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曲 《南京史志》2010,(7):27-27
每次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巷口,都会看见一个女人。 女人很普通:中人之姿,身体瘦弱,衣着普通却很有味道。她在巷口开了一个杂货店,生意不大,却很善于打理,日子一长,小店也很有气象。每天的客人不多,大部分是附近的常客,  相似文献   

2.
石树森 《丝绸之路》2004,(11):62-64,F003
如果北京的胡同是古城北京的魂,那么喀什的幽幽小巷就是古城喀什的魂。 走进小巷,就是走进了维吾尔族的风情画中,在喀什老城区,那些并未经过规划,随意建造的院落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小巷幽幽,小巷深深,从一个小巷口进去,走大半天出不来。这些小巷中,居住着数万户维吾尔族居民。据说这里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居民区。这与维吾尔人的居住文化有关。维吾尔人的习俗是无论一个家庭有多大,人口增加到多少,一家人都居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我的记忆里,时常会飘出一叶扁舟,在或疏或密的芦苇丛中随波摇曳。透过苇叶的缝隙,穿过淡淡的雾霭,我家乡的小城就浮现在眼前了,远远的,就像一张古老的荷叶,在如诗如歌的行板里朦胧着。老人们说,家乡是个锅底洼,小城就是一张充满灵性的荷叶,水浅时,她浮在水上;下个十天半月的雨,水涨的老高了,她依然这么浮着。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东门大尖停泊的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4.
千年文化古城苏州市内有条十全街,十全街上有条幽兰巷,幽兰巷里有个石库门,石库门里住着户被街坊四邻称为"周家花园"的人家。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建国后数十年竟然先后走进了周恩来、邓颖超、朱德、叶剑英、董必  相似文献   

5.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08,(10):123-123
游园之艺圃艺圃地处苏州老城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始建于明末,原为明文震孟的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面积约5亩,现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旧貌。艺圃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手持测温枪,虽然不在病房里与病毒搏斗,但驻守在每一道进出家门的关卡上,成为直面新1冠肺炎疫情的一道坚实防线。在2020年春节这场“人民战争”中,他们与医生、科研人员、警察一道,成为我们最信赖的人。他们的名字叫社区工作者。警报拉响前,他们忙着对付家长里短,让岁月静好;警报拉响后,他们立即成了战士,披甲上阵,守土一方。在这个特殊时期,《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了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邹紫娟。  相似文献   

7.
如今,再入汶川,你会享受到独特的集自然、生态、藏羌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短程特色旅游和城市度假休闲旅游.你可以去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绚丽的羌族刺绣;欣赏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耸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弥香.走进汶川,阅尽人间春色:那数不清的直径数米的巨树构成了一片片的独特森林,杜鹃、香楠、珙桐、连香、桂花、兰花形成了香海、香路、香山,尤其是那数十种杜鹃从春至冬依次开放,美艳无比.从4月开始,花朵由淡绿色而乳白色而棕褐色,山风吹拂,万花齐动,似对对白鸽展翅欲飞.  相似文献   

