浚劾庶……落职奉祠。……六年,除湖北安抚使,知鄂州”(标点本11547页)。案:在这段文字中,“绍兴五年……明年……(绍兴)六年”,明显有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3,绍兴元年三月记事载:  相似文献   

17.
《宋史》卷155《选举志》一记载: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天下乂安。(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611页) 按:“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当更之为“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三载”。考《宋史》卷一《太祖纪》,知“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改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四三○《李方子传》载:"李方子,字公晦,昭武人。"(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790页)卷四五五《马伸传附何兑传》云:"何兑者,昭武人,受学于伸。"(第13368页)按:以上两处"昭武",皆当为"邵武"。宋承唐制,置昭武军于利州,景祐四年(1037),改称宁武军,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太平兴国五年(980),以建州邵武县升建邵武军,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四县,治今福建省邵武市。李方子与何兑皆系今福建人,而非今四川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20.
《文博》1992年4期所载《唐独孤公夫人清河张氏墓清理简报》(一下简称《简报》),其清河张氏墓志铭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就墓志铭有关问题考释如下。《简报》谓:“据独孤公夫人墓志,其父蔺□(按:“蔺□”乃“兰”之讹)……夫张祎之位至左骁卫将军兼羽林将军陇西独孤府君。府君本为李姓,隋以后赐张姓。”这里有几处错误。其一,“夫张祎之”,应是“夫独孤祎之”。其二,“陇西独孤府君”并非官职名,“陇西”为郡望,“独孤府君”,即独孤祎之。其三,“隋以后赐张姓”,墓志原作:“隋以后族赐姓”,显然,“后”指的是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墓志是说,孤独祎之的先辈,本是陇西的李氏,到隋文帝时,隋与孤独皇后的族姓被赐为独孤姓,而非赐为张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