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星 《古今谈》2006,(3):75-77
弘一大师出家前的两张照片曾被剪成特写放大,后又因丰子恺题写“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等字而被广泛流传。这两张照片中的弘一大师(即出家前之李叔同)均手持一扇,十分潇洒。其中,一为侧身他望,一为慈目微垂。“侧身他望”幅因其形象风流如不羁之名士,故有许多人以为有“傲慢”相而不甚喜欢。其实,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2.
有一幅二战时期的老照片,画面上的车队正沿着一条呈无数“S”状的公路,从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地爬行,从山脚到山顶4公里的路段上密布着24个弯道。照片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直到今天,在介绍滇顷公路甚至介绍云南的书扫杂志上,或者使用“滇顷公路”、“史迪威公路”、“Burma Road(滇顷公路)“、“Stlwell Road(史迪威公路)”为索引在网站上查找,都能看到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捐献者为第五冶金建设公司退休老工人张祥麟,现藏成都青白江区彭家珍大将军专祠文物保管所。兹说明如下: (1) 照片内容为慰问抗日战争出征将士家属留影。地点在成都。时间是1938年7月抗日战争周年。 (2) 前坐一老一少两人,当为出征将士家属的主要代表,姓名未详。后面及两侧的人群,有出征将士亲属,有慰问者。上方大的布质横标写的是“大声社慰问团”。横标之下的右方三角旗上写明“成都大声抗敌宣传队”“慰”问“抗战军人家  相似文献   

4.
《华夏地理》2013,(3):I0003-I0003
编辑之选 哈里·科洪 加拿大埃德蒙顿 科洪是一名软件设计师,他给食物拍过许多微距照片,包括坚果、坚果、糖果等,后来他被这个发霉桃子的果皮色彩所吸引。“一两年内,我就能拍出一套不错的发霉物品照片啦。”他开玩笑说。这张照片是用30幅高清晰摩的图像合成。  相似文献   

5.
珍妃像辨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总第十一期)上,发表了冯荒同志的《关于贞贵妃肖像》短文一则,并同时刊登了一幅“贞贵妃肖像”的照片。同年,这幅肖像即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编的《清代帝王陵寝》一书所录用,属名为“光绪皇帝的珍妃像”,并与瑾妃照片并列刊出。 无独有偶,民国十九年(1930),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故宫周刊》第三十期“珍妃专号”上也曾刊载了一幅珍妃照片,并在照片上端注有“珍妃遗像”四个大字,括号中,还注有“刘宫女言,照于南海”的字样。 这两张照片,即“贞贵妃肖像”和“珍妃遗像”,从相貌上看,判若两人,不知孰是。就其封号而言也相去甚远。封号之不同,照片之殊异,若不辨清,不仅对清史中颇有影响的人物有  相似文献   

6.
你来选片     
《华夏地理》2008,(3):42
从现在开始,你最喜爱的照片将刊登在我们杂志上。每个月的“你来掌镜”栏目将发表两张入围我们网站“每日十二幅”照片精选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张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选定,另一张则为当月最受大众欢迎的照片,由“你来掌镜”网络选拔系统上的投票数决定。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幅印刷量达到九亿(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亿九千万张)的画。它本是一幅独幅油画,因各种偶然而生成的“未完成”作品,  相似文献   

8.
舒同的最后一张照片(1998年4月)“从疆场作战到夺取政权,军内一枝如椽笔;由马背写字而创建书协,艺坛元勋肃巨碑。”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代表书协1998年6月18日为悼念舒同同志敬写的一幅丈二的大挽联。这幅挽联是对舒同同志漫长的革命历程和...  相似文献   

9.
张虚 《炎黄春秋》2001,(9):72-73
我身边珍藏着的这张老照片,是前几年我回老家时,表哥转交给我的。待我神情专注辨认上面五个年轻人时,表哥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你想不到吧,这张照片是新心中学的老校友赵居正从台湾带来的。他临回台湾时嘱托我一定把翻拍的这张转交你。”  相似文献   