8.
《旅游》2004,(5)
星期天的Sardana舞、蜿蜒曲折的小道、庄严的大教堂和一家一家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品商店…… 曾经是公元前15世纪时罗马时期所谓的Barcino,巴塞罗那的发源地。在城市历史博物馆里还保存了一些当时遗留下来的遗迹。现在则是巴塞罗那旧市区的中心,观光客流连忘返的神秘之地。躲在角落里的古老建筑和悠长历史的老咖啡店,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尘封往事。新开起的店家藏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陈阳  李溱 《风景名胜》2013,(4):106-116
瓜纳华托的美,是用事实说话的。1988年,当瓜纳华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时,当年那些参与评选世界遗产名单的评委们不是细看罗列十几条的理由,而是被眼前的绚丽所震惊和震撼,不约而同地把赞成票投给了这座小城。瓜纳华托,曾是一座以银矿而闻名的"陆上金银岛",而如今则以40多年不曾间断的"塞万提斯艺术节"享誉世界。小城不大,可是却值得细细品味,来来回回地走和读,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市民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自1937年8月15日日机首次空袭之后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南京就一直处在战争威胁之中。在近4个月的日子里,虽然,经过政府和一些民间团体的努力,市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准备.如向内地迁移、将女儿提前出嫁、避难安全区等;为应付日机空袭和战争威胁,政府及社会团体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民众工作。但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人们对日军占领南京后可能出现的疯狂暴行,其认识显然不足。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80年前的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引起国内外密切关注的历史事件。它们前后相连,南京大屠杀自南京保卫战失败、南京城失陷而开始。但它们之间的关系远不止此,而是有着多重的、丰富的内在关联。南京保卫战对于紧随其后的南京大屠杀,有着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影响。仔细探讨这种影响,是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3.
南京的毁灭     
本文泽自乔治·费区(George Fitch)自传《在华八十年》(My Eighty Years in China)一书第十章。费区(又名费吴生)于1883年1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后回美国,本世纪初复来中国,长期服务于青年基督教协会。1937年12月间在日本占领南京时,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副总干事,并任代理市长。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淫等暴行,同时以安全区干事长的身份与日本大使进行了多次交涉。“南京的毁灭”是以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为根据写成的,文中反映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华八十年》一书是乔治·费区的孙女唐亚·肯登(Tanya Condon)于1991年11月赠送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时还赠送了“南京大屠杀纪实”资料录像片一盘。书和录像均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佐证材料。谨此对唐亚·肯登女士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儿时的南京     
大约在1950年前后,在南京教书的父亲把我们全家接到南京。头几年住在莫愁路,明德女中(后改为五女中、三十六中)隔壁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南北各有洋楼两幢,中间是树木和花圃。我们当然住不上洋楼,我们一家住在楼旁的汽车库里。倏忽之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有天晨练,我和妻子走到莫愁路,便  相似文献   

15.
南京的冬天     
南京的冬天既没有海南的温暖,也没有哈尔滨的寒冷。但总是有些美丽的事物,给这个季节增添了独特的风韵。南京的冬天是个奇怪的女巫,她总让人摸不着,猜不透。今天早上湿润的空气中还稍许透着些暖意,可当你正在暖和的被窝里做着甜美的梦时,女巫已经把她的礼物撒到了人间,那白的雪就是冬天的象征。一大早,孩子们就从舒适的床上爬起来,穿上羽绒服,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玩着永远玩不腻的游戏。而有些小朋友,舍不得那暖和的被窝,又挡不住那一年只有一次的游戏的诱惑力,只好用小手把玻璃上的雾气抹开,或  相似文献   

16.
南京的春天     
正春,总是比其他三季先一步抢到位置,成为四季之首。瞧,美丽的她跑到南京来玩啦!她悄无声息地走进石头城,却还是留下了痕迹,使我一眼便看了出来。春在梅花山里。一进入梅花山的春姑娘,用轻盈细致的纤纤玉指一点,梅花们都含苞欲放,在春姑娘气喘吁吁的喘气声中,摆动着诱人的枝头,向各位游客们笑脸相迎,并且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香味儿,仿佛在向游客们问好。春在玄武湖。玄武湖的湖水波光粼粼的,一阵春风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节晚会主持人身穿南京云锦制作的礼服,我见了非常高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我和南京云锦就有了接触,而接触的媒介,便是南京云锦织造工人中派生来的一些南京白局的演艺人员。现在,我借着云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明文化遗产的时机,来说说与之有关联的南京白局。南京白局是说唱艺术,应属曲艺范围,但不同于南京白话,白话以说故事、讲笑话为主,白局以唱小曲为主。清末以来,在南京老城南云锦工人聚集的地区(沿内秦淮河一带),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歌词是填进江南民歌小调里的,大多用来抒发胸中感…  相似文献   

18.
与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广场相比,比利时大广场就像深藏在深宅大院里的大家闺秀把娇美掩藏。越是这样越能激起人们一睹为快的欲望,这也许就是当时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是一种典型的建筑史上的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万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之前拒绝承认南京安全区,在攻占南京初期,又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因此,日军当局对南京安全区便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压迫,直到扶植“自治政权”以取代之。可以说。由于西方人士倡议成立和管理的安全区违背了日军当局的战略意图。南京安全区被迫解散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十竹斋     
《收藏家》2006,(10):91-91
11月9至10日,南京十竹斋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在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原南京希尔顿国际大酒店)举办,预展于11月7至8日举行。此次秋拍推出包括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中国油画等三个专场近1200件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