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职缺分配制度,是清朝统治者统治策略和人事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随着形势的变化逐渐调整。入关之初,为保障和均衡以满族为主体的旗人的入仕权益,笼络汉人巩固统治,将职缺分为旗人官缺和汉缺,并将旗人官缺分为旗缺、翼缺和公缺。这种划分职缺的方式,对于清初政权的稳固起到重要作用,但也造成冗员众多,官员素质低下。为解决这一弊端,清廷一方面将汉军缺裁并汉缺,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将旗缺、翼缺改为公缺,提高官员的素质,使职缺分配制度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蒋介石官职如毛,数也数不清.据说他的秘书做过统计,也没有完全查清.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想弄清此事,结果还是一笔糊涂账.连蒋介石自己也不知他究竟担任过多少官职.根据有关史料和报刊记载,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担任的主要官职如下:  相似文献   

3.
诺诺 《华夏地理》2007,(11):26-26
孔佑仁快两岁了。他还在学习走路和说话,但他的未来已经基本确定作为孔子的第80代长孙,他将承袭孔氏家族的“奉祀官“一职。这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世袭特任官,专为孔子嫡长孙特设,主要任务是祭祀孔子以传承儒家传统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外交部位于南京中山北路32号,现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隶属于行政院。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国外华侨及居留在中国外侨的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  相似文献   

5.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在明代前后期有所变化,大致以嘉靖时期为界,此前主要寄禄于武职中的锦衣卫官职,文职中的工部文思院副使、大使和营缮所丞,此后主要为鸿胪寺序班和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往认为的文渊阁待诏、翰林待诏、阁门使、武英殿待诏等职并非宫廷画家的正式或寄禄官职。明代宫廷画家寄禄于锦衣卫武职既是对前代制度的一种继承,同时也与锦衣卫本身的职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划分的演变》一文的补正戚厚杰《抗日战争研究》1995第1期刊载了房列曙、胡启生先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划分的演变》一文。据笔者所知,这是近年来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较全面介绍抗日战争中战区演变的文章,可喜可贺。但由于作者掌握史料...  相似文献   

7.
徐家玲 《史学集刊》2003,1(4):55-61
执事官机构是早期拜占庭帝国官僚体制中极其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且在古今官僚制度中所罕见。执事官拥有广泛的职能,权力触及帝国众多不同领域。在早期拜占庭时期,执事官及其机构是拜占庭专制皇权统治的重要膀臂。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所称广州国民政府,系指1925年7月至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建立的政权。它作为“党治”的产物,即作为国民党的政治信念、政权理论和治理主张的体现,其政权行为相应表见出复杂的状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政治,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的武官,分将、校、尉三级,没有元帅的设置。将校尉又分上、中、少三级,没有“大”的一级。1935年,行政院在汪精卫的主持下,开会通过授予蒋介石特级上将的称号,并由中政会通过。按照1935年3月30日公布的《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中华民国陆海空最高军事长官任为特级上将。蒋介石为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被任为特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程潜、朱培德、唐生智等16人,被任为一级上将。顾祝同、卫立煌、陈诚、白崇  相似文献   

11.
1937年秋,侵华日军大举进犯,直逼南京。国民党政府且战且退,仓皇西迁,最后在四川重庆落脚。此后,重庆被称为陪都。当时重庆《大公报》的《陪都颂》曾赞曰:“日饮双江之水,夜卧高崖之侧……卧薪尝胆,坚持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2.
1931年7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俗称高等文官考试)。第一届高等考试为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总理遗教试行五权制度后行使考试权之创举,国民政府称之为“国家第一次抡材大典”。国民政府为举行考试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考试法》规定,应高等考试之资格为:“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  相似文献   

13.
贺吉元 《文史天地》2013,(11):35-39
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它成立于1925年7月1日,终止于1948年5月20日,存续时间达23年之久。历经了广州、武汉、沦陷前的南京、重庆和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等几个时期。期间也曾有过短暂的南昌、北平、洛阳、广州国民政府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下设三个处:文官处、参军处、主计处。其中主计处由主计筹备处改编成立,为国民政府直属主管财政机构,执掌国民政府及下属部院的财务预算、统计、审计事项,是个实权部门。主计处办公地点位于原国民政府西部。近期,总统府景区扩建后,主计处原址辟为"江苏禁毒展览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凡是认识邵力子的人,都会有一个深刻印象:他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他的官职不小,但无官气;他学问不小,早年在复旦大学做过系主任,他无那种“傲气”。他办过报,很理解记者的甘苦,五十多年前,在国统区南京的记者们,大多喜欢找他,他对记者很照顾,也很爱护,记者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邵老。我也常去拜访邵老,有时有些新闻很难采访,如国民党的“国务会议”、“和谈”消息等,那时邵老是国民政府国务委员之一,当然了解内情,只要到他府上去坐坐、谈谈,总会有点收获。由于我同邵老夫妇早年接触较多,深感邵老有些特别,尤其在生活上…  相似文献   

16.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左双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立场和举措,尽管存在应当依靠什么力量收复台湾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是较为积极的,这也是蒋去台后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一个重要历史渊源。一、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2月联合出版)“童年”籍(第二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外祖父万青选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出身,以后在同属淮安府的清河县(一九一三年改名淮阴县)做了三十年知县,就定居清河.”对于万青选做三十年清河知县一事,我们有所质疑,并进行了一番考证.笔者利用“地利”之便,首先查阅了《淮安府志》及有关县志.《淮安府志》卷十三第三十三页“清河县知县”栏载道:“万青选,南昌人,监生,(咸丰)十一年(署),同治十年再署,光绪二年任.”(注:标点和括号内字为笔者所加)于万青选条下有查祥考等六人自同治元年至同治九年或署(代理)或任,就是说,自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十三年(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同治帝在位十三年)的14年间,清河县有9年为他人在任在署,万氏于此间只署5年光景,再看光绪年代,元年有胡裕燕在署,万青选在任4年,即光绪二年至五年(出处同上).这样,万青选于清河县任职情况可归总为:跨越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皇帝,先后三次署、任知县近9年.在查考万青选任清河知县之同时,我们还全面查阅了(?)  相似文献   

18.
哥伦布讨薪     
赖晨 《湖南文史》2012,(12):28-28
1504年11月7日,53岁的哥伦布和他弟弟巴托罗缪从海地历时56天回到西班牙,结束了历时两年半、发生事故和险遇最多、给他带来失望最大的第四次西航。26日,一直以来支持并理解哥伦布探险事业的西班牙女王伊莎白娜病逝了,继任国王、女王的丈夫斐迪南却非常讨厌哥伦布,并把他视为累赘,说他害死了许多西班牙人之后灰溜溜地回到西班牙了。  相似文献   

19.
哥伦布讨薪     
1504年11月7日,53岁的哥伦布和他弟弟巴托罗缪从海地历时56天回到西班牙,结束了历时两年半、发生事故和险遇最多、给他带来失望最大的第四次西航。26日,一直以来支持并理解哥伦布探险事业的西班牙女王伊莎白娜病逝了,继任国王、女王的丈夫斐迪南却非常讨厌哥伦布,并把他视为累赘,说他害死了许多西班牙人之后灰溜溜地回到西班牙了。  相似文献   

20.
封建专制时代辅佐国君总理国家政务的官员宰相,是没有独立大权的。历朝国君都要控制宰相的权力,致使宰相制度多变与不稳,历朝宰相职务及权限,也各有不同,变化不定。变化频、无定职是中国宰相制度的一个极醒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