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垟坑石塔为浙南宋代仿木构楼阁式实心塔,整座佛塔全由石质材料构筑而成,塔体修长,出檐深远,造型轻巧,刻像丰富,雕刻精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垟坑石塔忠实地反映了宋代楼阁式木塔建筑形式,并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对研究宋代建筑与佛教艺术均有重要史料价值,是一处弥足珍贵的宋代建筑实例。  相似文献   

2.
1964年,甘肃省酒泉市果园乡农民张积禄在村中挖土时发现一座石塔,即捐献给酒泉县文化馆。1979年酒泉市博物馆成立后,该石塔移交酒泉市博物馆收藏。石塔重檐,方形,塔身三层,下有基座,上有塔刹。塔刹和塔檐、基座均有部分残缺,残高38、宽16厘米(图一一四)。现自下而上介绍如下。塔座方形,四面刻造塔人发愿铭文,每面9行,每行2字,共68字。字与字之间有界格。录文如下(残缺字用□表示,标点为笔者所加):己卯岁,有信士曹天护,仰惟玄宗遐邈,非积诚无以阶。生死幽崄,非智  相似文献   

3.
彭建兵 《敦煌学辑刊》2009,4(4):140-146
本文主要从石塔供养人及其发愿目的、石塔修造者、佛教结社、石塔存放处所等方面来考察敦煌杂密信仰的民间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北凉时期,杂密信仰在敦煌民间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4.
2009年,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高楼乡兴福寺遗址地下发现40多件宋代石塔遗构,初步考证为原兴福寺之石塔——宋代堵波式石构七佛塔。塔体平面呈六角形,由双重须弥座、六楞瓜腹塔肚、仿木构塔檐及塔刹四大部分组成。宋代堵波式小石塔主要流行于浙、闽地区,存世者寥寥,能完整保存七塔规制之实例者鲜见,而刻有七佛名号的石塔则更为稀少。兴福寺石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浙南佛教文化内容,是研究宋代七佛石塔规制、民间石刻工艺和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石塔简述我国目前已知北凉时期的石塔共有十四座,发现于属北凉时期的河西走廊及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所以学术界称其为“北凉石塔”。①在这些石塔中,有明确纪年或残存部分纪年的共七座:敦煌吉德(玄始十五年,426年)石塔。酒泉马德惠承阳(承光)二H年(426年)石塔。酒泉高善穆承玄元年(428年)石塔。酒泉田弘承玄二年(429年)石塔。酒泉白双缘禾(延和)三年(434年)石塔。敦煌索阿后缘禾(延和)四年(435年)石塔。酒泉程段儿太缘(太延)二年(436年)石塔。另外七座为无纪年或纪年残损者:武威石塔酒泉残塔段敦煌沙山石塔…  相似文献   

6.
北魏曹天度石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度石塔,北魏天安元年(466年)雕造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其时,正是开凿云冈石窟的时期,距今已有1540多年的历史。这座石塔是我国迄今有实体存在,记录着雕造地点、纪年和愿文的单体九级石塔,堪称国宝。石塔一波三折的遭遇,传奇般的经历,更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玄天洞石塔,位于鹤壁市西南15公里许。这里群山环抱,淇水奔流。石塔就巍然矗立在淇河北岸的山腰台地间(图一)。石塔北面的殿宇已圮。相传这里曾有一所寺院,因其西2.5公里处也有一座石塔被称为“双塔寺”。石塔西北5米处有两通石碑,一通为明正德辛未岁(明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的“重修玄天洞记”,一通为明正德六年的“玄天洞景致记”。两碑均埋入地下,仅露碑额。石塔西北30米处是玄天洞,洞系天然岩洞。洞西南30米处有一座密檐式砖塔,与石塔东西相望,石塔上观高峰绝  相似文献   

8.
山西盂县博物馆收藏的北朝石塔李裕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94年10月笔者在盂县进行文物调查时,在县博物馆所在大王庙内见到北朝石塔一座。塔形制古朴独特,为北朝造像石塔中所罕见,故介绍如下:石塔原由三部分组成,即莲座、塔身和塔顶。现塔顶部分已失(图...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房山区西北20公里戒坛山前有三组石头城,常乐寺建在南城,寺院北部原有石塔一座,名曰“自来塔”。自来塔已于百年前被当地人拆除,但塔的位置尚十分明显。笔者据明代成化十六年、成化十七年石碑考证,认为此塔十分重要。它是一座阿育王塔,建塔年代在辽或辽以前,塔为11层。笔者根据碑文记载和对石塔多年的研究,对石塔进行了复原,可以作为常乐寺重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丽水灵鹫寺现存的四座石塔,系南宋嘉定年间建造的窣堵波式小型石佛塔。石塔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装饰题材丰富,时代特征鲜明,是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代表之作。本文对灵鹫寺石塔的历史、现状、结构、制式、装饰及题记等作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