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前,廖承志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于龙华上海警备司令部。其母何香凝奔走于宋庆龄、蔡元培之门,乞代营救其子出狱。宋、蔡诸先生多方面向蒋介石求情,迄乏结果。黄镇磐适任最高法院刑一庭庭长,因与廖仲恺、何香凝久共患难,私交素笃,于是约同司法院长王宠惠、最高法院院长林翔(第二任院长,即林则徐之孙)、最高检察长郑烈等,力争将廖承志移交司法机关办理。原意如能移交审判,廖承志即令有可死之罪,亦能援革命先烈遗孤之例,减轻其刑。争之再三,未经蒋介石批准。最后黄镇磐面谒孙科于立法院,请其领衔向国府抗议,不料孙科当时虽任立法院长,…  相似文献   

2.
1980年初秋,在上海外语学院任教的中国比较法专家、名律师裘劭恒接到“火速进京”的通知。第二天上午,裘劭恒飞往北京,他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报到时,被告知已内定任命为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要他与邹瑜(曾任司法部长、中华全国法学会会长)一起,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进行解答“两案”的一些法律问题。当时的工作,主要是翻阅由公安部调查取证、预审后送来的一迭迭有关林、江集团案的材料。每天上午8时前由公安部派专车、专人,将有关档案放在裘的办公桌上,下午5时准时来收回,如在翻阅的档案材料里发觉有疑点,可另夹…  相似文献   

3.
本刊所发文章均由著作权人授予本刊专有使用权,包括重新汇编成书出版的优先权。不经本刊授权,国内外任何报刊及出版单位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如转载、摘登、汇编或翻译出版)使用本刊文章。对此,本刊虽已一再郑重声明,但迄今无视本刊及作者权益而任意使用本刊文章的情况仍屡屡发生。最近,我们发现北京某出版社,甚至不注明出处地径自将本刊文章汇编入书,公开出版,更已构成严重侵权行为。为此,本律师授权要求有关侵权单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挽回影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     
1891年,康有为借邱氏书室开万木草堂;1917年,孙中山征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建大元帅府:1926年,毛泽东在番禺学宫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如今万木草堂和农讲所的旧址都在一条路上——中山四路。  相似文献   

5.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1,(10):14-17
戊戌变法前,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到了20世纪初年,出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它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人民头上。国家和社会处在全面崩坏中。为了救国救民,孙中山奋斗了一生。他摸索、探求、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跟难挫折,最后找到了要救中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真理。孙中山的道路,也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地英勇斗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故居     
胡茂全 《文史月刊》2011,(11):19-19
10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有着60多户人家,坐拥五桂山脉、面朝伶仃洋的普通小山村。若不是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年轮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出生在这里,至今恐怕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少年孙中山     
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很小就漂洋留学,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疾恶如仇,早早就立下了推翻清王朝的大志。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谨以本文,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40周年。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18岁那年正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中学。 一天,闲来无事,孙中山去九龙游玩,边走边啃着甘蔗,忽然发现前头不远处围观如堵,甚为热闹。好奇的孙中山快步走上前去,拨开人群,见中间是一位卖假药的江湖骗子,正在那儿吹得起劲。孙中山向来看不惯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即上前戳穿那人的西洋镜,引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故居     
《文物》1961,(10)
上海香山路七号,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是伟大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曾经居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救中国而奋斗,到处奔走,很少有定居的时期。1918年,中国正面临着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孙中山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以毕生精力从事民主主义的革命事业,在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加速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张。他深信中国人民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一、为加速经济现代化提出“开放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残暴统治,民族危机深重,人民饥寒交迫,孙中山针对当时我国的国情痛心地指出:“中国之为国,拥有广大之土地、无量之富源、众多之人力,是无异一富家翁享有广大之田园、盈仓之财宝、众多之子孙,而乃不善治家,田园则任其荒芜,财宝则封锁不用,子孙则日事游荡,而举家则  相似文献   

12.
爱国救亡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和旗帜的孙中山,同时也是千百万爱国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在他历尽坎坷而又百折不挠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在他所创立的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这种爱国主义得到了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革命史册上,记载着清末湖北新军中一位正目(相当班长),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情况下,仅以150发子弹和40来人,率先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反清大12月20日.孙中山至香港与迎接人员在归国路上合影计,为推翻清廷王朝,结束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立下了赫赫头功。对此,孙中山先生不但多次高度赞扬了他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功勋,而且还特意赠送了他“熊一枪”的美称;更有趣的是,被他打下了事帝宝座的宋代皇帝博仪,盛赞他是“当今的盖世英雄”,他就是被称之为孙中山先生的铁血将…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悍将黄明堂翁宽黄明堂(1870─1938)钦州大寺人,排行八,称"八哥",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幼年读书勤奋聪颖。1900年参加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三点会),由于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好打不平,富有号召力,被推为首领,拥...  相似文献   

15.
李烈钧,字协和,江西武宁人,生于1881年2月4日。李烈钧之父李骏兴与其兄弟数人都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为忠王李秀成部下。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李骏兴兄弟返回故里,但是反清决心不移,故其兄弟面部或手臂上针刺“太平天国”四字始终保存,以明心迹。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李烈钧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逝世已80周年,他生前的光辉学说历久而弥新。民生方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可谓开风气之先。如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局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回顾孙中山先生的农业思想,仍能受到启发。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年时代,全家7口人,只靠租种两亩半族田过活。由于生活困苦,他6岁就开始下田干活。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从小就切身体会到贫苦农民的悲惨境遇,这对他后来形成的改善农民生活、改良中国农业的思想,有着直接影响。孙中山早年在香港求学期间,就开始对改良中国农业问题产生兴趣,并撰…  相似文献   

17.
1911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当日晚,他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发表演讲,首先声明:“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他指出:“即今日许多人以为改造中国,不过想将中国弄成一个极强大的国,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罢了。”但要知道欧美诸国富虽富了,“享福的只是少数资本家,受痛苦的尚有多数工人,自然不能相安无事”,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什么是社会革命?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已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他认为实现民生主义,除实行平均地权外,其最重要的是发展实业,“实业不发达,对于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8.
李岚 《安徽史学》2000,(2):50-53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以挽救民族危亡,拯民于水火为己任,对近代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关注。他的救荒思想是其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救荒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研究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此做初步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孙中山抱着和平统一中国的目标到北京与段祺瑞、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由于疾病缠身,孙中山此次北上成为他最后一次北京之行。他同肝癌作着斗争,也争取着国民会议的召开。但终究回天乏术,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