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信 《神州》2014,(5):36-36
宋初诸帝在以古鉴今、以史为鉴之余,亦深明史书有助于"教化",而对史书修撰予以充分重视,并始终加以影响与干涉。  相似文献   

2.
朝鲜王朝编修了四十多部中国史书 ,其中以明史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则是宋史。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儒家正统观成为这些史书的基本原则 ,上至国王 ,下及儒士皆参与中国史书的编撰 ,成为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一个重要表征。透过对这些史书的分析 ,不仅可以看到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 ,而且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双边关系 ,同时反映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北史·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毌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毌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毌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翔 《中华遗产》2006,(5):170-171
《女史箴图》的作者顾恺之(341—402年)是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人。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留下个人传记的伟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阉宦为害颇烈,史书称:“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其祸肇始于王振,越发于刘瑾,而致极于魏忠贤,此三人为明代宦竖中弄权害政之最可恶者,此外仍有汪直、梁芳、曹吉祥之流,其破坏力较王刘魏三人虽略逊一筹,却也极尽祸国殃民之能事。大明帝国之最后倾亡,此类群小作孽颇多,其咎难逃。然细观史书所载,此侪亦“间有贤者”,虽为数不多,今人于其同类为非作歹者深感痛恨之余,对其当中之一二贤者亦当有所注意,并给予公正首肯,以全前史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周伟 《风景名胜》2021,(3):110-111
管道升,中国历史上以女性画家身份记载在史书资料.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被男性画家的耀眼所覆盖.然幸运的是管道升可以坚守本心,坚持创作,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本文以元代管道升《墨竹图》为研究对象,采用史料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感情色彩进行研究,深入探索这幅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泉 《文物》1975,(12)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在中国历代史籍中是有大量明确记载的。但是,为老沙皇鲸吞中国领土辩护、为新沙皇扩张主义鸣锣开道的苏修御用"学者"们,却采用了一种纯属诡辩的手法。他们说,"远东地区绝大多数民族根本没有他们自己以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的史书是"被人歪曲过的",经过了"后来的改动",常常是"带有后期抄录者和编纂者加工痕迹的"。他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以由他们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编造"黑龙江的土地几千年来就属于我们"之类荒唐无稽的神话了。诚然,这一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过去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也没有自己的史书。  相似文献   

8.
刘勰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体大思精,议论精辟,其成就是空前的,是举世公认的。刘勰亦精于史学,《文心雕龙》中的《史传》篇,则专门论史。刘勰对晋以前史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对有代表性的史书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修史主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之专篇。它给后代史学家以许多启发,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就《史传》篇,对刘勰的史学思想进行论述。一《史传》篇评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晋代有代表性的史书。刘勰充分肯定了孔子修《春秋》所定的义例…  相似文献   

