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玮 《风景名胜》2014,(1):28-33,14
正从斯德哥尔摩乘火车向瑞典较北部进发,就到了拉普兰。拉普兰包括了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在北极圈内的地区。在多数人心中,冬天并非是旅行的好时候,但是位于北极圈内的拉普兰不一样,这里人气最旺的季节就是最冷的冬季。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所有的惊喜都会与你不期而遇。-22℃驾着驯鹿雪橇飞越森林我的旅行从位于北极圈内140公里的基律纳(拉普兰地区的一座旅游名城)开始,飞机降落在基律纳机场是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天空飘着大片雪花,二月份的拉普兰漫天漫地的白  相似文献   

2.
瑞典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位于有着“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之称的拉普兰地区,与挪威接壤。这个面积77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建于1909年,同年,瑞典还通过了自然环境保护法。当时,瑞典成立该国家公园的目的是“茌北欧北部保留一块区域,保持它原来的样子作为科学研究”。阿比斯库至今仍是北极圈内的研究重镇。  相似文献   

3.
WINTE  Visit  Finland图 《风景名胜》2010,(12):74-79
拉普兰的罗凡涅米(Rovanieme)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传说每年圣诞老人就是从这里坐着雪橇腾空出发,为全世界的孩子送去圣诞礼物。而每到圣诞节前后,来自世界各地写给圣诞老人的信就会像雪花般飞往罗凡涅米,让这里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2,(44):32-35
莫言领奖 12月10日,中国作家奠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颁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代表用瑞典语介绍了莫言获奖成就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莫言颁发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相似文献   

5.
时装舞起来     
“所有被选作演出服装的瑞典设计作品,都以不同方式代表了瑞典时尚的独创和革新精神。瑞典时装业正处在以创新为目标、重新自我定义的状态。因此,我创作了这场表演,以呈现这样一个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对瑞典认识和记述的历史这一角度,介绍并论述了作者收藏的孤本书籍《瑞典国记略》。文章指出,迄至清朝末年,中国对瑞典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末到清代康熙中期。通过西洋传教士的介绍,对瑞典开始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阶段,从康熙晚期到道光初年。主要是清朝官方和个别出洋商人,通过出使他国偶然接触到的瑞典国民并向所在国探问相关情况;或是与瑞典来华商船的直接接触;或是海外经商听闻的间接传说,对瑞典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记述。第三阶段,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短暂的若千年期间。西洋传教士开始重新向中国介绍包括瑞典国在内的世界地理知识。第四阶段,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同治四年。在中国人自己撰述的全球地理总志中,对瑞典有了更为丰富和清晰的记述。第五阶段,从同治六年到光绪中期。留下了一批中国人考察游历瑞典的日记,对瑞典的认识变得非常具体明晰,但还很不系统。第六阶段,光绪中期至清王朝结束。《瑞典国记略》就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著述,它是中国对瑞典最早的全面系统的记述。这部书虽然没有在社会上正式刊布,但在中国认识瑞典的历史上,仍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为美好生活?洛夫格伦和弗雷克曼两位学者向我们描绘了瑞典人的美好生活:在主流文化的描述中,典型的瑞典人热爱自然与和平、严于自律、讲求秩序、严守时间,过着理性的生活。但两位学者却告诉我们,这事实上只是对瑞典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描述。那么,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如何成为了瑞典社会的主流?在《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5,(10):86-86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展出来自瑞典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9月26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展出。这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展览展出瑞典哥德堡市立博物馆、哥德堡海事博物馆、如斯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文物165件套,由“哥德堡号沉船”、“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哥德堡号沉船”为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在其家乡哥德堡港码  相似文献   

9.
瑞典是18世纪最早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之一。瑞典败给俄国后,失去了她作为欧陆大国的地位。瑞典东印度公司曾派遣129个远征队来到广州。一些乘坐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的乘客写下了旅行游记,有助于建立瑞典人眼中早期的中国形象。通过研究三位著名旅行家的游记发现:游记作者们对中国的印象不仅仅建立在单纯的观察基础之上,同时也深受欧洲学术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莫言写书法     
《环球人物》2012,(33):34-35
瑞典·斯德哥尔摩12月6日,莫言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开始了他在瑞典4天的行程。图为7日,莫言参观当地一所高中,向学生们  相似文献   

