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扫墓时人们在亲人墓前供祭酒食果品,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新枝,叩头祭拜,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清明又是踏青节,初春阳光明媚,草木新绿,自古就有在祭扫之余出游、  相似文献   

2.
邢泓琳 《神州》2011,(4):106-108
又到了4月5日这一天,这天是清明节,俗称鬼节,这一天我们会祭奠我们的先人,祈求他们保佑在世的我们永远平安,也安慰他们的灵魂。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来说,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清明     
养生有道清明节前后,日夜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应控制情绪,不要过于悲伤。为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高淳古称濑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许多风俗保留了古老的习俗,历代相传,至今沿用。如在传统的清明节和端午节这天,高淳居民在饮食上就很讲究,有“清明见三笋,端午十三红”之说。  相似文献   

5.
在清明时节民间有折柳插坟、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插柳球等习俗,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柳作为冬去春来、复苏再生的祥瑞象征,作为带有阳气的、生火的"仙木",作为连接生死、长生长在的象征,表达着迎春纳吉的追求和伦理道德的训诫。可以说,柳在清明节俗中的一切应用,都演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公历4月5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明节。据说清明节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来到了唐代唐玄宗时期就对清明节加以肯定和重视,皇帝曾下诏令清明节放假。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清明节放假三天,让全国各族人民在清明节期间进行祭祖扫墓、缅怀祖先,参加一系列祭奠、悼念革命先烈的各种纪念活动,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占伟  叶涛 《民俗研究》2010,95(3):60-65
民俗作为传承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民俗首先必须尊重其内在规律。本文以年节和清明为例,追溯传统节日在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曲折历程,探求传统节日自身发展的特点,强调在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尊重传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这是宋代诗人高菊卿描绘当年清明节的景象。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清明扫墓也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别具情趣。  相似文献   

10.
艳阳三月,草木争荣。虽然也有疏雨冷烟,落花飞絮,但更常见到的是桃杏满村,软波拖碧,紫燕呢喃,晴蝶舒翅。尤其是农历三月的开头,寒食清明,连翩而至,丰富的节日活动内容,更增添了神州大地的风采。有趣的是,古人常将这两个节日联在一起来过,并在诗文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如唐代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诗云:“春域闲望爱晴天,  相似文献   

11.
新疆图瓦人的节日文化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图瓦人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文章在田野调查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新疆图瓦人的传统节日风俗进行探析。以期对保护和挽救图瓦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色文化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2.
《人物》2018,(2):12-17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土家族的“牛王节”.“牛王节”是土家人祭祀牛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得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得益于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文化可以说最能集中而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风采和底蕴。它是族群传承文化、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但在今天,由于主客观因素,传统节日越来越趋于淡化、表面化。节日文化迫切需要有思想、有自觉意识的人们去参与到文化的内涵研究、发掘中去。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任务摆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3号),向全社会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这个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把清明、端午、中秋三大民俗节日作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8,(4):128-130
清明节由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于是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寒食可作清明的别称,又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2008年,清明节首次作为法定节假日,与4月5日(星期六)、4月6日(星期日)连在一起,形成三天假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三字经》《论语》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青睐,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传统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幼儿生活每年都有许多传统节庆穿插在其中,每到过节幼儿就显得特别愉快、特别兴奋、特别喜欢。课堂上的讲述不能给孩子以美的感受,只有与孩子一起迈出课堂,走进自然、步入社会,通过参观与众不同的周围节日环境,欣赏富有特色的节日街景,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走进凉山彝家山寨,你会被彝族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折服,你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绝,同时还会惊奇地发现,凉山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常年沐浴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一年四季除了传统的火把节、选美节、牧羊节、尝新节、儿童节等十多个神奇有趣的节日外,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彝族年,彝语称“库什”。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上蔡在10月19日,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举行了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作为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已经是连续五年举行重阳文化节了。重阳文化节的举办,再一次引发了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清明时节访绵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旅游纵览》2012,(4):30-31
<正>清明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山绵山位于山西介休市,这里不仅雄、奇、秀、险,而且有因春秋战国时介子推事母尽孝而闻名的中国寒食文化节的传说。又到一年清明时,"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描绘出了清明祭祖的场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代诗人吴惟信《苏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