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百多年前,在当时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某些变革的推动下,四川井盐生产中曾出现过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革新——"卓筒井"。这一新工艺的出现,是中国钻井技术从大口浅井向小口深井过渡的标志,它不仅为四川井盐生产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创造了现代盐井、油井、气井的雏形,表明中国古代先进的钻井工艺又向前飞跃地  相似文献   

2.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篇《盐井赋》,系清朝乾隆年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人李芝所撰。作者选择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的井盐业为创作题材,描绘了明清两代川盐生产的情况,写出盐工的苦难生活。在古代辞赋中,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明清川盐业概况与《盐井赋》的作者《盐井赋》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写作的: 四川是我国主要的井盐产地。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3.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退迩,被誉为"千年盐都"。至今,在自贡民间还流传着"自流井盐井多如麻筛"的说法。正是凭借这数以万计的盐井,才使地下丰富的盐卤、天然气资源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促进了盐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百业的兴旺和都市的繁荣。作为创造自贡辉煌历史的遗迹,一些古盐井仍然保存了下来。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燊海井、东源井和吉成井。  相似文献   

4.
朱霞 《民俗研究》2005,6(2):142-150
求雨是中国农业社会中典型的生产祭祀活动,是旱情威胁农业生产时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是以祈求龙王赐给雨水,解除干旱,获得农业收成为目的。2002年6月和2003年3月,我两次到云南省云龙县诺邓盐井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在非农业社会同样存在着求雨仪式,并获得了第一手关于井盐社会求雨的田野资料。诺邓井是一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井盐村落,以生产井盐为生。与农业社会的求雨仪式相比,诺邓村的求雨仪式别具特色,并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含义,反映了盐业社会的特点以及与农业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自贡因盛产井盐闻名遐迩,它因盐业而兴、因盐业而立市,甚至城市的名字都取"自流井"和"贡井"的第一字合称自贡市,城市中至今仍处处可见盐业发展的历史遗存。但是限于各种原因,此前对自贡的井盐遗址、盐运古道以及其它类型文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开展较少。为全面了解自贡井盐遗址及盐运古道的状况,2014年9月,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社科院考古所、湖南省文物  相似文献   

6.
松柏一号墓35号木牍与西汉南郡属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柏一号墓35号木牍所载汉武帝初年南郡"免老"、"新傅"、"罷癃"等3个统计簿,对研究西汉南郡政区地理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其它文献进行研究,可以就西汉南郡属县(包括道和侯国)的变动情况得出几点认识:江陵、巫、宜成、秭归、临沮、夷陵、州陵、夷道、中庐、邔等10个县、道、侯国,均与西汉朝相始终,且当一直属南郡;孱陵、索、下隽、竟陵、安陆、沙羡、轪等7个县、侯国,西汉前期应属南郡,之后分别转属他郡或他国;销、显陵、醴阳等3个县,当分别于西汉前期或后期废置,废置前均应属南郡;便侯国约于文帝时由长沙国迁入南郡,武帝元鼎五年国除,改置编县;枝江、当阳、郢、鄀等4个秦置县,西汉初或均废置,武帝初年以后又都复置,且属南郡;高成、华容、襄阳等3个县、侯国,均当为武帝初年以后新置,属南郡;西陵县,西汉时或从未属南郡。  相似文献   

7.
画像石是一种主要雕刻在墓葬和祠堂壁上的一种装饰画,它兴起于西汉后期,大体在东汉晚期衰落,它分布的范围很广,“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北到海河流域的北京、东南到浙江的海宁县,西南到云南省境内的昭通县,东到渤海南岸胶东半岛上的牟平县,西到四川境内西部地区的雅安,西北到甘肃的成县和陕北的榆林,都有汉画像石  相似文献   