9.
丝路古纸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张德芳造纸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早已被海内外人士所公认。但是,史书中关于蔡伦造纸的说法由于近年来蔡伦以前地下纸张遗物的发现而发生了动摇。事实上人们已经基本确认:早在蔡伦以前中国就已有纸,蔡伦只是对原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之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书体裁是史书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编纂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各类史书中,包含着多种编纂形式,产生出丰富的史书体裁。探讨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的形成及其演变,揭示其发展规律,批判地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遗产,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当今的历史编纂学理论与实践也有惜鉴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编年、纪传、典制、纪事本末几种主要体裁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国古代史书体裁辩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国人以母语所编写的原版书籍往往被认定为最正宗、最正确的语言教学用书而备受推崇,而且不仅限于以语法知识为中心的教材,甚至包括了以意识形态为内核的史书等。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国民的培养以及民族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诸家东汉史中 ,西晋人华峤所著《后汉书》① 甚得刘勰、刘知几的推重 ,是史学价值较高的一部。其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 ,首创《皇后纪》这一史书体例 ,被范晔《后汉书》所采用 ;于《孝子传》前撰序论的作法 ,则为范晔、沈约及后世史家沿用。第二 ,由于文质事核 ,该书成为范晔著《后汉书》的主要蓝本之一。第三 ,书中的某些记载 ,可弥补范晔《后汉书》删节诸家后汉书过简的不足。另外 ,华峤重谱系、重天人感应等颇具时代特色的史学思想 ,亦有可取之处 ,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沧桑》2008,(6):170-171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的倾心巨作。司马迁创建的纪传体写作模式更为后世的史家所采纳,成为传统官修史书的写作体例。纵观《史记》全书,贯穿着司马迁的许多写作理念,如,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家思想、注重"人"的色彩、在写作人物时保持客观性、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分析《史记》的写作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历史写作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确立标目而展开的历史叙事,即章学诚说的"因事命篇"的历史叙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对南宋以下至近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除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诸史书体裁外,学案体史籍也是其中重要的编纂形式.陈祖武先生所著<中国学案史>(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就是对这一史书体裁发潜阐幽、提要钩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汉太尉刘宽碑作者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宽,据《后汉书》卷二五本传,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历仕桓帝、灵帝,曾两为太尉。中平二年卒,年六十六。刘宽生平,除正史记载之外,尚有两碑流传于世,一碑题为故吏李谦所立,一碑题为门生商苞所立,均可资参证。以碑史对照,史书所记刘宽官阀始卒与碑多同,而载其迁官次序颇略。史书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苏联以巩固边防安全为由,清肃远东地区"不可靠"民族,半年内罗织罪名抓捕中国人1万余名,远东华人群体为之震怖。中国驻苏使领机构要求停止滥捕,但苏联态度强硬。中方虽与苏方进行了艰苦交涉,但时值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国民政府渴望获得苏联援助,故在交涉过程中投鼠忌器,亦未向国内媒体透露苏联在远东排华之事。为尽量减少华侨所遭痛苦,最后只得寻求妥协办法。不过,经两国交涉,且因国际形势变化,苏方态度有所软化,并最终下令停止从远东地区强迫迁移中国人,准许他们"自愿"迁往新疆,但这种所谓"自愿"迁移本质上依然带有强制性。已被定罪的华人多数并未因中苏交涉而被释放,其中更有3000多人被处决。  相似文献   

18.
■水考辨     
古水,一名宜禄川,今称黑水河,明以前并非指今水。今水明以前称阁川水,水有古今之别。《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将两者混淆,今《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辨真伪。本文对古今水作一考辨,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周中孚以一己之力撰《郑堂读书记》,评述自先秦至清代中期的史家与史书,与他多年的积累和目录学、文献学功底有关。但周中孚所撰史部提要,实亦有所凭借。《郑堂读书记》史部提要关于作者生平、仕履、在目录书中的著录情况、版本等,参考了《四库全书总目》等目录书,也有一些是自己经眼、泛览与稽考所得。关于史书编纂旨趣和思想、学术价值的评鉴,不少是抄录原书序跋、凡例和赵翼、王鸣盛等人的评论。周中孚评骘古今史书的标准大体不离资政和考证。至于史书的文字表述、断限等问题,则不是他论史的重点。周中孚虽也肯定过一些明代学人,间或批评清人著述,但总体倾向则是褒奖清朝史学而贬低明代史家。周中孚斥明与崇清的史评倾向并不是皇朝易代在史学批评上的折射这么简单,而是清代中期汉宋之争在史学批评上的一次回响。在周中孚看来,宋学系统中的史书乏善可陈,而代表汉学正宗的清人撰述多超迈前代,虽片言可取亦极力表彰。这是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制造的一个学术陷阱,是今人阅读和使用时应当予以特别留心的。  相似文献   

20.
正李瀚(1455—1535),字叔渊,山西沁水人。明代廉吏。于成化庚子年(1480年)参加乡试,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第二年中进士,任乐亭知县,从此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累官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史书给其评价是:“以风裁自持,不畏强御,所至以严正见惮,然持法平恕,人亦无怨言。”(《世宗实录》)李瀚幼通诗书,秉性耿直,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执政有声,教育有道,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