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末群雄割据,各路军阀互争雄长,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其中子嗣也是重要的一环。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长期流亡于各地,在进入荆州时,依然未有子嗣,故收养刘封为义子。在前期,刘封的积极意义居多,但自刘禅降生以来,刘封逐渐演化成刘备集团内部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刘备试图通过"分陕而治"调和这一矛盾,但终究归于失败。刘封被处死,成为汉末军阀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正明朝在动荡不安的边疆地区,需要一批熟悉地方事务的武将长期镇驻在那里主持大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武将慢慢地变成了"地头蛇",这些家伙在朝廷的默许之下实际上把军职搞成了"父子相继、兄终弟及"的变相世袭形式。就这样,明朝集结重兵防御蒙古的边塞地区逐渐产生了以武将为主的军功集团,明代边塞将门之家。那时的军队,四处都是义父义子、义兄义弟,比如明末辽东祖大寿旗下的很多异姓将领,都与祖大寿的外甥宁远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南部广东海南岛上,居住着四十多万黎族人民。解放前,在黎族社会中有一种人与人之间贫户投靠富戶的特殊关系,按黎族人民自己称谓的譯意是“主”和“貧”或“主公”和“貧仔”,而当地汉人習慣称之为“龙公”和“龙仔”。“龙公”和“龙仔”是海南的方言,意思即“义父”和“义子”。而黎族社会存在的这种人与入之間的关系在性質上却此“义父义子”关系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它既有較原始的“养父养子”关系的成份,亦有“主奴”关系和“保护者与被保护者”关系的成份,是研究黎族社会性質問題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有趣的問题。“龙公”和龙仔”的产生始自何时,尚無从查考,产生的原因,一般說来可分政治上和經济上兩  相似文献   

4.
元代收养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养制度 ,为中国古代社会亲属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此基础上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构成拟制亲属关系。在中国古代社会 ,由于收养制度主要是基于家本位、族本位和父系本位而产生 ,故其目的、范围与基本原则等都与现代收养制度迥异。本文结合元代收养制度的法律规定 ,对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收养关系及其特点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并探讨了当时与收养关系有关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将帅收养义子之风盛行。《资治通鉴》谓"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1。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子,宠遇如真子"2,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也大量收录养子。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求援契丹,甚至不惜"称子"、"称臣"以获得"儿皇帝"。梁太祖朱温早年投奔黄巢,降唐后受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担任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其发展过程中,亦收录  相似文献   

6.
国洪更 《史学月刊》2006,1(11):84-92,101
古代两河流域的收养法律不健全,研究收养制度必须依赖于收养契约。古代两河流域的收养关系可以分为收养男性、收养女性和收养奴隶三大类;男性可以被收养为儿子、儿子—学徒、儿子—女婿以及兄弟,女性可以被收养为女儿、儿媳、女儿或儿媳以及姊妹。古代两河流域的收养制度不但可以弥补家庭缺陷,而且可以传承手工技艺或扩大再生产、转让禁止买卖的土地和变相地进行人口买卖.  相似文献   

7.
收养制度作为社会亲属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古代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由于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礼教不同,收养的目的、类型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属于古巴比伦人(Old-Babylonians)的收养契约,通过对这些契约以及《汉穆拉比法典》中有关收养条款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古巴比伦人的收养制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第三共和国时期——“学院派”和“大学派” 尽管如此,《拿破仑书信集》毕竟为拿破仑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波拿巴家的一些人如约瑟夫、热罗姆和拿破仑的义子欧仁也在一八五三—一八六六年间先后刊行  相似文献   

9.
8岁问渫     
几个也门共和国卫队的宫员,让这个8岁的男孩把微型电子跟踪设备放在养父身上。小男孩点头答应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热爱的养父已面临杀身之祸。更想不到的是,他的亲生父亲可能因为参与这桩暗杀计划而送命  相似文献   

