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意在探索将DISC性格测试应用于导游工作,根据DISC性格测试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不同性格特点,将其与导游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后为导游提出合适的旅行团带队策略。导游凭借旅游者事先测试的DISC性格分析结果了解旅行团的成员性格分布情况,在进行带团工作时,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旅游者察觉潜在矛盾,并采取不同方法化解矛盾,可以提高旅游者随团旅游的满意度,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刘洋 《旅游纵览》2023,(11):52-54
本文意在探索将DISC性格测试应用于导游工作,根据DISC性格测试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不同性格特点,将其与导游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后为导游提出合适的旅行团带队策略。导游凭借旅游者事先测试的DISC性格分析结果了解旅行团的成员性格分布情况,在进行带团工作时,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旅游者察觉潜在矛盾,并采取不同方法化解矛盾,可以提高旅游者随团旅游的满意度,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带团神器     
也就是说,从我带团的第一天起,我就已经跌跌撞撞地步入了手机时代。如今手机早已跟我们融为一体,但是偶尔我也会感到好奇:没有手机的时代,导游们是怎样带团的呢?我第一次带团是在2000年2月,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了。当时我还是个学生,接到旅行社的实习任务,出发前一晚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手机,赶紧厚着脸皮向同学借了一个——那一年手机还是极为贵重的东西,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人家肯把新买的手机借给你用一个星期,真的是很大的面子。依稀记得那款手机的型号是摩托罗拉2066,但是  相似文献   

4.
领队     
面对一群素昧平生的游客,无论导游还是领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大家的信任. 带团的时候,导游常常会遇到一种特殊的团员:他们既是游客,也是同事,甚至可能是旅行社的老板;他们是你的合作者,也是你的竞争者.这种特殊的团员就是领队.在我十多年的导游生涯中,遇到过数不清的领队,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徐昕 《风景名胜》2014,(6):174-174
带团去外地,很多导游都不喜欢坐火车,因为麻烦,带着一大队人,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当然,事情多就意味着故事也多.我最难忘的一次是带团去洛阳.当时正值牡丹花节,去洛阳的火车爆满,旅行社票订晚了,当计调把火车票交到我手里的时候,都不敢正视我的眼睛:二十位客人,被分布在七节不同的硬卧车厢里.七节车厢,差不多两百米的距离,要在忙乱的站台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老外们一一送到各自的车厢、找到铺位、放好行李,必须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6.
《旅游》2015,(2):145
一名出色的导游,尤其要明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的道理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名游客,需要什么样的导游?孙绍峰能够把游客当成自己的亲人,时刻用心服务,把爱心献给游客让他们体会到温暖,感受到温馨,享受到欢乐。带团过程中,孙邵峰注意细心观察各类客人的情绪和需求,仔细揣摩客人对导游服务和讲解的兴趣,慢慢总结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法。如对老龄团的接待服务,重在关心和尊重,要以小辈的身份关怀  相似文献   

7.
定向接待     
徐昕 《风景名胜》2012,(7):168-169
有朋友问我:身为导游,你一定对酒店业很了解吧?被朋友这么一问,我便细数了一下:偌大的北京城,数以千计的酒店,这么多年来我带团住过的,竟然不过十来家而已。而真正常住的酒店,其实只有三四家,而且它们居然都在北京城的同一个角落,彼此之间步行只需十分钟。放眼全国,那些带团常去的城市,常住的酒店也永远只有那么几家。我带团整整12年了,效力过不下20家旅行社,各家社的操作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一路上使用的“套路”,竟然没有太大的分别,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8.
内部矛盾     
徐昕 《风景名胜》2013,(5):170-171
好吧,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竟会如此相通:当你觉得对方"有问题"的时候,这种判断多半是有一定道理的。导游带团,难免会遇上一些比较"各色"(难弄)的游客。有一次,我的团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是那种你一眼就能从人群中把他们挑出来的类型,穿着非常体面,说话彬彬有  相似文献   

9.
导游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并提出问题及其对策,以实现民俗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史朝阳 《风景名胜》2020,(3):0203-0203
导游服务是整个旅游服务的中心环节,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整个旅游行程的感受,导游服务质量的优劣还直接影响着旅行社甚至旅游行业的声誉,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分析总结导游服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徐昕 《风景名胜》2014,(1):172-173
正带团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给客人们"加点",只是心境会大不相同。有人说,导游不都喜欢"加点"吗?因为"加点"有外快可赚啊!确实,"加点"曾经是导游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在这背后,也有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故事。带爸妈出门旅行,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在设定的计划之外给他们"加点"。比如有一次我们在重庆,最后一天订的是中午的航班,十一点出发去机场。爸妈本想在酒店休整半天的,但是吃完早餐后,我觉得上午这两个小时也不能浪费了,便临时起意,带他们去坐长江索道。爸妈勉为其难地跟我坐完  相似文献   