11.
郁宁 《神州》2014,(8):280-280
<正>移动终端的快速更新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飞奔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经意间,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这种新事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行动模式、思维定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且毫无悬念的颠覆了我们阅读习惯。“下个世纪的某个时候,我们将处在一个没有图书的世界,图书将成为新技术在出版中演进的牺牲品,但不会没有作者和读者。”这是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和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前总裁耶利米.拉普兰大  相似文献   

12.
刘霄泉 《人文地理》2010,25(1):7-11
瑞典作为北欧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为学术发展提供了特有的基础,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作为少数未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之一,瑞典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福利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对瑞典福利体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研究体系,并在部分领域成为先导者。本文将通过回顾瑞典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瑞典人文地理学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区域规划研究与应用,历史地理与景观研究,时间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半岛国家。但它的社会发展样式却独具特色,在本世纪70、80年代曾两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中心。70年代,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社会危机,而此时的瑞典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成为西方学习的样版。80年代,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先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纷纷以积极的姿态展开了关于“瑞典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在国际社会再次掀起了“瑞典热”。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理论界对瑞典的社会发展也做了大量的探讨,一系列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已陆续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中国人撰写的有关北欧地区的旅行记,主要有斌椿的《乘槎笔记》,德明的《航海述奇》,志刚的《初使泰西记》,洪勳的《游历瑞典那威闻见录》,徐宗培的《瑞典国记略》,以及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这些行记涉及的范围,有今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作者都是朝廷委派出国考察或执行外交使命的官员,而且其撰写行记的动机,都是要通过记述出行的见闻和感受,为清廷开展外交或国家政治变革提供参考。尤其是洪勳《游历瑞典那威闻见录》、徐宗培《瑞典国记略》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透过这两部书,中国民众得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北欧地区尤其是瑞典和挪威的情况。这些行记预示着国人知识结构转变的新时代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的中国学:关于中国的研究在北欧正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其创始人是瑞典学者高本汉,但第一位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有关中国研究的是斯文·赫定,近现代中国研究的开拓者是约翰·古纳·安特生。只有高本汉开创的汉学形成了谱系,他的弟子如毕汉思、林西莉、马悦然、罗多弼等使瑞典的汉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汉学的规模上还是在研究和教学力量方面,瑞典都居于北欧四国中的首位。  相似文献   

16.
如果回顾一下历史,那么,对瑞典模式的态度可以有这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国际舆论对瑞典模式大唱赞歌。人们赞叹瑞典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认为它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都是很成功的,对它充满了羡慕之情。笫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是瑞典著名地理学家、考察家斯文赫定(1865——1952年)逝世40周年。为了纪念斯文赫定在中国西北的探险及20世纪对西域的考察与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西域艺术研究会与瑞典国家民族博物馆、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3——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中国、瑞典、美国、英国、几本、新西兰等国家的6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33位学者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对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西域考察与研究的回顾与评价;关于20世纪以  相似文献   

18.
胡艺 《神州》2012,(12):119
瑞典是西方福利国家的窗口,本文通过解读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更直接、具体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许园 《神州》2014,(17):126-126
在《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这本书所比较的七个国家中,瑞典是面积最小的。瑞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大学享有学术自由但与国家关系密切。瑞典可以将其高等教育不断前进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就从瑞典国家本身的特点和其民间组织的活动这两个角度入手,对瑞典的高等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球人物》2013,(20):8
驻瑞典特派记者商璐:儿童读物讲"阴暗"故事瑞典每出版10本书,就有1本是儿童读物。特别的是,书店里的儿童读物不光是美好的故事,还有"阴暗"的故事。《别了,穆非先生》是瑞典作家乌尔夫·尼尔松的代表作,讲的是一只叫穆非的豚鼠得了重病,知道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