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由于其是在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所以,历史局限在所难免。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创新,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我们要在坚持“宇宙是物质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宇宙观的前提下,深化和发展对宇宙中各类物质的认识,特别是对人自身的认识。进而真正确立起全面科学彻底的宇宙物质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儒士中,已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许多探索与思考。在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天人合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庸”的处世道德观等,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原则。宋人的环境意识认为,人是天地间自然万物的一部分,是自然万物中同等的一员;关心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人类应该像爱护自身一样爱护自然万物;人类应承认自然界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价值,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生存权利和价值。宋人有关环境伦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宋人的环境意识,还在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5,51(4):64-69
古代埃及人认为,世界在创建之初创世之神就创建了神圣的宇宙秩序——玛特,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思想特征的关键所在。以玛特观念为基础,古代埃及人形成了朦胧状态的历史意识,包括神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创世与王权、历史的作用等。古代埃及人正是以此为基础认识过去,发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劳动,追根溯源,是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展而来。研究劳动的产生,实际就是研究从古猿的本能活动到人类劳动之间的转变过程。人类劳动的产生过程在地球上早已消失了,根据什么来划分古猿的本能活动与人类劳动之间的界限,人类劳动产生的标志是什么,这只能通过分析现今人类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首先认识二者的性质及其区别,然后再结合历史资料研究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人比动物高明,能支配自然界,“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森林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它还是古代最重要的燃料和手工业原料的提供者。尽管目前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但人类社会活动中.常常存在主观盲动性,还在不断地“导演”破坏生态平衡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对于“天”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古人从来没有孤立地停留在天文学领域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自春秋时期以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他们利用天文观测的成果,把宇宙的运行规律,引申到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的领域里,创立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7.
季惠群 《世界历史》2000,(5):120-124
20世纪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光彩夺目而又剧烈动荡的世纪。在这不平凡的百年岁月中,人类以科学知识的高度积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奇迹般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同时这又是人类遭遇问题最多的世纪,人类被推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动荡与冲突之中,并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重的代价。在“世纪换千”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就百年来人类的历史运动作一总体性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人是宇宙间一种独特的双重存在物。作为物质存在物,这是“爹妈给的”血肉之躯,是个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受客观的物质运动规律制约:作为精神存在物,则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操作主体,是改造世界趋向自由的能动力量。生物活动,只是基因安排、本能推动、自然选择、适应环境、趋利避害的自然界生存演化,无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追求了解“终极事实”的漫长历程中,科学与宗教的碰撞也许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世界观之间最具有意义的冲突——上帝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永久性的争论就那么横亘在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祖先何在:人类学视野下的坟墓风水观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春香 《民俗研究》2010,(2):95-103
作为了解中国人宇宙观的一种方式,风水历来受人类学关注。坟墓风水是国内外人类学界研究风水的核心问题,由此发展出以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为代表的"机械论"和以马丁(Ahern Emily M)为代表的"人格论"风水观之争。之后许多人类学者都参与其中,学者们开始关注引发这一分歧的深层原因,并试图从汉人社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中找到理解二者的共通点。通过对这一争论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学者对汉人社会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郜冬萍 《中国土族》2005,23(3):46-47
月亮神话是世界性的古老神话,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它之所以在中国广泛流传、普遍传承,在于它被人们不断加工、补充,并融入新的社会意义,从而具有了中国人情感与信仰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也显得更加强烈而持久。月亮神话与中秋节俗的融合及其文化内核月亮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象,是如何进入人类的视野,成为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象征符号的呢?这要追踪到原始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也是月亮神话独特的文化内核所在。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当时处于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观物取象”、借物表达”的阶段,即他们…  相似文献   

12.
陈喜波 《文博》2000,(4):15-19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早在远古时期的埃及,就出现了模仿宇宙天体的建筑,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模仿一万多年前的宇宙天体星图。位于埃及吉萨高地上以胡夫大金字塔为首的三座金字塔,无论是在相对位置上,还是从大小比例上都十分精确地模仿了猎户座三星。这种模仿宇宙星体来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所说的“法天象地”原则。天文学在科学史上是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逐渐深化和对宇宙奥秘的不断探索促进了天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天文学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  相似文献   

13.
<正>一贵阳有没有文化?当然有。凡有人群的地方,必有文化。文化与自然相对,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文化的出发点是从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本质状态和关系。建立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的、高层次的和谐,是人类的最佳生存状态,是人类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的平衡态。这一价值追求贯穿于人类实践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全过程。人类的发展既显示出向这一终极目标前进的坚定性,也表现出发展的曲折性、层次性和阶段性。人类一直在不懈地改善环境、改善自我,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珺 《史学月刊》2006,1(1):114-123
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互为条件、共同发展。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其根本属性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对立。与以往的战争模式相比,高技术战争看似“人道”,却凸显出人与环境之关系更趋紧张的态势。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战争双方滥用科技带来的破坏,几乎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和人类重建家园能力。无论联军还是伊军,都是环境的破坏者,他们连同平民一起又是环境破坏后果的最终承担者。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审视高技术战争,使我们看到了现有的战争伦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建立的新哲学是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的实践,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人具有两重属性。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即是说,人具有自然属性;其次,人又是“类”存在物,即是说,人还具有社会属性。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就意味着,在人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博的自然界,对此,可称为“自然存在”,人既然经由“类”而结成社会,那就意味着,人已从自然界中移出,由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人的社会,对此,可称为“社会存在”。就存在的实体性质而论,世界上只有这两种存在。那么,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创新的实质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创新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进行探索,揭示其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创造成新的世界物质。因此,创新以唯物主义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作为其研究的指导方法。人的创新活动是与客观的物质打交道,离开了物质就谈不上有所发现,更不会有所发明。客观世界是能被人认识的,是可知的,所以人们就不断地进行探索,逐步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证明。物质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人们的创新活动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指定一次有较大价值的创新成果可以一蹴…  相似文献   

18.
张载是十一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使我国唯物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国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系统化者。这两位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自然现有不少相似之处,笔者试对其自然观进行分析比较。一、自或界是物质的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张载和霍尔巴赫都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命题,把“气”看成是自然界的物质实体,用此来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他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们普遍感到哲学的状况落后于现实,曾有“哲学的贫困”之说。当哲学界反思这一现状,逐渐认识到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必要时,首先涉及到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和认识,并就此展开了讨论。笔者把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有人认为应全方位透视哲学基本问题群,它包括三对关系:自然与人类、思维与存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这三对关系中,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对象性、实体性的关系,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其它两种关系展这一基本问题的展开和深化。还有的人认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质上是以西欧…  相似文献   

20.
时空观念是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探讨和认识。它的产生依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又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紧密相关。上升到哲学领域中的时空观既是人们对时间空间认识的反映,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又直接作用于现实社会。在我国古代,虽然有过较早的关于时间空间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