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曹维城,字价人(价读介,不是價字的简化。价人,谓卿士披甲掌握军事者)。生卒年月不详。籍贯:因维城与其子曹石为官卸职后,均住居贵阳,直至逝世,故《民国贵州通志》称之为贵阳人。近来有学者从贵州《平越直隶州志》及今《福泉县志》中发现,曹维城之父曹元肃系康熙十二年癸丑科武进士,平越(今福泉县)人,因而写文章更正,称曹维城为福泉人。笔者认为,说曹维城是福泉人或贵阳人均有道理,但不应偏废,可写为:原籍(或祖籍)福泉,定居(或落籍)贵阳。一般写历史人物传记,常有这种事例。  相似文献   

2.
贵州第一个状元曹维城何处人氏 ?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等书记载是贵阳人。如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说 :“曹维城 ,字价人 ,贵阳人 ,康熙四十二年武进士第一 ,官副将”。但随着地方史志研究的深入 ,王永祥、周泽林两同志从历史文献中发现清康熙、雍正年间 ,曹维城是平越 (今福泉 )人。在新编《福泉县志》的《平越进士名录》表所列的 2 3个文武进士中 ,有姓曹的 2人 ,即曹元肃、曹石 ,2人皆为武进士。曹元肃和曹石是什么关系呢 ?他们和曹维城又是什么关系呢 ?据光绪《平越直隶州志》记载 :“曹元肃及其孙曹石为平越人”。很明确的告诉…  相似文献   

3.
《通鉴辑览》注《牂牁郡志》:“故且兰侯邑,今平越府平越县为汉故且兰侯邑。”平越之名始于明洪武初,历五百七十余年至一九五三年改为福泉县。《贵州通志》、《贵州古代史》均说明故且兰即平越(福泉)。  相似文献   

4.
清代,贵阳先后中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武状元曹惟成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文状元赵以炯。 据《贵州之最》所载,曹惟成,字价人,康熙  相似文献   

5.
王士俊,号灼三,字犀川,贵州平越(今福泉)人,一生性甘淡泊,为官十多年,清正廉洁,极有政声,颇得当地百姓爱戴,近因某些电影和电视剧在描写清雍、乾时期的故事时,多将清廉的王士俊描述为奸臣小人,实与史不符。一官万里囊无钱 补被萧萧策蹇旋 王梦麟,王士俊之父,字玉山,康熙辛酉年举人,后来做了直隶丰润县知县。 王梦麟到任后的第二年,丰润县因蝗虫铺天盖地而  相似文献   

6.
王士俊,号灼三,字犀川,贵州平越(今福泉)人,一生性甘淡泊,为官十多年,清正廉洁,极有政声,颇得当地百姓爱戴,近因某些电影和电视剧在描写清雍、乾时期的故事时,多将清廉的王士俊描述为奸臣小人,实与史不符。  相似文献   

7.
平越(今福泉)之名始于明洪武初,其地古为牂牁,战国、秦为且兰国邑,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为牂牁郡治且兰县,史称故且兰邑,隋唐置宾化县,是古牂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代以来,几经沦桑,或卫或府,或州或县,《明一统志》称平越“边方冲要之地,苗蛮丛聚之墟”,平越历近六百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福泉县,本文为便于叙述仍称平越。平越地处黔中,是京  相似文献   

8.
正刘剑魂(1902—1960年),名泽民,号鹤溪、老剑、涵青室主人等,布依族,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其父刘士嵩系清末秀才,执教乡塾,刘剑魂自幼从其读书启蒙,于平越县杨老高等小学校毕业后,到贵阳考取了贵州农业学校,但因家貧辍学,回家务农。因打抱不平揍了兩名敲诈乡民的县衙公差,为避难投奔滇军,隨滇军到广州不久,就到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学  相似文献   

9.
平越(今福泉)王士俊(字灼三,号犀川)是雍正、乾隆年间的闻人,不但清朝《国史》、《清史稿》有传,私家著述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少。如昭裢《啸亭杂录》云,王士俊以河东总督出京,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廷玉向他推荐一健仆,供役甚恭勤。后士俊将入都陛见,其仆预先辞去。士俊问他为何,仆说,你数年无大过,我也该入京面圣,为你先作安排。士俊方知仆为御前侍卫,是世宗派来监视他的。  相似文献   