12.
旅行的意义     
我要去旅行。我要跟团去旅行。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跟团旅行过。但是我认识很多被团跟着旅行的同学。他们会讲黄色笑话,口齿伶俐,让你心甘情愿买下很多一辈子没打算用的东西。我认识一个会讲很多黄色笑话的女导游。她的初恋男朋友婚掉了,新娘不是她。为了反抗这个每对初恋情人肯定会分别和另外两个人结婚的  相似文献   

13.
罗世鸿 《旅游》2003,(4):7-7
POLO也曾经长得一副聪明伶俐的模样。那时他在做导游,在往返于黄果树大瀑布无数趟后,POLO基本算是修成了正果:背下了中国名山大川的风光和典故;学会了所有的港台流行歌曲(还幸亏那时没有多少歌星、偶像);外加大量的黄色笑话和脑筋急转弯。带团的基本套路是这样的:新加坡团喜欢唱歌、做  相似文献   

14.
不要说话     
徐昕 《风景名胜》2014,(4):172-172
我自己讲解的时候,遇到开小差的客人,我会使出老师们惯用的手段:提问.可事情常常是这样的,一分钟前我刚刚讲过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一分钟后提问,必定还有很多人回答是黄河.我觉得当导游和当老师,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我有一个哥们,有一次带团去八达岭长城,一路上,照例要给老外们“上上课”,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他拿着麦克风在车上讲着,后排有几个客人顾自在那里聊天.这本来也没什么的,我讲我的,你听不听随意.  相似文献   

15.
李宜 《旅游纵览》2015,(2):269+271
传统的导游专业教育,职业专门技能的训练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探索借鉴微格教学等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立导游模拟训练设施(包括集体观摩厅、分团队模拟训练教室、控制室等),并结合导游专业的特点,把复杂的导游带团能力分解为学生易于掌握的单项导游技能,分别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形成综合的导游能力之前掌握一些基本的导游技能,从而加强导游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换位     
徐昕 《风景名胜》2014,(12):174-174
前不久跟团去了一趟额济纳旗,七天的时间,我有机会以游客的身份,真正体验了一次跟团旅行的经历,换个角度观察同行的工作,近距离地探听游客们对旅行的评价.这一次去额济纳旗,路上要坐十个小时的大巴,我就想,我们的导游会怎样讲解?换位成为游客后,我才发现,其实我挺喜欢安安静静地看风景的.幸好,我们的导游很有经验,在车上把重要信息一讲,也就二十多分钟,就让大家自己休息了.  相似文献   

17.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也是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要求,因此该课程的模块化研究非常有必要。导游业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导游业务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流程,能独立进行导游讲解、生活照料的服务,同时能独立地解决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满足游客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学生踏上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孙慧娟 《风景名胜》2021,(2):0115-0115
《上海现场导游》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作为上海地陪导游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政课程领域下,推进思政元素与《上海现场导游》课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导游带团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进而引发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导游带团就是与游客沟通交流的过程,如何在短短的旅程中让游客享受旅行的快乐,忘却旅行的疲劳,收获全新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印象。导游按照沟通、尊重、相容、守信、服务五个要素与游客建立信认的人际关系,让游客旅行后获取精神的愉悦,达到旅行目的。导游是引导游客游览,让游客感受山水、人文之美,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游客食、宿、行等各方面帮助,并解决旅游途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人。因此,导游和游客的关系决定了游览  相似文献   

20.
给导游的信     
徐昕 《风景名胜》2012,(10):168-169
平生第一次印名片,是我第一次独立带团的时候。那个团我带了整整一个星期,第二天客人就要回国,我突然想到,应该给他们留一个联系方式,以后可以保持联络。于是我跑去酒店附近的一家照相馆.花20元钱印了一盒最简单的名片——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做任何花俏的设计,只是列了自己的名字和电子邮箱,甚至连“Beijing”的拼写都打错了一个字母——终于赶在告别晚宴上,把名片发到了每一个客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