8.
四川崖墓开凿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崖墓在四川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整个四川盆地都有,此外在盆地边缘地区以及古代与四川关系极为密切的云南昭通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历年调查所得资料初步统计,崖墓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境内的五十多个县、市都有发现。崖墓不但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众多,如乐山附近有崖墓万座以上,彭山仅沿岷江两岸就有崖墓近三千座,而三台仅原汉棲县县治所在的棲江乡,崖墓就多达近万座。崖墓流行的时代很长,从现有资料可知,四川地区的崖墓在西汉末期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前期。崖墓的规模也大小参差、各相殊异,规模宏大的崖墓总面积可达330平方米,总容积可达750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云南盐业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盐井地名,其专名种类丰富,通名则相对单一,云南的盐井地名反映着云南盐业生产的方式。盐井地名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明清时期云南盐井地名变迁与该时期盐业发展规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盐业的大规模开发导致盐井地名数量增加。盐井地名的分布和变迁则受到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双重影响,地区盐业开发使盐井地名产生和增加,卤水枯竭、自然灾害和官方盐业政策则会导致盐井地名减少。此外,云南盐井地名的时空分布和变迁,还反映着国家经略西南的进程和汉文化影响在云南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综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盐文化研究,其主阵地在四川、陕西、山西一带,关于井盐、池盐的研究也已趋于成熟。在中国盐业学会及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的鼓励和倡导下,近年来山东、浙江、广州、云南等地相关盐文化的研究也在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闽粤移民四川数量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前期闽粤移民四川这一历史现象,已为历史学界所关注。近年来,笔者发表了《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和《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经济活动》①等拙文,探讨了广东移民在四川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认为清代广东移民以群体为结构的社会组织──移民会馆数量在200所以上,分布在四川的85个府州厅县中,占清代四川府州厅县的50%以上。广东移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四川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四川商业性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广东移民丰富多彩的工商业经济活动,更是推动了四川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清前期四川的闽粤移民会馆的建…  相似文献   

12.
眴卷县是西汉安定郡辖县之一。元鼎三年(前114年),北地郡划出西部地区设置安定郡时,已经有该县建置。眴卷县位于卫宁平原的黄河南岸,是安定郡北界的沿河交通枢纽,富饶美丽的引黄灌区,也是当时宁夏川区五个县之一。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眴卷县在战乱中消失。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松柏汉墓出土的木牍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保存的西汉初年南郡属县的信息,利用文书研究的方法,对西汉初期南郡的属县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比较,本文认为西汉吕后时期,南郡原辖16县,后经七国之乱,汉中央开始削弱诸侯国的地位,南郡接受了4个侯国,而失去了西陵、下隽、销3县。醴阳县曾一度改名为醴陵县,竟陵改名为显陵。西陵先并入衡山郡,后随之并入江夏郡,下隽则在吴芮长沙国废后封给了长沙王刘发。本文也对轪侯国的地望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应在湖北浠水附近。  相似文献   

14.
考古材料所见汉代的四川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是祖国的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在古代,这里生息着巴人、蜀人和其它数十百个大大小小的部族、部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并对祖国文化各自作出了贡献。巴、蜀在秦统一以后、西汉以来,成为全国的重要产粮区,并为祖国的统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汉代四川农业的高度发展,从考古发掘材料中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考古资料,将商周至汉的四川漆器发展演变进行了新的研究。本文将其分为五期,即商周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秦至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每期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本年度的"盐业考古"专栏收录了两篇文章:《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是由西藏、陕西、四川三省区的考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这  相似文献   

17.
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 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借《秩律》得到进一步限定。《秩律》在西汉初年郡治研究上的价值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汉中后期,同穴合葬墓在中原及周边地区较多出现,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受中原丧葬礼仪的影响而形成。彼时的四川,巴蜀文化逐渐消融于中原汉文化之中。但从西汉前期至战国初,在川西平原及周边少数地区却有一定数量的同穴合葬墓存在。无疑,分析、研究这批四川早期同穴合葬墓对于明晰四川此期墓葬形制及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着对比四川早期同穴合葬墓作一些初步的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李旭 《中华遗产》2006,(3):130-137
位于云南和西藏交界处的澜沧江河谷里,生活着两个古老的民族——藏族和纳西族,他们世世代代以背盐水、晒盐巴为生。千年过去了,如今盐井人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了新的改变?本文作者先后十几次深入到盐井地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了当代盐井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寺经坪的高山庙西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包括9座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东汉残砖室墓和1座清代砖瓦墓。其中M5规模最大,出土了一批陶、铜、漆木器。高山庙西汉墓群的发掘,为以严道古城为中心的聚落考古学观察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