10.
闵有德  张洁 《丝绸之路》2011,(17):17-24
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县城中心。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建筑,它就是东乡县博物馆。在这个馆内陈列着一本《古兰经》。从外观上看,这是一部尘封已久的古老经书。经书的上方。还有一张开幅较大的《古兰经》照片。照片上的这部《古兰经》,当地人称为“牛皮《古兰经》”,视其为珍宝。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看到这幅照片,都要长久地驻足凝视。  相似文献   

11.
我背倚老君庙,面朝南方抬头仰望:东边是“亮宝台”,西边是“玉皇项”。两座突兀苍穹的孤峰,严相对峙,像两扇将要合拢的大门,这便是老君庙前的“南天门”了。记得昨晚看过两张照片:一张是“亮宝台上看日出”,红日正欲冲破云层喷薄而出,另一张是“雪中玉皇顶”,当时我觉得其中无论哪一幅都称得上绝佳的美景。如今到了现场实地才又惊喜地发现,它们不是孤立的,这两座如此相像的山峰,峰项各建一座相似的小庙,被如此紧凑、如此对称地安排在金顶老君庙的两侧,真是上天别具匠心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10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近代中国城市研究”上海课题组、天津课题组、武汉课题组、重庆课题组1988年上海座谈会建议而举行的,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和《近代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这张双人照,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彭述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但是,谁是陈独秀,谁是彭述之?几十年来被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少人搞错。以讹传讹,直至今日。1982年2月,中国学术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载有四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的大型精装本著作《斯诺眼中的中国》第68页,把右边半张照片单独列出,说其是“陈独秀”。我当时正收集有关陈独秀的资料,一对照,发现错了,这是彭述之,左边的才是陈独秀。此错事出有因,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因主编《热潮》杂志,发表猛烈抨击日本侵华及蒋…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纪念馆收藏着一张由李大钊亲笔题字的照片,这就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风景”照片。照片长13.6厘米,宽9.6厘米,因年代久远而发黄,边角亦有磨损,但图像和李大钊的题字依然清晰。右侧题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很多人蒙受了莫须有的罪名。陈云同志被戴上了“老右倾机会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帽子,受批判、被罢官,还被以战备为名,疏散到江西去“蹲点调查”。然而,这样的蹲点调查既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6.
1925年9月20日,上海《图画时报》第二六八号出刊,头版的“封面女郎”乃是二十岁左右的林徽因。作为“封面女郎”,林徽因的“出镜”方式与众不同,该报编辑为其安排了一坐一立两张照片之组合。封面上的组图,一张是其居家的便装照片,一张是其演剧时的化装照片,两张照片上的“女主角”都正值青春年华,可谓光彩照人。尤为特别的是,那张.化装照片,身着宽松的袍服,颇具异国风情,且附注中明确言及此装扮乃是模仿印度某公主。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刘进宝左一为台湾中正大学郑阿财教授,左二为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主任谢海平教授,左三为四川大学项楚教授。对于敦煌文学研究,我国学者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四川大学中文系项楚教授就是目前活跃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据笔...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     
毛主席第一张 标准像的产生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的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 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片,显得威风凛凛。而毛泽东主席的  相似文献   

19.
饕餮之眼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共拍摄了1,683,600多张照片,结果只用了1408张。摄影师Emory Kristof曾动用了15吨重的器材进行拍摄,而最后只用了6张照片。“我刚来国家地理时,”摄影师Bruce Dale说,“12个摄影工作人员中有8位离异。” “人们总是问我片子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摄影师Frans Lanting说。“我告诉他们;那张照片的曝光是43年又1/30秒。”…… 正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成就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但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是每张照片背后的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旅游》2012,(9):242-243
喝茶讲究的是品;欣赏一张好照片,也如同品一杯好茶,回味悠长。与茶水相比,糖水的味道甜而腻,这也是“糖水片”名字的由来,泛指那些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的照片,在旅行照片特别是风光照片中尤其多见。如何在甜得发腻的照片里加入些不一样的回味?简单七招,让你的拍摄品位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