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2005,1(3):104-107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联俊 《安徽史学》2008,1(3):81-85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徐国利 《安徽史学》2005,(4):108-114
伦理革命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和中心内容;陈独秀伦理思想的来源主要是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功利主义和进化伦理观;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在继承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又对此作了发展.他的伦理革命观具有时代意义和贡献,然而,其思想体系又存在着许多逻辑上的悖论和混乱.  相似文献   

6.
张三南 《安徽史学》2021,(2):146-153
在20世纪前叶的中国,陈独秀可谓是梁启超、孙中山之外,“民族主义”论者的又一代表人物,学界对此不应忽视.仅限于关注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不足以再现其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全貌.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体现了其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与多方求索,充分说明他是中国最早论述民族主义的思想精英之一.担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中期阶段是其论述民族主义最为丰富的时期,诸多论述呈现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后期阶段既体现了“可贵坚持”,又流露出了“消极意识”,同样值得关注.陈独秀的政治生涯曾犯有重大错误,但其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总体呈现的是一幅为民族解放不断求索的路线图,在维护民族大义方面是真诚的,其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论述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菁华 《安徽史学》2005,1(6):93-96
国家主权意识构成了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的理论起点.由此,陈独秀阐明了有关现代国家理论,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黑暗现实进行批判,并积极探索了在中国实现宪政制度的具体途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国家四分五裂。面对这种局面,许多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有识之士,纷纷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统一方案。目前,学术界对陈独秀等人在这一时期的国家统一主张多有研究,但对胡适在这一时期的政治主张,尚未作专题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历史的考察与评析。笔者认为,对胡适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国家统一主张,我们应作历史的考察与分析,而不应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此外,在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的今天,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否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古时期国家道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国家、准集权制国家、统一集权制国家是中国上古国家道路的三大阶段。截然有别的三个发展阶段背后的历史现象、社会制度、权力方式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历史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与社会结构中的稳定内核使上古历史沿着一定的轨迹运行。东亚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中国东部沿海与内地文明的不平衡性、以及新石器时期的海侵等主要因素既促成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大一统国家观的早熟,又造成实现国家集权费时长久,并与浩繁的战争形成对照。  相似文献   

10.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安徽史学》2007,(5):121-125
陈独秀科学思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他从物质技术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向国人揭示了科学的社会功能,形成了独特的观点.他倡导的科学精神包括求实和怀疑精神,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实事求是的求是精神.指称陈独秀是唯科学主义与他的实际思想不相符.  相似文献   

12.
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农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安徽史学》2005,1(4):115-122
在1938年前,陈独秀对近代农民作用的认识的总体思想趋势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而肯定的转变过程,但他的肯定是留有余地的,他将农民的作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之所以如此,坚守十月革命的城市道路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他对农民的缺点始终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他认识近代中国农民的思想主线.为克服农民的缺点,他一方面主张以解除农民痛苦、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他们参加抗战的前提,另一方面主张联合中小农民或称参加劳动的"贫农",坚决地反对富农和游民无产阶级.这些观点构成了大革命失败后他的托派思想基础.但他对农民缺点的正视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徒美堂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贵祥 《史学月刊》2004,(11):57-63,69
美洲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为祖国抗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从九一八事变后即率先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声援自发奋起抗战的国民党官兵;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出任抗日救国侨团的首领,带领广大华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万里迢迢回国慰劳抗日军民,为祖国抗战出计献策,在途经香港陷入日军魔掌的危险时刻,表现出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他团结美洲洪门侨胞,报效祖国抗战,使这一古老的帮会组织焕发青春;他呼吁祖国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有力地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局。他是广大华侨抗日救国的领袖和楷模,其爱国思想在支援祖国抗战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
马启民  任纪虎 《安徽史学》2007,2(1):116-119
徐光寿先生在《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一文中,对陈独秀有些社会主义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这表现在作者对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几个问题的论述中.该文还存在有些部分结构上逻辑不通、前后矛盾,有些参考文献失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晓 《安徽史学》2007,(5):31-37
陈抟是中国中古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他的著述大多散佚,加上传记资料比较零散,过去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陈抟的生平事迹加以探讨:一是陈抟的出生、里籍、姓名字号、童年生活、慕道原因、早期经历;二是陈抟隐居武当山的缘由和时间,在武当山的著述情况,出游时谒拜的两位重要老师何昌一和麻衣道者;三是陈抟迁居华山的时间和缘由,在华山与师友们的交游;四是陈抟在华山期间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的交往;五是陈抟在华山亲授的几位弟子;六是陈抟图书易、内丹学、睡功的成就和传承谱系,以及其诗、书、画成就.总体上认为,陈抟历经晚唐、五代、宋初之世,阅历丰富,思想深邃,胸怀博大,德行超群,不愧为独领风骚、别具一格的道门高隐和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16.
陈垣晚年史学及学术思想的升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垣先生晚年目睹国家和民族的新兴 ,学术思想不断升华 ,进一步明确了学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他刻苦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唯物史观。他晚年把渊博的学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将大量精力投入新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规划和建设中 ,发挥了重要的顾问和指导作用 ,这是他晚年学术成就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陈先生晚年依然在史学耕耘不息 ,撰写了 40多篇学术论文 ,主持了大型的古籍整理项目。先生晚年的历史考证周匝缜密 ,益臻佳境 ,善于由小见大 ,求得历史真相和通识  相似文献   

17.
刘长林  李云飞 《安徽史学》2005,2(3):112-117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虽有曲折,但并没有放弃"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在中国现代"以科学代宗教"的社会思潮的形成过程中,他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做出了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寿用纪传体写分裂时期的历史,并且把三国统为一书,这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谋篇布局上,陈寿视野开阔,不仅着眼于魏、蜀、吴三国,而且看到了三国之外的天下全貌;不仅关注三国鼎足而立的格局,而且纵向考察了由汉末群雄纷争到三国分立再到西晋统一的历史发展大势.因此,在结构安排和内容记述上,<三国志>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主次分明,纵横结合,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