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德坤  韩永利 《世界历史》2005,(3):4-12,143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产物,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气象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战后的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到今天已经三十五年了。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最长,牺牲最大,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在战后一些国家的史学界中,中国战场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贬低和抹杀,直到最近还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简妮 《世界历史》2006,(1):141-143
2005年6月5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中南分会与武汉大学世界历史所联合主办,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会议聚集了来自北京和中南地区的部分二战史专家、学。与会学们主要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二战与战后国际关系、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二战史研究的拓展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大力发展细菌武器,堪称当时世界“先进武器”。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争”中日军首次在阵地战中实施了细菌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战后日本细菌战犯的口供及战后相关档案资料,探讨七三一部队参加诺门罕战争并实施细菌武器的历史事实的同时论述诺门罕战争对七三一部队扩展细菌武器研究、防疫给水战场应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洪共福 《沧桑》2014,(3):211-2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世界当代史教学应抓住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战后国统区发生关于土地改革大辩论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都注重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前封建土地关系占统治的国度,战后纷纷实行土地制度变革。中国也不例外。抗战的胜利使中国历史到了转变的关头,是和平民主建国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在土地问题上,中国土地属于日本人抑或属于中国人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土地属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抑或属于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地主的问题,即尖锐地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原来在前方执枪的战士,再也不愿恢复其原始的雇农或佃农的生活,要求土地改革。而且早在我国抗战时期,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于访华时发  相似文献   

8.
龚沛龙 《文史春秋》2005,(11):63-6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60年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将和平的美好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由此也带给了人类这60年相对和平发展的局面。不过,我们也遗憾的看到60年来,战争这头“魔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一些小规模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规模的战争阴影依然笼罩着地球。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这些战后和平年代的幸运儿该怎样做呢?或许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好的答案。英、美、法这些老牌强国,在二战初期所遵从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乃至形成规模,犯下了很严重的错…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美国战后对德政策与德国分裂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为实现世界霸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就制定了与苏联合作,严厉处置战后德国的政策。由于美国战后推行政治上谋求霸权,经济上渗透扩张,意识形态上强烈反共的三位一体的对外政策,美苏政治军事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统一德国的努力失败,终于造成德国的分裂局面。德国的分裂就是美国这一政策在德国实行的结果。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反霸,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保卫世界和平,才能防止德国这类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民族战争,将中国社会政治全面刷新: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成熟与实力的空前壮大,战时客观上形成的“一国两制”政制和发展起来的中间党派,使国共两党力量的此消彼长几乎达于均势,为战后“联合政府”政治的生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战后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发展,以美、苏为首形成的世界两大均势集团和两个大国主导下战后形成的世界和平共存格局,也为中国“联合政府”的政治取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战时国民党统治力量的削弱、战后社会与经济恢复的困难和国内外全新的政治形势,规定了国民党可能的或可行的选择必须是放弃传统的一统模式,选择“联合政府”与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当时处于国家执政地位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内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过低估计战后中共与中间民主势力的力量。对外寄望于传统的“以夷制夷”的侥幸外交,进而做出了背离时代与脱离现实的错误抉择:选择了内战与独裁的传统“统一”观。结果,中断了中国民主政治或“一国两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团结奋进、民主兴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Singing was an important leisure activity for Canadian soldiers serving overseas in the Great War. Soldiers sang popular songs of the day and religious hymns, while also parodying them to better suit their wartime experience. Singing was a group activity that brought men together, forged bonds of comradeship, reinforced belonging in the group, and helped the soldiers endure the strain of unending combat and service. Wartime songs reveal the culture from below and shed new light on the soldiers'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