10.
福泉位于贵州的中部,相传为秦代的且兰县境,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元代在这里设置平月长官司,明置平越卫,清康熙年间始设平越县,相沿至贵州解放。1953年更名福泉县,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气  相似文献   

11.
(清)高士奇撰。有《辽海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6年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点校本。高士奇《1645年~1704年》,浙江钵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澹人,号江村。康熙19年(1680年)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康熙24年(1685年)为侍读学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春秋地名考略》、《松亭记行》、《扈从西巡目录》等。  相似文献   

12.
正平越,今贵州省福泉市的古称,1953年7月,经政务院批准,平越更名为福泉。1939年2月到1945年7月之间,国立交通大学(即联合交通大学)迁徙到这里,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的办学之路,平越百姓以极大的热情欢迎这支远道而来的"文军",交大与当地百姓齐心协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教育救国宏大篇章。一、国立交通大学在平越办学始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抗  相似文献   

13.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写《“贵州”一名由来考证》(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3期),其中,对“宋太祖敕书说”提出质疑。原文大意是:(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说,“按《康熙通志》载,太祖赐水西土官普贵敕书,有‘惟尔贵州,僻在要荒’之文,是贵州之名宋世已有”;又《贵阳府志·沿革》说,“五代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6.
《黄平州志》十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州人李台(字南有,一字笠山)请于署理知州冉廷淑倡修,州人王孚镛(字序东,一字鹤轩)纂。嘉庆五年(tsoo)书成付梓,道光十三年(1833)增补。一九六五年十月贵州省图书馆根据贵州省博物馆藏增补刻本复制,并据本馆所藏旧抄本、乾隆《贵州通志》、民国《黄平县志》、乾隆《镇远府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校补。卷首有候补同知、借补镇远府清江通判、黄平州事长沙周有声(字希甫)序,作序时署思南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瓮安傅玉书(字竹庄)序。嘉庆五年署黄平州知州、清平县知县、会稽冉廷淑(字南园)  相似文献   

17.
(1)张忞,原名张铭,字(忄营)普,贵州贵筑县人,生于清成丰元年(1851),是辛亥革命前夕贵州革命先驱之一。张忞的远祖时通公,明熹宗时曾任礼部尚书,因得罪魏忠贤,先后被谪会稽(今浙江绍兴)及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以后定居贵阳。子孙遵照时通公的遗命,不入宦途,世代均以教书或经商为生。张忞行四,少年时颇聪慧,乘承父亲竹楼先生遗志,不习举业。长大后喜读顾亭林的《日知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相似文献   

18.
傅玉书,号竹庄,贵州瓮安县人,生于清乾隆初年,卒于嘉庆十一二年。他是清代贵州著名的戏曲家、学者和诗人,有著述多种。由于兵燹频仍,他的著作大多散佚,生平记载也颇为寡简。笔者仅就现有资料,对其生平及著作略述于后。傅玉书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傅石臣,康熙中年补博士弟子员,补拨施秉文学。父亲傅龙光,字燕侯,号月川;是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的知名学者和诗人,有部分诗文散载于《平越直隶州志》和《瓮安县志》;晚年研读六经四书,著有《易经浅说》十二卷、《学  相似文献   

19.
林东煤矿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矿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省。据记载:清康熙初年“安南(今晴隆县)至新兴所沿路多煤山,然所产不及京师。”康熙二十二年,平远(今织金县)一带苗民烧煤取暖,已为普遍习俗。清乾隆初年,今贵筑县即有“煤炭窑”的地名。道光《贵阳府志·食货略》有“生煤性恶,毒气中人,煅过则良。”等语,可见贵州人民采煤、用煤的历史是比较早的。但在抗日战争以前,全省并无正规的煤矿工业,普遍是由小煤窑人工采掘,据统计,抗日战争前,全省六十二县约有小煤窑三百九十多个。  相似文献   

20.
李峰 《贵阳文史》2014,(1):11-11
正张忞(1851—1925年),原名张铭,字普,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贵州辛亥革命先驱人物之一。其先祖张时通明天启年间曾官任礼部尚书,因忤魏忠贤被贬谪至贵州安平(今平坝县),后移居贵阳而入籍贵筑。时常训诫子孙曰:"勿入宦途,耕读传家。"张氏世代遵训,子孙均以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