10.
臣为奴隶 ,而古文字及古文献中所见之小臣有社会地位甚高者 ,何以竟称为“小” ?兹试作解释 ,就正于方家。一奴隶最初来源为俘虏。在尚无社会分层的部落战争中 ,战败一方成年男子多被杀死 ,被俘者仅有妇女和儿童。妇女或与战胜者结婚 ,儿童则被收养。例如 ,北美平原印第安人、接近北极的育空河地区印第安人、一部分爱斯基摩人 ,都是如此① 。易洛魁印第安人对战败者 ,妇孺立即加以收养 ,成年男子要赤裸上身经过夹道鞭打的考验。凡中途倒下者 ,被认为不值得保全性命而处死 ;顺利通过者表明确有健壮身体及非凡勇气 ,才举行收养仪式 ,接纳为某…  相似文献   

11.
一、被傅作义收为义子,取名“雨中” 1928年,时任天津水早码头稽查处处长的大祖父韩占彪,回山西太原出差,顺便回家乡探望我的爷爷。那年父亲16岁,已长成了大小伙子。大祖父见父亲聪明英俊,就把父亲带到了天津,在天津大沽口陆军指挥部第一警备兵舰报了名,成了一名军人。一年后父亲随部队返回太原,在阎锡山警备司令部执法队当队长。  相似文献   

12.
吕春 《文史精华》2013,(11):35-38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间名的指挥官。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23期,培养出了一大批近代著名将领。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些杰出的将领,中国的近代史或将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3.
当时,统治广东的李济深与桂系领袖李宗仁、黄绍弦关系友好,结成了粤桂联盟。广东每个月给广西35万元的财政补助,此外广西还能从两广联营的鸦片买卖中分到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粤军将领和桂军将领都有好交情,常常在一起喝酒吃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哥俩好的粤、桂两省为什么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两次撕破脸皮,刺刀拼刺刀?  相似文献   

14.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当中,有一位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的将军。他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对于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做法和决定,他不惜顶撞上级,自己丢官。也正是因为讲真话,他成为被罢官次数最多的开国将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干部。  相似文献   

15.
常德会战中除个别将领贪生拍死,贻误军情外,绝大多数国军将领誓死如归,为国家牺牲。抱定"定远何须生入关,伏波惟愿裹尸还"的决心。真正做到了"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常德会战的战果取得,离不开国军将领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6.
明代武举由正统年间考试选拔京营、镇戍将领的政策发展而来,是军制与武官制度演变的产物。武举会试、乡试俱开设于天顺八年,最初以荐举的名义推行,成化末年始有武举之名。因将领选任资格和职业户计制的限制,武举长期只能发挥从卫所武官中选拔将领的作用。嘉靖中叶以后选将资格放宽,户籍限制也被突破,武举方成为军民进身为将的重要阶梯。明后期的武举在录取规模与任用规格两方面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武举依赖政策保障,在出身主导的低级将领选除中超过了世职,但在功绩主导的中高级将领升迁中仍逊于世职。明季过度重视武举,任用大批缺乏练兵作战经验的人员为将,是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6,(3):126-132
说到中国近代史,不能不提袁世凯,说到袁世凯,不能不提吴长庆。据吴长庆孙女、吴保初长女吴弱男《见闻录·袁世凯轶事数则》记载,“袁世凯系我祖父(长庆)义子,庶出,行四,我七八岁时曾见之,称之曰四伯。因袁童年好玩不好学,为父所不喜,我祖父则赏识之,谓可以习武,因乞为义子,移居我家多年。值南通张季直在我祖幕府中,即延其课袁读书。袁有胆识,敢于担当,我祖病重,由朝鲜任所,以遗折向清廷保荐,因获任用,由此腾达……”从这里可以知道,袁世凯很小时就到了吴家,是在吴家长大的,吴长庆对袁世凯有培植、举荐之功,且两家有世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能逐鹿中原,一统江山,有众多原因,他能执行一种平等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将领一视同仁,使不少少数民族将领甘愿为他战死沙场,显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清政府为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吉地区实施有效的管辖,相继设立了各级地方管理机构.由于地处边陲,均由军事将领担任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早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努尔哈赤就派兵驻防宁古塔.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对黑龙江区域的侵扰,将宁古塔驻军将领升格为梅勒章京(副都统).其首任将领沙尔虎达,为世居虎尔哈(依兰地区)的瓜尔佳氏,归附努尔哈赤后被编入满洲镶蓝旗.  相似文献   

20.
一座古城,两个将领,一场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兵变,西安事变爆发。此次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